正文 第69章 附錄:我不願意當江湖老大(2 / 3)

相聲演員的身份問題

在民間的絕大部分演員,光靠說相聲很難養活自己

桂傑:你總是愛說自己的身份是“說相聲的”,如今這個時代光靠說相聲能不能養活自己,除了說相聲以外你還同時幹什麼?最有意思的事情是什麼?

徐德亮:身份是一個人回歸本體的東西,北京電視台著名主持人魏翊東,別人一問他“您是幹嗎的”,他就說:“說球的。”這表明一個人能夠拿職業當愛好,拿職業當事業,而不是當自己頭上的花圈或花環。

在民間的絕大部分演員,光靠說相聲很難養活自己,專業院團除外。很多唱歌的,如果沒出名光靠跑酒吧也照樣累死你。但為什麼還跑到酒吧去唱呢?因為就是愛唱歌,享受這個,享受享受紅了,就掙錢了。

桂傑:除了說相聲,我看你還很醉心於文字,把出書當成樂子。

徐德亮:中國人講究文以載道,寫文章對社會和人心都有所幫助,能夠讓人達到一種感動,這是所有中國文人極端的情懷。有人總勸我,你得多找點演出啊,寫一篇三四百塊錢,二十分鍾的演出就三四萬,哪個合適?這個賬我也會算,但這個我樂意,有那種商演出也樂意去,但不玩命找。一個月一回不就夠了,比很多人已經強很多了。

我幹的都是自己享受的事情,如果不是自己享受的事情就會要很多錢,用價格把他們唬走,如果他們願意給也行。

他說了一句特牛的話:中國人的奢侈品是要傳代的,外國的奢侈品是要換季的

桂傑:除了出書,主持節目的事情享受嗎?有什麼事情讓你印象深刻?

徐德亮:在海峽衛視的《大家茶館》主持兩年多了。這個節目比較好,好就好在它不純粹是以收視率為衡量標準,而是以傳統文化解讀社會熱點事件。這個視角和西方人的視角不一樣。

中國人的傳統思維方式不一樣,比如有一次聊奢侈品的時候,我采訪了台灣著名學者龔鵬程,他在北大兼職做教授。他說,中國人喜歡奢侈品,同時又覺得挺沒有文化的。他說,中國人也有奢侈品。中國的奢侈品和外國人不一樣,中國最貴的東西和文化相關,比如書籍字畫,文以載道,故宮裏麵值錢的東西都是和文化相關的,曆代字畫碑帖,即便有金銀瑪瑙也要用文化進行解讀。他說了一句特牛的話:中國人的奢侈品是要傳代的,外國的奢侈品是要換季的。

桂傑:為何不主持那種人氣高的娛樂節目?

徐德亮:唱跳,耍寶,我不太會。也沒主持過,主持不了。做完那種節目,對於名氣的提升和支持者的本身提升還有反作用,人家喜歡你的這群人喜歡的是你這方麵,人家喜歡綜藝的人早就有自己的偶像了。兩類人不是一頭的。

他現在是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傳承人,今年已經75歲,再不錄點東西就唱不動了

桂傑:聽說您要給北京連珠快書的傳承人章學楷先生做一個表演專場,你這樣做是出於什麼目的?

徐德亮:打小和他學單弦,八角鼓,他現在是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傳承人,今年已經75歲,再不錄點東西就真唱不動了。所以,我出錢給老爺子出了一盤DVD,請李苦禪的兒子李燕給他題字。此次收錄了他的六段名段絕活,都是幾乎要失傳的快書,資料性和曆史價值都很高。我希望能夠通過它能夠留下翔實的曆史遺留,有聲有影,價值很高。9月21號,我想在勝利電影院為張老舉行一場慶祝光盤上世的演出。

相聲的青銅時代

到了青銅時代,神仙都變成人了,半人半神已經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