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5章 教男孩學會禮貌謙讓(1 / 2)

窮養真經

父母教會男孩謙讓,並不是說讓孩子不懂得競爭和上進,而是希望憑借這種謙讓美德,讓男孩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能夠更好地合作,能夠為他贏取更多的讚譽和朋友的支持。

很多父母反映男孩越大越難管教了,對他們橫眉冷對;春遊排隊上車後,爭先恐後揀好位子坐,中間加座無人願意坐;參加集體舞比賽訓練你推我讓,誰也不肯先上……這一切顯然違背了中華民族所崇尚的尊老愛幼、互幫互助的優良傳統。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孩子一旦染上了某種不良行為習慣,以後是很難糾正的,甚至會影響其一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讓他們從小養成好習慣,將一生受益,反之,後果不敢想象。

也許是這個社會的競爭過於激烈,使得父母們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在外麵吃虧,才造就了孩子今天的性格特征。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路要讓一步,味需減三分。”要做到謙虛求學,謙遜處事,謙讓待人,切忌驕傲自滿,盛氣淩人。君子厚德載物,雅量容人。學會謙讓,是一個人立身處事最平安最快樂的方法。

小峰和鄰居的幾個小朋友因為玩具發生了爭執。媽媽沒有簡單地要求小峰讓著對方,而是教小峰很有禮貌地問對方:“能讓我玩一會嗎?”並且告訴小峰,如果硬搶,小朋友是不會給他的。等小峰得到了玩具,媽媽又跟他商量:“你玩一會兒,小朋友玩一會兒,大家要輪流玩,玩具也喜歡認識更多的小朋友呀。”

以後,小峰再遇上這樣的事情,也是這樣處理。後來,媽媽還看見過小峰指著跟他搶玩具的小朋友說:“你不許這樣搶,你好好說我就給你玩,你搶我就不給你玩了。”

一次,小峰想玩別人的玩具,媽媽也要求他自己去商量。可小峰回來很委屈地說:“媽媽,我對小朋友好好說了,他怎麼不答應呀?”媽媽笑著給他解釋:“小朋友就像你一樣喜歡這個玩具,他想跟玩具多玩會兒,過一會兒再問問他吧。”慢慢地,小峰也能學會理解別人,學會謙讓了。

當孩子們在一起爭搶玩具時,許多父母都簡單地以“大的孩子要讓著小的孩子”、“男孩子讓著女孩子”,或是說一聲“對不起,沒關係”就了事了。殊不知,這樣會引起孩子的困惑,“為什麼他做的不對,我還要讓著他呢?”“為什麼每次都是大的讓著小的呢?”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對父母失去信任,有的孩子甚至用攻擊性方法來處理生活中的矛盾。

對待孩子們之間的矛盾,我們必須正確麵對孩子的謙讓問題。父母的任務是要引導他們思考“對與錯”,並了解任何遊戲都是有規則的,如果違反規則,就是錯誤的。父母要在適時適宜的情況下,幫助犯錯的孩子改正錯誤的行為,讓他初步體驗是與非。這種體驗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講,對其今後在社會交往中處理各種問題是非常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