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真經
太過斤斤計較的男孩隻會顯得小家子氣,無法贏得別人的好感和信任。因此,父母必須幫助男孩改掉斤斤計較的毛病,讓他變得慷慨大方和心胸寬廣起來,這樣孩子才能擁有坦蕩磊落的胸懷,並因此結交更多真心的朋友。
有的男孩在生活中不僅能自理,而且學習上也特別優秀,文娛活動表現也很突出,這確實讓他們具備了優越感。可是,他們卻都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點——心胸狹窄,容不得任何人的批評與指責或者是別人的背叛等,就像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怎麼勸也不聽,因此周邊的朋友越來越少,“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空闊的是人的心靈。”這是雨果留給我們的至理名言。懂得寬容,才不會對自私、虛偽、嫉妒、狂傲感到失望,才會用宏大的氣量去感受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快樂。
有一位母親說:
大兒子總是愛斤斤計較,和弟弟一起吃飯時,就把自己喜歡吃的菜擺在自己麵前,別人多吃一口都不行。吃東西時,如果自己實在吃不下,但別人可以吃下也不會讓別人吃。如果別人吃了他還會認為這個東西別人多吃了要還他一頓。真不知道拿他怎麼辦?
其實,男孩的很多行為習慣都是從父母那裏學習來的,或者是從父母那裏得到了某種暗示。雖然父母都不是計較的人,但是當孩子表現出對某個菜品的喜愛後,媽媽就跟爸爸說“你少吃點兒,孩子愛吃,別跟孩子搶”等等,盡管這本來是愛護孩子的表現,孩子卻會從中得到一種觀念:我的意願很重要,隻要是我喜歡的,別人就不可以跟我搶。孩子一旦獲得這種信念,自然就不會懂得謙讓,也不會與人分享。
如何幫助男孩改掉斤斤計較的毛病呢?首先就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共同分享的氛圍。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大家的,什麼是屬於他自己的,比如飯菜是大家共有的,每個人都有權利吃,不能因為他自己喜歡,就據為己有。其次,要給孩子一種感覺,他與別人分享的東西並不少有,即使分給別人一部分後自己仍然會有剩餘。第三,可以有意讓孩子做一些分享的行為和事情,比如讓孩子給家裏人分他最喜歡的水果,從長輩開始。家人一定要商量好,孩子給就一定要收下,並說謝謝並給予表揚,不要看孩子有這樣懂事的舉動就立刻推辭,甚至說“給你留著吧,我不吃”等等。第四,要讓孩子體會到,分享不等於自己的東西被別人占有,也不等於自己失去了什麼。要讓孩子感覺到分享是一件開心的事情,你把東西分給別人,別人也會和你分享一些東西,這種分享也許不是實物,可能是一種感受,比如他也覺得這種東西很好吃,但卻能給孩子帶來快樂。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方法幫助父母教育兒子:
方法一:借機教育孩子要寬容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