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真經
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愛總是溫柔、包容的,但很多時候父母“心太軟”的教育方式,隻會讓我們的男孩經不起風雨的襲擊。因此,我們要秉承窮養教育的真正理念,對男孩要適當地“狠”一點。
科學家曾做過這樣一項實驗:他們把一隻跳蚤放進一個透明玻璃杯裏,剛開始,跳蚤很容易地就從杯子裏跳了出來。再重複幾次,結果仍然相同,原來跳蚤跳的高度可達它身體長度的40倍左右。接下來實驗人員在杯上加了一個玻璃蓋,結果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蓋上。雖然這隻跳蚤十分困惑,但它依然以自己的跳躍方式繼續著。不過在經曆一次次碰撞後,跳蚤變聰明了,它開始根據玻璃杯的高度調整自己的跳躍高度。一段時間後,這隻跳蚤再也沒有撞擊蓋子,而是在蓋子下麵輕鬆自由地跳動。
24小時後,實驗人員輕輕地拿掉玻璃蓋,發現跳蚤仍然按照玻璃蓋以下的高度繼續跳著。72小時後,這隻跳蚤還是如此。7天過去了,這隻跳蚤還在玻璃杯裏不停地跳著,這時它已經無法跳出這個玻璃杯了。其實困住它的不是玻璃杯,而是它已經認命自己無法逾越現在的高度。
其實,這就像在教育男孩的過程中,當孩子一遇到困難,父母馬上伸出援手,結果造成孩子沒有機會樹立自信心來擺脫困境。父母的過度保護就像上述實驗裏的玻璃杯蓋,為男孩設置了一道屏障,即使有一天父母撤掉這一屏障,孩子也已經無法跳出父母的保護圈了。
男孩的人生旅程中,不可能永遠是平坦大道,挫折、坎坷、荊棘總會伴隨他的人生,我們要想讓孩子更好地在社會上生存、發展,就必須要讓他學會與困難交鋒,與挫折抗爭。要知道,一個敢於和困難交鋒、抗爭的男孩,即便跌倒了也會勇敢地爬起來,最終成為優秀的成功者。而一個從小溺愛過度、嬌生慣養的男孩,在困難麵前隻能是弱者,跌倒了也不會自己爬起來。
優秀的父母在孩子跌倒時,會讓孩子自己“站起來”,而不是去扶起他。他們通過這種方式教育孩子,讓孩子從小就養成獨立生活的能力,讓孩子知道跌倒是因為他不小心,今後必須注意不要讓自己再跌倒。這種做法既鍛煉了孩子的毅力,又培養了孩子獨立生活的態度和能力。
而有些父母教育孩子時,習慣在孩子跌倒時馬上心疼地去扶起孩子,給孩子拍掉身上的灰塵,想盡辦法安慰,甚至索性把孩子抱在懷裏或者背著走,以免孩子再次跌倒。這樣的教育方法隻能使孩子變得脆弱、獨立性差、過分依賴父母。因此,窮養教育就是要求父母對待男孩要適當地“狠”一點。
方法一:看著男孩吃苦,心要狠一些
一對夫婦帶著7歲的兒子在郊外騎車,男孩的自行車陷入了淤泥裏,這對夫婦隻是回頭衝孩子說了句“闖過來”就徑直往前走了。男孩實在騎不動,隻好慢慢推過去。當小家夥滿頭大汗地趕上父母時,父母豎起大拇指誇讚兒子說:“你真像個男子漢,做得非常好!”
另外,曾有這樣一則新聞事件:一個男孩考上了國內某所名牌大學。但入學後,他不但無法換洗衣服,無法去食堂吃飯,晚上也無法在宿舍入睡,更無法適應沒有父母照顧的集體生活。所以,沒過多久,他便因為生活不能自理無奈退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