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讓男孩適應不同的環境(1 / 2)

窮養真經

男孩不可能永遠被保護在家裏,遲早有一天他要跨入社會,要憑借自身的能力去開創事業。所以,我們應該教會男孩如何更好地適應社會,如何學會獨立生活以及憑借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

每個家庭都是不盡相同的,可能會培育出“正義化身”的男孩,也可能培育出“惡魔轉世”的男孩。家庭環境、父母的教育決定著男孩將來是“飛龍在天”,還是“蝸居不前”。

現在很多家長都是圍著孩子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左擎吃喝用,右牽玩具行。孩子一有需要,即刻滿足。孩子除了上學,也不與別人打交道,就陷在溺愛的漩渦裏,自得其樂。家長溫言細語嗬護,稍有不如意,他就不耐煩,家長也不敢厲聲批評。試想,這樣在溫室培育出來的幼苗,能禁得起室外風雨的侵襲嗎?這樣慣養出來的男孩進入社會後,又能擔當起什麼責任,受得了什麼挫折呢?因此,男孩就要窮養,讓他從小經受磨煉。家長除了給孩子基本的物質生活外,更要培養他適應社會的能力,讓他學會獨立解決問題,以便進入社會以後,在麵對更多可能出現的困難和壓力時,能夠從容應對。

方法一:給男孩創造鍛煉的機會

周末,浩宇全家和姑媽一家一起去飯店吃飯。姑媽一隻手不停地給已經9歲的表弟夾菜,一遍遍叮囑讓他再多吃點,另一隻手端著杯子,不時督促他喝口水。而浩宇媽媽則是一會兒喊“浩宇,給姑媽加點水。”“浩宇,再去讓阿姨給上瓶飲料。”,一會又叫“兒子,讓服務員把湯送上來。”這時姑媽實在看不下去了:“你看你倒是省事了,怎麼能老讓孩子跑來跑去的啊?”浩宇媽媽卻笑了:“是不是說我懶呢?隻有懶媽媽,才顯得出兒子的能耐來呀。”

其實,浩宇媽媽並非真懶,她的心在為兒子“勤快”地轉著呢。她讓兒子代勞,與飯店的人打交道,就是有意在鍛煉兒子。讓兒子在不同環境中,學會與不同的人溝通,打交道,從而培養兒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看著浩宇小大人似的彬彬有禮地與服務員交流,再看在自己身邊扭來動去,喂著還不好好吃飯的兒子,姑媽這才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男孩一味地聽從父母的所有安排,自己就會沒有主見,同時,他自己得不到鍛煉,進入社會後就會很難適應各種社會關係。讓男孩從家長的羽翼之下走出,迎接更多的風雨,才能夠真正成長。

方法二:讓男孩在不同的環境中體驗

有時候,有心的父母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鄰家的男孩雖然羞澀,但看起來真是懂事,既穩重又禮貌。他們腦子裏也會劃過這樣的念頭:為什麼自己家的孩子這麼鬧?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就不如鄰居家的孩子呢?其實男孩都是一樣的:調皮,精力充沛,永遠不知疲憊地好奇於各種新奇的事物。為什麼鄰居家的男孩就會顯得比自己家的孩子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