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話;舉止優雅的女孩子,隨時隨地體貼照顧他人,尊敬和關心他人;
舉止優雅的女孩子,把“請”和“謝謝”掛在嘴邊。舉止優雅帶給女孩子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它不僅賦予了女孩柔性、大氣、得體之美,更為女孩成長為小淑女奠定了最強有力的基礎。進入成人世界的我們更是
深深明白,舉止優雅將會為長大後的女孩子帶來怎樣的無窮魅力。
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性格外向的女孩子,卻給父母帶來了眾多關
於“舉止優雅”教育的挑戰。
一位母親一語中的地道出了自己的憂愁:
人家小姑娘說話嗲嗲的,衣服穿得幹幹淨淨,但我女兒簡直就是個男孩,唱歌大喊大叫,把玩具弄得“身首異處”,喜歡和男孩子在一起
瘋,小裙子上總是髒兮兮的。我怎樣才能培養出一個小淑女?
一個女孩,處處盡顯如男孩一般的陽剛之氣,像男孩一樣好動、淘氣,這的確是讓父母感到頭疼的一件事情。尤其是現在,很多女孩子受
自由思想的誤導,她們穿著淩亂的衣裝,走路鬆鬆垮垮,見到老師不打招呼,上課嘴裏嚼著口香糖,等等。
如果父母順其自然,那孩子勢必會變得日益失去女孩子的風範,毫無優雅可言;如果父母嚴加管束,又極有可能會扼殺孩子的天性。雖然我們不主張把女孩子都培養成溫文爾雅的淑女,但女孩起碼要在舉止上優雅得當。那麼,身為父母,我們究竟應當怎樣去約束女孩子不當的言行?
女孩和女孩也是不同的,有的女孩子天性好靜,有的則天性好動。因此,要想將自己的小公主培養成氣質女孩,父母最少要準備兩套方案。一套方案,用於那些精力過剩、個性外向的女孩;一套方案,用於所有女孩子,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培養她們的淑女氣質,而不能讓你的孩子過於教條化,否則會束縛孩子個性的發展。
雖然由於女性荷爾蒙的作用,很多女孩子都會表現得很安靜,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教養方式的變化,像男孩子一樣精力過剩的女孩子,開始變得越來越多了。
一天,原本蹦蹦跳跳的小莊突然變得穩重起來,做事慢條斯理。下課時,她走在全班同學後麵,課間活動時,別人在一旁玩耍,她卻安靜地坐在台階上看。
當老師問她怎麼了時,她從口袋裏掏出一枚生雞蛋,告訴老師:“媽媽告訴我不能弄破它。以後我要做淑女了。”
讓女兒每日揣個生雞蛋,就能培養孩子的淑女氣質嗎?用強製的手段,硬讓一個性格外向、精力充沛的孩子,變成一個安靜的小淑女,並不是一個好的辦法。這不僅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也遏製和破壞了孩子童年的快樂。此外,淑女的含義除了穩重外還包括知識、禮節、寬容、善良等等,這也不是一個雞蛋所能解決的。
女孩子是媽媽的一麵鏡子,這時就更需要媽媽言傳身教。無數事實證明,母親的一言一行對女兒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母親說話大嗓門,那女兒講話也必然不能細聲細語;媽媽行為無所顧忌,女兒自然也會大
大咧咧…所以要想培養出真正的小淑女,媽媽必須先做優雅的女人。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會在自己女兒的眉宇之間,看到自己優雅言行的影子。
優雅舉止是有一定標準的。在日常生活中,女孩父母們不妨參照以下標準,對孩子提出合理正確的要求:
儀容儀表儀容儀表的整潔對女孩子來說非常重要,父母應監督女兒把臉、脖子、手都洗得幹幹淨淨;勤剪指甲勤洗頭;早晚刷牙,飯後漱口,注意口腔衛生;經常洗澡,保證身體沒有異味;衣著要幹淨、整潔、合體。
行為舉止父母應對女孩子的站、坐、行以及神態、動作等方麵提出一些明確的要求。例如,優美的站立姿勢要求身體直立、挺胸收腹、腳尖稍向外呈V字形;要避免無精打采、聳肩、塌腰,千萬不能半躺半坐;走路要昂首挺胸,肩膀自然擺動,步速適中等。
表情神態父母要教育女兒,與人交往要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要麵帶自然的微笑,千萬不要出現隨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癢、摳腳等不良習慣動作。
言談措辭父母要讓女兒養成使用文明禮貌用語的好習慣,如經常說“您好、謝謝、請、對不起、沒關係”等。父母還應告訴女兒,沉默寡言、囉唆重複,都是不正確的語言表達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向孩子講解優雅舉止的標準時,不要用教訓、命令的口吻,而是要循循善誘、諄諄教導。當優雅舉止成為孩子一種不自覺的習慣,孩子卓爾不凡的氣質也就形成了。
4、萬不可把女兒當兒子養
南南是家裏的老大,父母希望她能像哥哥一樣照顧保護兩個弟弟,
就把她當男孩來養。媽媽給她穿綠色的軍裝、男式運動衫,買衝鋒槍玩具,把頭發給她剪成板寸…“小時候的照片裏我都穿著男孩的衣服。”南南說。
上學以後,南南換上了女孩的衣服,穿上了裙子,可是她卻感覺很不習慣,不是滋味。看著男同學們穿著寬鬆的運動衫走進教室時,南南又嫉妒又羨慕。於是,她常常在家偷偷穿爸爸的衣服,“過一把癮”。隨著年齡的增長,南南越來越覺得自己應該是個男孩子,說起話來也是粗喉嚨大嗓門的,在外麵上公廁時,她總好奇而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該進男廁所而不是女廁所”。
同學們也覺得她與眾不同,都在後麵偷偷叫她“假小子”“男人婆”。以前跟她要好的男孩子都躲著不跟她玩,女孩子更是疏遠他,還經常出她洋相。
南南的童年和少年時光非常孤獨和痛苦,性別模糊的她,沒有一個知心朋友。“我對兩個弟弟十分疼愛,他們也十分尊重我。但是,當他們叫我哥哥的時候,我的心就像刀紮一樣難受,因為我雖然能夠像哥哥一樣保護他們,可是我卻不能像別人的哥哥那樣,有一個正常的生理條件,可以讓弟弟們驕傲地對別人說我有一個哥哥。”
南南覺得老天跟自己開了個殘酷的玩笑,畢業後,她以男性身份到外地打工,為自己積攢了一筆錢,並且不顧家人的反對,執意做了變性手術。
孩子性別角色模糊並不能排除先天的原因。在胚胎期,人的性腺結構在發育初期傾向於形成女性器官卵巢,這被稱為“夏娃原理”。如果缺乏雄性激素,胎兒的性別藍圖就會混亂,在母體內就會引起男性大腦女性化,從而造成性別認同的困難。
但是對於更多出現性別角色模糊問題的孩子來說,後天的因素才是真正的原因。父母的示範作用和語言的影響等等因素的力量不可低估。性別認同並非自然而發生的。有研究表明,人類對性別的自我啟蒙是從2至3歲開始的,如果孩子在幼兒期沒有接納外界的正確引導,不能及時完
成性別認同,日後就有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性別偏差行為。
我們都知道,男孩和女孩的行為、性格存在很大的差異,就連玩耍的方式也不同—男孩喜歡汽車、手槍,喜歡衝鋒陷陣、攻城掠寨;女孩則鍾情洋娃娃、小餐具,喜歡玩過家家。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性別行為特征是天生的,不用父母教,女孩長大後自然就會有一種女性氣質。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周圍許許多多的事實都否定了這些家長的這一看法。
新學期剛剛開學,某學校轉來了一位“特殊”的女孩。說她“特殊”,是因為她的行為和個性特像男生,而且這已經是她第三次轉學了。
這個小女孩叫李偉。李偉剛剛出生時,她的父母就夢想著要個男孩,於是他們便把李偉當成男孩來養,於是,在不知不覺中,李偉養成了一些男孩的習性,攻擊性強,喜歡大喊大叫,而且還是家裏的破壞分子。
但是,當李偉上學後,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了:小學的時候,班上的同學常常嘲笑她,叫她“男人婆”,她堅決不願去學校,結果轉了兩次學;上初中後,不但男生不喜歡她,連班上的女生也不喜歡她。李偉受不了這種環境,又不去上學,於是不得不進行第三次轉學。
李偉處於如此尷尬的境地,我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這完全是由他父母錯誤的性別教育導致的。也許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意識不到,錯誤的性別教育對女孩來講,簡直就是噩夢。在這種性別教育中長大的女孩,會對自己產生錯誤的性別定位,這種定位不僅會使女孩變成“男人婆”,而且即便是女孩成人結婚後,她也會因為這種錯誤的性別定位而缺少溫柔賢惠等女人應該具備的品質。一位婚姻學專家曾說過:“在離婚的家庭中,丈夫認為妻子缺少溫柔以及女性氣質的占40%以上。”由此可見,錯誤的性別教育對一個女人的傷害將會有多大。
5、父母各司其職
孩子出生後接觸的第一個社會是家庭,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是他的父母。父親和母親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同樣重要的作用。對於女孩來說,由於她固有的性別特性,父母親在對孩子的培養過程中,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卉卉總是一麵照鏡子,一麵皺眉頭,媽媽發現她這個毛病已經很久了,便問她:“寶貝,你為什麼照鏡子的時候總是皺眉頭呢?”
“跟你學的呀。我仔細觀察過你照鏡子時的情形,你總是表現出一臉不滿意的樣子,好像每個人都會對自己不滿意吧!”卉卉認真地說。
卉卉說的是正確的,卉卉媽媽照鏡子的時候總是看到自己的缺點:顏色單調的頭發、皺紋日益增多的皮膚、一點點加重的雙下巴…
由此可見,女兒不僅與媽媽的表情相同,當麵對同一事物時,她們看問題的角度,甚至看到的情況都是一模一樣的。卉卉媽媽照鏡子時看到的大多是自己的缺點,卉卉在鏡子中隻能看到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並且她還理所應當地推斷出:也許每個人都會對自己不滿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