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柔弱不是女孩的專利(2 / 3)

一個上初中的小女孩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在我的記憶裏,小時候,父親總是對我說:“去試試!去!”如果我做得不好,他會對我說:“去,能怎麼玩就怎麼玩,能怎麼做就怎麼做,打敗它們,不要因為累而放棄。”接著我就會與小夥伴,或者僅僅是體育器材進行激烈的競爭,每次結果都會非常的好。我覺得是爸爸讓我在體育鍛練中擁有了“贏”的觀念。

父母對女孩的態度深深影響著她的成長,如果小女孩想去嚐試某種新鮮事物,這時父母衝她大喊:“別去,危險!”那長大的女孩就有可能變得畏首畏尾,不敢去嚐試任何事物,而且還有可能遇到困難就繞著走。

而經常上“勇敢課”的女孩則不同,任何新鮮事物她們都敢於去嚐試…更重要的是,在實踐當中,女孩很容易就養成“不甘人下”的精神,而也正是這種精神促使著女孩更快走向成功。

3、讓你的女兒禁得起棒打

美國家庭教育中有這樣一句話:讓你的女兒禁得起棒打。然而有很多女孩的父母都會有這樣一種觀點:女兒嬌嫩纖細、弱不禁風,我一定要盡全力保護她。

一位母親在她的日記裏這樣寫道:

從女兒一來到這個世界,我就每天提心吊膽。如果她是個男孩我就不這麼擔心了,我覺得女孩嬌嫩又金貴,像擺在桌邊的花瓶一樣脆弱,一不小心碰到了,掉在地上就再也沒法複原了。當然,我還害怕自己變成一個很嚴厲的家長,對她限製太多,從而又使她受到傷害。

其實,要想讓女兒健康成長,父母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觀點:女兒不是脆弱的花瓶。也許家長們不知道,在教育界有一個很具諷刺意義的事實:你越小心地嗬護孩子,孩子就越脆弱。對於女孩來說更是如此,如果父母

真把女兒看得像花瓶一樣脆弱,她也就真的經受不了一點苦難的打擊。

在女兒4歲那年的冬天,母親帶著她上了峨眉山。冰冷的寒冬裏,有誰會上山喝冷風,何況還帶著孩子。雖然家人很反對,但是,這位母親還是毅然帶著孩子上山了。

下山的時候已經是半夜,汽車在山路上顛簸著,女兒已經睡熟了。車到半山腰時,輪子猛然卡在了岩縫裏,動彈不得,旁邊就是陡峭的懸崖,很多乘客都心驚膽戰。車子進退兩難,司機隻好讓乘客下車。母親把熟睡的女兒從車窗裏遞出來。

刺骨的寒風吹醒了女兒,她睡眼惺忪,但是卻沒有哭,牽著母親的手,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山下走。可她畢竟還是個年幼的孩子,走著走著,眼皮就開始打架了。

母親環顧四周,一片冰天雪地,自己又沒有能力抱著孩子走,該怎麼辦呢?她狠狠心,弄了幾個冰塊擱在孩子脖子上,不讓孩子睡著。受到冰冷的刺激,女兒精神多了,就這樣,迎著刺骨的寒風,在黑咕隆咚的山路摸索前進,終於來到了山腳下。

這位母親就是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

有哪個家長這樣“狠心”過,其實在女孩敏感柔弱的外表下,隱藏著巨大的潛能,但這種潛能的開發需要處處有人為她指引道路,楊紅櫻的女兒就能從容地麵對刺骨的寒風、黑咕隆咚的山路,這種堅強的秉性恰恰得益於母親的“狠心”。當父母不再把女兒當做脆弱的花瓶來看時,女兒身上就會釋放出一種驚人的潛能。而這一切都將為女孩成長為一位出色的女性打下基礎。

家長如何來棒打女兒呢?

對於男孩,父母總是帶他去參加體育鍛練,他們希望兒子能夠在體育鍛練中強身健體,並且希望兒子在體育鍛練中變得更加堅強、有毅力。其實這個教育觀念對於女孩來說同樣適用。父母送給女兒最有價值的禮物之一就是讓她愛上運動。

當父親把1歲的女兒放在腿上顛著玩、和3歲的女兒玩耍嬉鬧、和5歲

的女兒踢著球到處跑、和7歲的女兒奔跑追逐、和12歲的女兒一起投籃球的時候,這位父親就增加了女兒以後喜歡體育活動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了女兒在青春期遇到麻煩的機率;研究結果還表明,喜歡運動的女孩長大後很少走彎路,如輟學、與不良少年交朋友、抽煙、喝酒、吸毒等。

體育活動鍛煉的並不僅僅是女兒的身體,有時候,它帶來的更是一種求之不得的能力、一種來之不易的感情。

一位爸爸在自己的博客中這樣寫道:

我正在鋪地板,3歲的女兒想和我一起幹,於是我給她找來了一個小錘子。我們並肩坐著,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把地板上的小釘子敲下去。

對於我來說,隻需敲兩下,就可以把那些小釘子敲下去,然而這對於女兒來說可並非易事。我看她拿著小錘子在用力地敲那顆釘子,一直在敲,已至於把地板都敲得滿是小坑。我是個完美主義者,但又不想打擊女兒的積極性,於是任女兒不停地敲著那顆釘子,終於女兒高興地對我說:“爸爸,我敲了300下,這顆小釘子終於被我敲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