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傳統意識中,女人似乎應該是“似水柔情”、“弱不禁風”的樣子。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女性,柔弱不應該再是女性的代名詞,現代女性應該是柔而不弱,自強不息…
1、誰說女子不如男
25歲的亞男是個職業女性,她一頭短短的“毛寸”,看起來很精幹,麵孔經過不露痕跡的精心修飾,膚色微黑,衣服從來都是黑、白、灰三種顏色的中性服飾,走起路來風風火火,腳步邁得老大,單單從背影看,很難一下子就讀出她是個女性。
在亞男身上,女人特有的溫柔氣質已經明顯淡化,“工作時,我時常忘了自己是個女人!”她認為她的這種雙重氣質在職場中有一定的心理優勢,不會因為顯得柔弱而被歧視,也不會因為太過剛陽而使客戶不易接近。亞男的表現出色,她很快就被提升為部門經理。
現代社會,科技飛速發展,競爭日益激烈,男性已經很難承擔一個家庭所需要的全部經濟責任。於是,很自然的,女性被從家庭中解放出來,並且有了和男性一樣的權利:走出廚房去工作去掙錢。傳統的女性
角色逐漸被弱化,而在很多職場人士眼裏,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是對手、同事,誰也享受不到比誰更多的特權,沒有人會因為你是女人,你使用“淚彈”,就降低對你的要求,繼而給你打開方便之門;也沒有人會因為你是男人,就平白無故地信任你,委你以重任。一切都在以事實、以實力說話。男性和女性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按照同一個規則去競爭、去生存。
申慧賢生活在一個小縣城裏,她出生8個月的時候,便被病魔奪去了健康的軀體,下肢癱瘓,右手肌肉嚴重萎縮,僅左手能夠稍微活動,從此她便開始了輪椅生活。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女人,18歲就開始“闖蕩”世界,起初,她靠擺5分錢一本的小人書地攤,來維持自己的生活,但她並不滿足現狀,經過自己的努力,終於擁有一家大書店。
在她38歲的時候,她連續創辦了縣裏、市裏第一家特殊教育學校,解決了上百名殘疾弱智兒童的上學問題。
她漂亮嗎?一點也不!她強壯嗎?她隻是個殘疾人,她被病魔纏身幾十年,可是她的堅強折服了每一個人的心靈。
當人們問起她對教育的感悟時,她說,一個女孩子,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堅強,盡管沒有男子漢那樣強壯的外表。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她永遠忘不了母親對她說的那句話:上天讓你柔弱,可是正因為這樣,你就要變得更堅強,否則,你沒法生存。
所有父母都應該讓自己的女兒明白:女孩子可以細膩,可以敏感,可以較弱,但是不能缺乏堅強。
2、一堂勇敢課一位美籍華人的小女兒來到美國後,非常喜歡那裏的優雅環境,但
是這個女孩子非常膽小,不敢與金發碧眼的小洋人交流,因為長相有差異,語言上也有障礙。於是,老師刻意為她安排了一堂勇敢課。
一天,小女孩放學回家,她拿出一張畫給爸爸看:“爸爸,你看,這個人像不像我呀?”
爸爸一看被嚇了一大跳,天,那畫上明明畫了一堆白骨,要知道,對於一個怕黑的小姑娘來說,一堆白骨意味著什麼,爸爸驚慌地問道:“親愛的,你為什麼要畫這些呢?”
“老師讓畫的!”
第二天一大早,爸爸和女兒一道去學校,他想看個究竟,踏進教室的一刹那,他驚呆了,原來牆壁上掛滿了白骨圖,“爸爸,你看!我們每個人都要畫一副。”
滿滿一牆的白骨圖,儼然是醫學院教學用的屍體解剖圖。
可是,老師為什麼要讓孩子欣賞這些呢?尤其是對於天生就膽小的女孩子。
帶著狐疑,爸爸找到了老師,這位已經兩鬢斑白的老師神秘地說:“這是專門為你女兒上的一堂勇敢課!”她解釋說,這種訓練建立在主動出擊上,像攻勢足球一般,不僅僅滿足於灌輸或讓孩子背誦,而是讓他們從小去體會或實踐。
老師對這位爸爸說:“你的女兒非常缺乏勇敢教育,剛開始她甚至不敢和同學說話,可是現在,她已經變得非常勇敢,班上好多小朋友都成了她的好朋友,上課的時候,她總是主動積極地回答問題。”
我們有些家長認為,女孩天生柔弱膽怯,為了保護女孩不受傷害,父母很少刻意去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因為勇敢就意味著冒險。在父母的理念裏,冒險隻是男孩子應該幹的事。
其實,即使是女孩子,也會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敢,但是由於很多家長對女兒過於關注,小心翼翼地嗬護女兒,擔心孩子受委屈、受傷害,當孩子麵臨小小的困難或考驗時,馬上就把孩子置於“保護傘”下,剝奪了孩子鍛煉勇敢品質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