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太棒了!”女兒讚歎地說。
“是啊,我也這麼認為。你覺得趙子航怎麼樣?”
女兒臉紅了,“我覺得他很帥。”
“親愛的,給你一個建議:跟他設立一個時間期限—譬如考上大學,如果那個時候你還是這麼認為,那麼你不妨開始一段美麗的愛情。在這之前,你可以跟他做很好的朋友。”
女兒點點頭,她覺得媽媽說的很有道理。她的這段戀情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很快女孩就發現,她心中的白馬王子遠沒有爸爸那麼寬容、真誠,這不是她想要的感情。於是,她從這段青澀的愛情裏走了出來。
對於陷入愛河的女兒來講,父母的理解就是對她最大的支持。這位媽媽沒有將自己放在高不可攀的位置上,將那些理想化的東西交給女兒去實現,而是打開心扉,用自己的經曆去衡量女兒的處境,教會女兒用理智來控製自己的情感,學會分辨幻想和現實。
這並不是所有家長都能做到的。有些家長認為“愛情猛於虎也”,一味地責罵墜入愛河的女孩;有些家長則向孩子灌輸“愛情可恥”的思想。
這樣做的後果是,女孩為自己的行為陷入深深的自責,產生自卑情緒,或者產生逆反心理,做出更加“出格”的事。
總之,青春期是女孩人生中非比尋常的時期。在這段時期,荷爾蒙開始用它的循環周期影響女孩,它像龍卷風一樣席卷女孩的生活,給她們帶來心理和生理上“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段時間的女孩經常會陷入迷茫,她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該怎麼做,並為此感到害怕。她們因此而容易隨波逐流,迷失自我。如果家長們能夠給予女孩足夠的理解、支持、關心和耐心,鼓勵她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女孩就會找到內心與外在世界的平衡,順利地渡過這段危險期。
4、找尋自我:17—20歲
“今天女兒參加了她的成年儀式。她開始覺得曾經的憂鬱很搞笑,甚至現在不能理解當時的煩惱。”
“我們都覺得慧慧應該讀師範類院校,可是她不喜歡當老師。她為自己選擇了新聞係,我們尊重她的選擇。”
“邵利交了一個男朋友。小夥子不錯,跟她爸爸有點像。”
女兒畢業了,可是她不想回到她長大的城市,她想出去走走。”
女孩終於走過了那段迷茫、莽撞、無所適從的青春期,正在成為一個有思想、有內涵的成熟女人。站在我們麵前的女孩,已經沒有了嬰兒時期胖嘟嘟的臉龐,沒有了童年時代無拘無束的快樂,也告別了青春期憂鬱的眼神,她活潑而不失安靜,細膩又不乏大度,她帶著成年女子特有的微笑和風度,開始了自己新的曆程。
心理學家們把這時期叫做“尋找自我”階段—從選擇自己喜歡的穿著風格、選擇交往的朋友,到選擇自己要從事的職業,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女孩在一次次的選擇中,尋找著屬於自己的位置。
然而,讓家長真正放手是一件艱難的事情,他們關注著女孩的一舉一動,比如選擇工作或男朋友。他們利用自己的經驗對女孩進行指導,更有甚者,試圖盡一切可能替女孩規劃今後的生活。
然而,家長們發現,他們的建議並不經常被采用。這些關心反而可能引起女孩的反感。因此,不管家長們預先決定怎樣對待她,這個時候女兒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的偏好和行為。
我們的教育並不能讓女孩完全按照我們自己的描繪去發展,而隻能引導她們進入符合自己自然本性的角色中去。這是女孩學會自立的階段,她的自立,就是相信並聽從自己的內在智慧。女孩的心裏有一個聲音,它會告訴女孩她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需要什麼,怎麼去做。這就是女孩的內在指導係統,它將指引女孩去感受和思考。女孩感受和思考得越多,她適應生活的能力就越強。反之,如果家長們包辦或控製了女孩的思想,女孩就會感到失落、煩躁和沒有目標。
如果家長依然不肯放手,隻會讓女兒更加叛逆,甚至跟父母出現“代溝”。
女兒跟媽媽一樣高了,突然有一天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父母的關係:“為什麼眼前的這個人總愛對我發號施令?為什麼他們什麼事都要管?現在我和這個女人一樣高了,我已經到了可以自己決定想做什麼事的時候了。”其實,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一旦開始意識到自己和成人一樣高了,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應該擁有與成人一樣的特權了。
一個女孩子想去上寄宿學校,不過還在和父母的爭執階段,父母當然不大願意跟自己生活了快20年的小丫頭“分居”。一天,女孩終於忍受不了父母的“管製”和嘮叨,一個人跑到寄宿學校去參觀考察。在學校餐廳吃午飯的時候,一個學生問她為什麼要上寄宿學校,她回答:“為了遠離我的父母。”
她剛說完,另外一個女孩子也讚同地說:“這也是我上寄宿學校的原因!”
“我也是!”有一個女孩笑著說。
這簡直太讓人驚奇了!”第四個女孩大聲說,“原來我們都討厭自己的父母啊!”
突然,因為“逃離”父母的話題,她們變得更親密了,覺得自己都屬於一群勇敢獨立,不再需要聽命於父母的個體。
是的,女孩們的這個想法確實不錯,但是卻讓父母難以接受。而實際上,正處於青春期的女孩們更需要家長的嗬護,甚至在未來的許多年裏,都還是需要父母的,不僅如此,她更需要即使在她表現得不再需要父母的時候,作為父母也必須盡到家長的職責。
盡管她認為自己已經不再依賴父母,但父母依然應該一如既往地關心她照顧她,這是多麼讓父母氣憤和沮喪的事情啊!她們一方麵不斷地索取,另一方麵還不領父母的情。是到女孩走出家長庇護的時候了,相信她們,把決定權交給她們,給她們勇氣去戰勝挫折,女孩就能安定、自信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