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理性思維能力逐漸形成,開始能夠很好地理解原因和結果的關係,以及自己在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這時的小女孩開始學會“討價還價”了。
“媽媽,我現在玩一會兒,沒有完成的學習任務明天上午再完成,好嗎?”“媽媽,如果我這周末多做一次飯,下個周末就可以不做飯了,到時候我就可以去奶奶家玩了。”
但是,小公主們在這個階段也對自己的責任明晰起來,她們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在大多數情況下,她們是會去履行自己的責任的,但她們時常也會抱有兩種這樣矛盾的心理:一方麵希望自己快點長大;另一方麵仍然依賴父母為她們做事情。她們掙紮於好與壞之間。因此,這時,她們需要父母的寬容和不斷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批評和指責。
這一階段,父母一個都不能缺席。一個合格的父親會成為女孩心目中的英雄。女孩渴望受到父親的關注,並希望自己能夠符合父親的期望。如果父親過於嚴厲、壟斷、冷漠,女孩就會感到失望—甚至有報道說,她們的青春期會因此而提前到來;而擁有開放心態、願意同女孩分享情感的父親會使女兒更堅強、更有競爭力、更少神經質,並且像鮮花一樣綻放。
盡管這時候做母親往往會感到失望,因為女孩不再像以前那樣聽話,她不願意做家務,不再與母親保持親密的關係:她像男孩子一樣熱衷於探索世界,甚至還帶有一些陽剛之氣,她開始在親近父親的同時,有意無意地與母親疏遠,但是當女孩遭遇挫折時,母親仍然是她的感情支持—如果母女關係一開始就呈現健康的狀態,這一點永遠都不會變。
3、誰都無法理解我:13—17歲
在這之前,女孩常常用哭來表達她們感情上或身體上的痛苦,比如尿布濕了、餓了、冷了,或者是孤獨了,女孩都會哭。這時,由於女孩還不會表達,父母總會去耐心地尋找原因,直到嬰兒不哭不鬧為止。
可是,當我們可愛的女兒進入了青春期,她們哭鬧的原因也複雜起來,有時是因為她需要父母的關注,有時是她感覺父母不再愛她了,有時還可能是因為她與小夥伴之間發生了誤會等。於是突然之間,父母們會發現:曾經那麼活潑開朗的女兒變得悶悶不樂、喜怒無常、神神秘秘、情緒波動大,還有一些自戀。那個甜蜜的小公主變得刁蠻任性,成了家裏“最難對付”的人。女孩開始變得不再喜歡與父母合作,她們有時甚至會像小男孩那樣跟父母對著幹。這時,女孩的父母開始疑惑了:“我的女兒為什麼越來越不聽話呢?”
其實,並不是我們的女孩越來越不聽話,而是她們長大了,她們有了自我意識。她有一顆脆弱而驕傲的心:一方麵表現出強烈的自尊,為一點小事就感覺受到傷害;一方麵又經常陷入矛盾中,舉棋不定,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她開始憂鬱、敏感、悶悶不樂,我說什麼她都煩。”
“她總是覺得自己胖。事實上她是班裏最瘦的那個。該怎麼勸說她,讓她多吃點東西呢?”
“她開始變得尖酸刻薄,覺得我是一個來自地獄的母親。這是怎麼回事?我們似乎沒有任何共同的地方。想當初,3歲的她是多麼可愛啊!”
對大多數父母來說,這可真是一段喜憂參半、難捱的時光—我們的小公主能不能順利渡過這段“陣痛”時期,成長為一個快樂、自信的現代女性?
很少有家長能夠清晰地回憶起自己那段混亂、迷茫的青春期。也很少有人敢說,他在那個時候曾經非常幸福。甚至,當我們經過歲月的洗禮而擁有成熟的思維後,都在試圖同那段歲月中所彌漫的不安感覺保持距離。然而,我們的女孩正在經曆我們試圖要忘掉或粉飾的一切,她們的心裏充滿了疑問:為什麼我的身體會有變化?我會變得難看嗎?我會變胖嗎?別人會怎麼看我?我應該怎麼辦?我應該說出心裏話嗎?這會不會打亂我的關係?他們喜歡我嗎?
月經初潮是女孩的成人儀式。在美國,女孩月經初潮的平均年齡是12.5歲,今天中國女孩的平均初潮年齡則是13歲左右,但相當一部分十一二歲就來了。這標誌著女孩告別童年時代,進入有責任感、成熟的女性時期。然而這種變化並不那麼簡單。女孩們對此的看法是不同的,有人覺得自豪而甜蜜,有人認為這不算什麼,也有人認為這是一件羞恥的事。這正是家長們擔心的:女孩會怎麼看待這種變化?她能不能接受自己的變化?聰明的家長會給孩子打好“預防針”,提早將這些“公開的秘密”告訴女孩,告訴她這件事的意義,以及做好相應的身體和物質上的準備。
受種種因素的影響,處於青春期的小女孩很容易搭上早戀這班列車。
這時,父母不能用暴力的手段去阻止女兒,但他們必須向女兒灌輸正確的戀愛觀。
媽媽知道正在讀初三的女兒戀愛了,她沒有指責女兒,而是跟女兒講起了自己的那段往事:
媽媽像你這樣大的時候也談過戀愛,那時你姥姥剛剛去世,我特別希望有人能疼愛我,於是,我便把感情交給了一個比我大很多的男人的手中。但後來我才發現,這個男人竟然有妻子和孩子。
我當時很傷心,幾乎到了絕望的境地,學習成績自然是一落千丈。
“後來怎樣呢?”女兒迫不及待地問。
“後來,我碰到了你爸爸。他從外地轉校過來,成了我的同桌。他開朗、樂於幫助人,在聽說了我的事情後,他不但沒有嘲笑我,反而給了我很多鼓勵和幫助。”媽媽沉浸在甜美的回憶中,“他把我從絕望的邊緣拉回來。後來,我們一起考上大學,然後畢業結婚,有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