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拉比在旅途中碰到一個不喜歡他的人。連續好幾天,那個人都用盡各種方法誣蔑他。最後,拉比轉身問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禮物,但你拒絕接受,那麼這份禮物屬於誰?”那人答:“屬於原本送禮的那個人。”拉比笑著說:“沒錯,若我不接受你的謾罵,那你就是在罵你自己。”
那人摸摸腦袋,尷尬地走了。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隻要堅定自己的想法,任何人都影響不了你,更左右不了你。反之,如果你一味地在乎別人的想法或說法,就會失去自我,失去快樂,成為他人思想和言行的奴隸。
美國成功學家羅曼·皮爾“態度決定一切”的口號一經提出就作為積極思維力量的一句最鏗鏘的表達而傳遍歐美,傳遍世界。他的著作《態度決定一切》也在美國排行榜呆了10年!他本人的經曆也被拍成電影《一生》。拿破侖·希爾把積極心態作為成功的第一原則。可是我們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積極心態呢?
一個人的心態是他成長的產物,人一生都在培養自己的心態,有的向積極思維方向,有的向消極思維方向。積極思維帶來優良品質:自信、樂觀、正直、無私、慷慨、寬容、忠誠、勇敢、堅定、堅強、果斷、進娶博愛、責任、信任、尊重、百折不撓等;消極思維形成所有負性品質:自卑、悲觀、吝嗇、狹隘、虛偽、懦弱、欺瞞、自大、責怪、貪婪、猶豫、恐懼、抑鬱、怨恨、惱怒、急燥、回避責任等。
一、投資心態與歸零心態
投資就是將現有的資源投入到某一項目並從中獲得更大收益。投資心態就是相信自己所作的一切都會有回報的心態。
沒有致富說明很多東西沒得到回報,如果你不用於投資,你的每一種資源都會白白浪費,時間、智力、體力等資源都不會得到應有的發掘。良好的投資心態不是不勞動的心態,而是使勞動價值更大的心態,投資主要體現於智力勞動,這意味著,通過有效投資可以使你從中獲益。用羅伯特·清奇的話說,你的每一分錢都是你的雇員。美國人查理調查了美國170位百萬富翁,發現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很早就強迫自己將收入的1/4左右用於投資。1996年被美國《財富》雜誌評定為美國第二大富豪的巴菲特,被公認為股票投資之神,他11歲開始投資第一張股票。
所以在投資家眼裏,世上隻有兩件事,一是投資,一是消費。投資帶來收益,消費是幫別人實現價值,所以成功的人要懂得感恩,就是因為有那麼多人在消費中給他帶來利益。許多人無所事事、不想有什麼行動,主要是他看不到行動到底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收益,隻付出不回報的事誰會幹呢?於是他這一輩子都是一個純粹消費者,成為別人實現價值的工具。
具有投資心態的人才會真正理解什麼是資源,什麼是消費,什麼是浪費。具有投資心態的人明白人生就是一場投資,他像商業投資家一樣將人生看作兩部分:投資與消費,凡是能帶來成長的付出都是投資,凡是屬於生活必需品的付出就是消費。消費的東西能省則省,2000元的皮鞋和200元的皮鞋是沒有區別的,10000元的衣服一買回家就縮水90%,因為它必須被消耗掉。有的人整個顛倒過來了,消費的東西毫不猶豫,投資的東西省了又省,600元的歌星演唱會一定要參加,200元的大師演講會見鬼去吧,甚至於幾年不買一本書投資於自己的大腦,他們根本不相信自己所賺的每一分錢都來自大腦。
人生活在經濟社會中,財富投資必然是重要的投資,因為金錢是一切資源之間的媒介,人生80%的苦惱都是因為它,財務不獨立的人很難做自己想做的事,因為你在為基本需要奮鬥的階段,還談不上高級需要與自我實現。有人曾說投資就像兩人跑步,後麵的人一直在追前麵的人,一旦追上,就變成前麵的人被人追了。在你未追上前者之前,都是你的投資階段,一旦追上,你就進入收益階段,你就能體驗到人生的成功與意義。成功哲學的原則是:堅決不做有才華的窮人。
而歸零心態就是把自己心靈裏的一切清空、一切歸於零的心態。
中國農村有個傳統,就是春節前的大掃除,扔掉那些一輩子也用不上的破爛貨,清掃每一個角落,窗明幾淨地迎接新春天。今年的汙穢不能帶入明年,往日的汙穢也不能帶進明天,可是並不是我們每個人都繼承了這一偉大傳統。歸零的心理學本質就是主動地自我剝奪:假如我現在一無所有了怎麼辦?假如我失去了親人怎麼辦?假如今天是世界末日怎麼辦?
良好的歸零心態是對付失敗必不可少的心理武器。失敗了又怎樣?從頭再來嘛,而今邁步從頭越,一切都是新氣象。良好的歸零反而使人容易獲得更多,而抱著半桶水始終舍不得放開的人卻失去得更多。道理很簡單,一隻懷子隻能裝250毫升水,可是由於不斷地清空,它的一生可以裝1萬升水。
具有歸零心態的人其心靈總是敞開的,他們能隨時接受偉大思想的啟示和一切能激發靈感的東西,他們時刻都能感受到成功女神的召喚。他們不僅思想上歸零,行動上也要歸零。哈佛大學的一位教授竟然利用假期到另一個州的一個小鎮上打了3個月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