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窮也成為一種理由的時候,生命就失去希望了。
當我們很努力地工作,可結果卻不被公司或客戶接受,這時,你可能會做出怎樣的反應或解釋呢?
“我已經按要求做了。”
“我已經站在你的角度考慮了。”
“我想……應該……”
或者“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了……”
但是客戶會退貨,公司會嚴厲批評,甚至處罰你。此時的你一定萬分沮喪、不滿——因為你也許已經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你心裏很委屈:沒有功勞,也該有苦勞埃
但是你是否想到,當你在為自己的努力、辛勞辯解的同時,關鍵問題並沒有解決:“結果怎麼樣了?”
試想一下,假若你是一名士兵,假若你正處於戰場之上,假若你收到一個最簡單、基本的命令——堅守陣地(結果)。
那麼在這生死關頭,你還能去哪裏找理由?
就算有成千上萬個理由,又有什麼意義?
在戰場上不會因為你看似合理的借口而允許你臨陣脫逃,也不會因為你的理由,使敵人的大炮不向你開火。
戰後,不會因為你的理由而免除你的失職責任。結果就是結果,它不會因為你給出理由的多少、好壞而改變。在殘酷的事實麵前,任何理由都是借口。借口,會使你邁向死亡。
如果沒有借口,隻要結果,我們的行為將會怎樣?
真做到了這一點,執行力一定會有非常大的變化。因為我們很快就發現,其實真正要對目前執行問題負責任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自己。
五、行動決定結果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富有哲理的人生小品,就常常讓人思索,深受啟發。做事情,做工作,就一定要多行動,要有行動力。工作中能力固然不可缺少,但行動更為重要。 笨鳥隻要先飛,就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沒有成功的人,原因有很多,但是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去付諸於行動。再好再美妙的想法,如果不付諸於行動,結果隻能為零,任何成功都是從一步步實踐中走過來的,行動是成功的第一步。行動源於對自己的自信,對工作的專注。一旦你覺得可以了,那就開始行動吧。行動是不需要理由的,唯一的理由是你準備好了嗎?行動需要勇氣和魄力,行動沒有失敗,行動就是成功。
現在成功學中有一句重要的話叫“心動”不如“行動”,做人做事最大的忌諱就是“理論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口頭理論再好,如果隻是坐而論道,光說不練,永遠也產生不了任何效果,因此目標有了,方向明了,心態好了,能力足了,就要立即行動,去開啟個人的成功之路。
隻有行動才能決定人生的價值,行動的路上有困難,有很多事情,我們要抓重點,但是絕對不能放棄。
六、行動和結果的關係
同樣一件事自己做出的反應和別人做出的反應可能不一樣。
如果想成功,首先要種植一個思考的種子,然後就會有行動的收獲;當把行動再種植下去,就會變成一種習慣;當把習慣再種植下去,就會變成一種個性;當把個性再種植下去,就是一種命運。這個時候就會決定是成功還是失敗了。
如果開始種植的就是失敗者思維的種子,然後就會有典型的失敗者的行動,然後是失敗者的個性,最後就是失敗者的命運。幾乎每一分、每一秒都決定你這一生是成功還是失敗。
比如有一對夫妻,問他們想擁有多少錢,他們說很多。什麼時間要?用什麼方法?他們的回答一定是模糊的,是不明確的。為什麼不富有?就是因為自己從來沒有真正地想富有。為什麼不成功,就是因為自己從來沒有下定決心一定要成功!另外,窮人有兩個心態:總是對機會說不,總是幻想一夜暴富。他們選擇事業的標準:一是掙錢多不多;二是掙錢快不快;三是掙錢容易不容易。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他們就去做,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他們就會放棄。
但他們忘記了一個最簡單的真理:成就任何事業都不是一瞬間成功的,而是從腳下做起,從小事做起,是從做好許許多多的小事累積的。猶太人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會堅持做自己認定的事業。
所以,成功從來都是建立在立即采取大量行動並堅持到底的基礎上。那種總幻想一夜暴富、不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的人想成功是不切合實際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