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將自己封閉起來,每天都待在寢室裏苦思冥想如何能賺100萬美元的各種方法,堅信自己可以籌到這筆錢。麵對他的妄想,同學們都認為他有神經病,勸說他天上不會白白掉錢下來。
終於有一天,他意識到,這樣下去是永遠也不會有答案的,決定不再思考,而是付出了行動。於是,他采用一個在前些日子裏想出的計劃,決定給報社打電話,說他準備舉行一個演講會,題目是《如果我有100萬美元》。
他給無數家報社打了電話,說明他的想法,但是沒有一家報社理他,更有一些報社取笑他的“無知、天真”。最後,終於有一個報社的社長被他的誠意和精神打動,告訴他後天有一次慈善晚會,在晚會上,允許他發言,但時間隻能是15分鍾。
那是場盛大的慈善晚會,吸引了許多商界人士。
麵對台下諸多成功人士,他鼓起勇氣,走上講台,發自內心、充滿激情地說出了自己的構想。
最後,待他演講完畢,一個叫菲利普·亞默的商人站了起來:“小夥子,你講得非常好。我決定投資100萬,就照你說的辦。”
就這樣,年輕人用這筆錢辦了一所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學,起名為亞默理工學院——也就是現在著名的伊利諾理工學院的前身,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而這個青年,就是後來備受人們愛戴的哲學家、教育家——岡索勒斯。
心態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如果說敢想隻是成功的第一步,那麼剩下的就是去做。
首先,岡索勒斯不是想要一個結果,而是一定要實現這個結果,他堅信辦學的夢想一定會實現,這已經是成功的第一步了。但是每天苦想如何籌備資金並不是解決之道,苦想出多少的好方法都無濟於事,因為不行動,再多的思考也不能獲得我們想要的結果——籌集足夠的金錢。但當他鼓足勇氣,當他站出來,將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他獲得了認可,他成功了。
有時,成功就如此簡單,大膽行動,付出行動,過多地猶豫反而會成為你的阻礙,隻有行動了你才能看到事情的結果。
從現在開始,立即行動,現在就去行動,並且要持續不斷地行動,相信自己,你才會走向成功。
四、行動時,不要給自己太多借口
當事情都做完了,無論你有一千個理由,一萬個理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事情的結果是什麼?因為我們要緊記一個“結果原理”——我們是靠結果生存的,我們不可能靠理由生存,沒有結果,我們就不能生存。
從前,有一個富人見一個窮人很可憐,於是,大發善心願意幫助他致富。富人送給窮人一頭耕牛,囑咐他好好開荒,等春天來了撒上種子,秋天就可以遠離貧窮了。
窮人滿懷希望地開始開荒。
可是,沒過幾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比過去還難。窮人就想——不如把牛賣了,買幾隻羊,先殺一隻吃,剩下的還可以生小羊,長大了拿去賣,這樣,還可以賺更多的錢。
窮人將計劃付諸了行動。
隻是,當他吃了一隻羊後,小羊卻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艱難了,他忍不住又吃了一隻……窮人想——這樣下去不行,不如把羊賣了,買成雞,雞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雞蛋立刻可以賺錢,日子立刻可以好轉。
窮人將自己的計劃再次付諸了行動。
但是雞生蛋的日子也很慢,挨餓的生活還是沒有改變。於是,他忍不住殺了雞,就這樣,直到他殺到還剩最後一隻雞時,窮人感到他的理想快要徹底崩潰了。窮人想,致富是無望了,還不如把最後一隻雞賣了,打一壺酒,三杯下肚,萬事不愁。
很快,春天來了,發善心的富人興致勃勃地送來種子,忽然發現,窮人正在就著鹹菜喝酒,牛早就沒有了,房子裏依然一貧如洗。
我們很多人都有過致富的夢想,甚至有過很多機遇,盼望著成功,也付出過一定的行動,但為什麼我們仍然窮?
在多數情況下,我們努力是因為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同樣,在多數情況下,我們放棄是因為我們找到了放棄希望的理由或借口。一旦我們找到一些理由證明失敗的原因不在自己身上,我們就開始放縱自己的生命。
窮人,永遠有著一千個窮困的理由。賣掉牛、賣掉羊、賣掉雞……當他賣牛、賣羊、賣雞的時候,其實他失去的並不是牛、羊、雞等,而是他對未來的希望。與此同時,他收獲了自己為什麼窮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