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2 / 2)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地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隻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隻準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裏,以備意外之需。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一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

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從一點一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一隻一隻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麵還要用反麵,廁所的水箱裏放一塊磚用來節水。

一個貴為一國之尊、一個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節約意識竟如此強烈,令人讚歎。

“豐田商法”中重要的思想就是節儉精神,這一思想起源於喜一郎創業之初提出的生產廉價車的使命,根據這一使命,他強調:錢要用在關鍵的地方,要徹底杜絕各種浪費。在豐田這樣的公司,非生產性支出控製非常嚴格。一次,鬆下公司的高層領導來豐田汽車廠參觀,服務人員用咖啡招待客人,咖啡味道聞起來好極了,服務人員的服務也是畢恭畢敬,十分周到。但盛咖啡的器皿卻讓客人大吃一驚,豐田公司盛咖啡的器皿全部都是普通的粗瓷碗。

不但在物質上豐田公司提倡節儉,在人力上豐田公司也要求員工:“工作完成後可以隨時回家,沒有必要的逗留就是浪費”。即使在日本經濟進入飛速發展時期,豐田的日子最好過的時候,豐田人也從來沒忘記過節儉的傳統。

提倡勤儉節約,不僅對企業有好處,更能惠及員工自身的利益。如果每一名員工都能夠自覺節儉,為企業創造價值和效益,使企業的效益得到提高,企業就能更有能力給予員工相應的回報和鼓勵,員工也能夠獲得更大的利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