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1 / 2)

許多人往往都會產生這樣的疑惑,有些富人非常注重名牌,而有些富人則表現得很隨意,這看起來似乎有些矛盾,但它卻恰恰表達了富人們在消費時的一種獨立的價值觀。也就說他們在消費時並不會人雲亦雲隨大流,而是始終有著自己的獨立判斷,按照既定的思路去實現價值,而不會隨意被其他人所左右。

的確整體而言,在消費習慣方麵,富人購買新品與名牌的比率都比一般人要高一些,不過如果我們進行細化的分析,卻會發現富人其實並不崇尚名牌,他們買名牌是為了節省挑選細節的時間,與消費品的售價相比,他們更在乎產品的質量,比如會買15元的純棉T恤,也不會買昂貴的萊卡製品。

所以許多富人並不在乎貴,根本原因是他們認為物有所值,有著自己的判斷標準。這樣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比如不少人很計較物業管理費,覺得越少越好。但是在另一方麵,越少物業管理費的住宅小區,由於缺乏人員打理,常常住了5年就已是破破爛爛——為了省一點物業管理費,房子未來的升值空間全被破壞掉。從這一點來說物業費不在於高低,而是要看物業管理的水平是否達到了標準。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富人的生活很奢侈,花錢大手大腳,但事實並不是如此,節儉乃是富人的本性。富人花錢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計劃性,該花的就花,不該花的則一分也不會浪費,盡量把它節省下來。千萬不要小看了這一點,就是因為不少富人具有這樣的個性,才使得他們在創業的過程能夠很好地壓縮成本,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用。

先秦時期,諸子大都肯定“儉”而否定“奢”。孔子說:“禮,與其奢也,寧儉。”墨子說:“節儉則昌,淫佚則亡。”管子說:“審度量,節衣服,儉財用,禁侈泰,為國之急也。”崇儉是古代思想家的共識,尤其儒家的崇儉思想,對後世的影響更大。

由於山西商人注意節儉,所以他們的資本積累較快。正如《晉錄》所雲,晉商“百金之家,夏無布帽;千金之家,冬無長衣;萬金之家,食無廉味……故其居奇能饒”。能饒,就是能聚財,能積累資本。明代謝肇浙就說過,“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新安,江北則推山右。山右或鹽或絲,或轉販,或窖粟,其富甚於新安”。清康熙也說,“晉風多儉,積累易饒”。顧公燮也將之概括為:“山陝之人,富而若貧。”

據記載,徽商治家多節儉,而喜歡積蓄財富。家產不豐者,每日僅吃兩頓;富家吃三頓,但也隻是薄粥,客人來了不請吃飯;家中也不備車馬;婦女尤以節儉聞名,家雖富,但吃飯數月不見魚肉,每天晚上紡紗織布,織機之聲鄰裏相聞。富商之子弟赴京趕考,身穿粗布短衫,赤腳穿草鞋走路,以一傘自攜,節省車馬之費,初看以為農家貧寒之土,細細問來方知皆有千萬金家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