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有一個小男孩,他從小就在一棵大樹旁邊玩兒。他特別喜歡這棵樹。這是一棵大蘋果樹,長得很高,很茂盛,還有很多甜美的果子。
這孩子天天圍著樹,有時候爬到樹上摘果子吃,有時候在樹底下睡覺,有時候撿樹葉,有時候他也拿著刀片、瓦片在樹身上亂刻亂畫。這棵大樹特別愛這孩子,從來也不埋怨他,就天天陪他玩兒。
玩著玩著,孩子長大了,有一段時間他不來了。大樹很想他。過了很久,他再來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少年了。大樹問孩子:“你怎麼不跟我玩兒了?”這孩子有點不耐煩,他說:“我已經長大了,不想跟你玩兒,我現在需要很多高級的玩具,我還要念書,還得交學費呢。”
大樹說:“真對不起,你看我也變不出玩具,這樣吧,你可以把我所有的果子都摘去賣了,你就有玩具、有學上了。”這孩子一聽就高興了,把果子都摘了,歡歡喜喜地走了。
就這樣,每年他都是在摘果子的時候匆匆忙忙來,平時都沒有時間來玩兒。等到他讀書以後,又有很長時間不來了。再過一些年,這孩子已經長成一個青年,他再來到樹下的時候大樹更老了。
大樹說:“哎呀,你這麼長時間不來,你願意在這兒玩會兒嗎?”孩子說:“我現在要成家立業了,我哪兒有心思玩啊?我連安家的房子還沒有呢,我也沒有錢蓋房子呀。”
大樹說:“孩子,你千萬不要不高興,你把我所有的樹枝都砍了就夠你蓋房子了。”這孩子高興起來了,把樹枝都砍了,就去成家了。
這樣又過了很多年,這孩子再來的時候,已經是中年人了,這大樹已經沒有果子也沒有樹枝了。孩子還是不高興,一個人心事重重地徘徊在樹下。
這孩子說:“我現在長大了,念完書,也成家了,我得在世上做大事。這世界上的海洋這麼浩瀚,我要去遠方,可我連隻船都沒有,我能去哪兒啊?”
大樹說:“孩子,你別著急,你把我的樹幹砍了你就可以做船了。”這孩子一聽很高興,砍了樹幹,做了一條大船出海去了。
又過了很多年,這棵大樹隻剩下一個快要枯死的樹根了。這時候,這個孩子回來了,他的年紀也大了。
他回到這棵樹邊的時候,大樹跟他說:“孩子啊,真對不起,你看我現在沒有果子給你吃了,也沒有樹幹給你爬了,你就更不願意在這兒跟我玩了吧?”
這孩子跟大樹說:“其實我現在也老了,有果子我也啃不動了,有樹幹我也不能爬了,我從外麵回來了,我現在就是想找個樹根守著歇一歇,我累了,我回來就是跟你玩的。”
這個老樹根很高興,他仿佛又看見孩子小時候的樣子了。
這個故事,其實說的就是我們的父母和我們自己的一生。
老樹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都是在樹下玩大的孩子。我們每個人都體會過這樣的一種成長,在父母身邊長大,走向社會。但為什麼人到最後才會歸來呢?這就是平時經常說的“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真到自己當了父母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父母有多不容易。
可是,真等到我們回到樹根邊的時候,心裏就會有太多的遺憾,有很多能做的事情我們已經錯過了。然而,父母跟我們很少計較。
這個故事聽起來好像很殘酷,但兒女的一生,不就是從父母身上獲得了那麼多的東西嗎?父母付出的是他們生命中最寶貴的愛。
為什麼孝敬是一種要大力提倡的公共美德,而不是每一個個人的生命本能呢?同樣是血緣,為什麼下行的愛如此自覺,如此濃烈,而上行的愛有時候卻顯得勉強呢?
我很喜歡《論語》裏麵孔子用的那兩個反問句。做到這些真的就叫孝嗎?這樣一問,讓我們警醒。
孔子是個寬和的人,他不是特別要求所有人都必須怎麼做,包括他最看重的那些禮儀。有一次,宰我跟老師說:“為父母守喪,一守就是三年,好像太長了。君子三年不講習禮儀,禮儀必然敗壞;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就會荒廢。舊穀吃完,新穀登場,剛好是一年的時間;鑽燧取火的木頭四季都用不同的材料,一年也就輪過一遍。那為什麼我們的服喪期非得三年,而不是一年呢?”
孔子就問他:“如果你服喪才一年,你就吃精米白麵,你就穿綾羅錦緞,你自己覺得心安嗎?”
宰我說:“我心安啊,沒什麼不安。”孔子就告訴他:“女(汝)安,則為之!”(《論語·陽貨》)如果你自己覺得心安的話,你就可以這麼做,沒有什麼,不必特別地刻意。
宰我走了,他出去以後老師就很感慨。孔子說:“宰我還是做不到仁啊!一個孩子出生以後,要三年才能完全脫離父母的懷抱,所以替父母守喪三年,是天下的通例啊。難道宰我就沒有從他父母那裏得到三年懷抱的愛護嗎?”
一個小孩子出生以後,父母們都手裏懷裏抱著,嗬護之至,抱到三歲,有的父母還很惆悵,說孩子要長大了,以後我就抱不著他了。很少有父母抱孩子到一周歲就煩了,說我抱你什麼時候到頭,我還要抱你兩年,太煩了吧。但是,孩子長大以後,為父母守喪守到一年就有人覺得煩了。
孔子對宰我的言行沒有橫加幹涉,他隻是推測宰我幼年的經曆可能不完美。我們看到,在孔子那裏,三年之喪與三年之愛是相對應的關係,父母對子女是愛護,子女對父母是孝敬。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種孤立的現象,也沒有一種孤立的標準。我們都在用自己的心去揣測他人。作為子女,如果我們能夠換位去想,那麼與其等到父母身後我們去盡一年之孝或者三年之孝,還不如趁父母在的時候我們多做一分一毫。
隻要父母在一天,孩子就不會不掛在他們的心裏。但是,孩子經常跟父母說的話是什麼呢?就是:“媽,我最近不回來看你了,實在是太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