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由自己與他人的比較而來,在一切情欲當中,嫉妒是最強烈、最持久的。
—培根
嫉妒者所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別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萬分。
—巴爾紮克
一個能掌控自我情緒者,通常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明智的抉擇,而不致因其情緒失控壞了大事。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智商很高,情商卻有待進一步完善、改進。易先生工作能力強,工作果斷幹練,但他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雖然工作中做出很大的成績,卻因為情商不高,而成為一個失敗者。
獲得財富與成就的關鍵,都始於健康的心理。即便一個心智健全的人,也不可能毫無心理問題,隻不過程度有輕重之別而已。孤僻、易怒、固執、輕率、自卑、焦慮、多疑、嫉妒等異常心理,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如何洞察自己內心的隱私,正確調整其不良的心理傾向,這將決定我們的成功與失敗。無論是生活或者事業中,我們隨時都在對自己的不良心理進行校正。
由於環境不同、自身條件不一樣,不同人的心理也存在很大差別。有的人情操高尚,積極進取;有的人精神空虛,行為怪異;有的人無端恐懼,自我設限;有的人命運坎坷,成功難遇。為什麼不同的人之間會有如此差異,心理學家認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每個人心理不同,即健康心理和病態心理。擁有健康心理的人,不讓自己深陷於不幸與痛苦之中,以獲取人生的幸福與成功。情緒智商的高低通常在麵臨重大問題的時候,視能否沉著冷靜而定。當火災發生時,有人能沉著尋找最佳的逃生之路,甚至能冷靜地疏散混亂的場麵。當股市恐慌性下跌,有人卻逢低買進,待眾人瘋狂買進之時,也正是他逢高賣出之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印度的聖雄甘地,都是情商極高的成功人士。易先生心智很高,事情做得很好,能力也很強,卻沒能處理好與同事之間的關係,使自己處於被動的局麵。相信易先生有這次親身經曆,會不斷成熟起來。“做事前,先做人”,是我們應該追尋的準則!
做事之前先做人。
小李被破格提升為副處長,而原來已經是副處級的同事小張雖然比小李晚到公司,卻是和小李一個係畢業比小李高兩級的師兄。原來兩人關係很好,兩人都認為先提拔的肯定將是小張,這次提拔使兩個人的關係蒙上了陰影。小張雖然知道不應該對小李表示不滿,但當小李成了他的上司之後,他能夠表達不滿的途徑就隻有對小李的工作采取不合作的態度,以此表達自己對部門任命的不滿。小李同時接到部門領導的暗示,這次提拔對兩個人都是考驗,對小李而言是考察其麵對這種情況下的協調能力,對小張而言是要壓一壓,讓他看清自己的位置。同時領導還暗示小李,小張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希望小李能保證隊伍的完整,不要出現人員流失。
在剛任命的那段時間,小張表現出極不合作的態度,小李每次都壓製住自己的情緒,告誡自己:管理情緒,換位思考。小李一方麵通過原來良好的私人關係基礎和小張做徹底的溝通交流,首先明確表明如果換了自己也會很有意見,其次讓小張認識到這次任命對雙方的重要考驗意義,團結協作對雙方都有好處。另一方麵,小李給小張充分的授權,在處內根據工作性質分成兩個不同的小組,由小張負責其中一個更加重要的小組工作。同時,小李雖然和各級領導保持著良好的溝通,但對小張工作中不合作的情況一概不報,隻向領導彙報小張在工作中合作的方麵,小張從各級領導得到的反饋信息都是積極的方麵,自然對小李心存愧疚。
經過一年的時間,兩個人的關係又重新回到原來的狀態,工作開展得還不錯。最重要的是小李圓滿完成了領導原來暗示的任務,即保證隊伍的完整性,考驗其本人的協調能力。小李和小張一年後被同時提拔為不同業務處的處長,實現雙贏。
人能夠容忍外部人的優秀,不能容忍自己身邊人的優秀。能夠容忍陌生人的優秀,不能容忍熟悉人的優秀。對身邊優秀的人由羨慕而妒忌,由妒忌而憎恨,由憎恨而陷害,直到達到武大郎開店的水平為止。巴爾紮克說:“妒忌人受到的痛苦是別人的兩倍,自己的不幸他痛苦,別人的幸福他又痛苦。”改變的路徑就是學習情緒管理。
中國的古話叫“小不忍則亂大謀”,“大丈夫能屈能伸”。控製情緒,管理情緒,讓自己利用情緒,而不讓情緒打擾自己在謀求和建立影響力的過程中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