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納蘭性德,金縷一曲蕩氣回腸(1 / 3)

德也狂生耳!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遂逢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

共君此夜須沉醉。且由他,蛾眉謠諑,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從頭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裏。然諾重,君須記。

——納蘭性德·《金縷曲·贈梁汾》

上麵這闋《金縷曲》是納蘭性德寫給他的知己顧貞觀的。

納蘭性德,出身豪門的富家公子;顧貞觀,身世坎坷的落魄詞人;兩個身份和命運都不盡相同的人卻成了生死之交,這在當時傳為佳話;

他們相逢在金秋十月的北京。秋天的什刹海最美麗,花圃中蘭花染紫,菊花轉黃,到處都是秋天的顏色。秋雁南飛,秋水長天,秋風颯遝,秋葉陣陣,秋雨瀟瀟,這次第怎一個“秋”字了得!

銀錠橋邊的興慶酒樓裏熱鬧異常。堪稱通儒的徐乾學為了慶祝自己第一部經學著作《通誌堂經解集注》刊刻問世,特意在二樓的雅座裏擺了一桌豐盛的酒席。

受到邀請的除了自己的弟子,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給予莫大幫助的納蘭性德之外,還有許多誌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顧貞觀,此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為“詞家三絕”。

平日裏,徐乾學經常當著納蘭性德的麵提起顧貞觀。

顧貞觀才華橫溢,為人有股子俠義精神,喜好仗義執言,打抱不平。正因為這樣的性格,在官場上很不好混,以至於仕途蹭蹬。後來放棄官場,落拓江湖,浪跡天涯,到處結交興趣相投的朋友。

每當老師說起顧貞觀這些傳奇經曆,納蘭性德油然而生一種悵然失落的情緒。這麼一位有血有肉的人物怎麼就緣慳一麵呢?我什麼時候能夠親眼目睹這位江湖詞人的磊落姿容,並與之結交相知?

秋天到了,顧貞觀的腳步也近了。有一天,徐乾學告訴納蘭性德,顧貞觀要來北京了。納蘭性德非常興奮,貞觀,梁汾,我們終於可以見麵了!

這場什刹海相會,顧貞觀偏偏來晚了。

大家都以為不會來了,尤其是納蘭性德心情十分沮喪,心中不住地祈求——感謝上蒼,千萬不要讓顧貞觀爽約,千萬不要將絕望的音訊賜給熱切期待的人!

正當納蘭性德胡思亂想的時候,就聽一陣重重的腳步聲,沿著樓梯傳了上來,腳步聲停止的時候,一位風塵仆仆的中年人掀門簾進來了。

貞觀!眾人齊聲喊道。納蘭性德的眼睛一亮,難道這就是號稱“彈指詞人”的顧梁汾?歡喜之餘,上下仔細地打量一番。

隻見他的額頭上汗涔涔的,顯然是走得急了,臉上染滿風塵,雙鬢略顯星星,一看就知道經曆過不少坎坷,但精神矍鑠,眼光炯炯,眼角眉梢透著一股打不倒的頑強勁。

納蘭性德光顧著欣賞了,呆呆的坐在原處未動。眾人都站起來與顧貞觀打招呼。顧貞觀一一問候了,走到納蘭性德跟前,一拍他的肩膀,爽朗地說,這位就是名動京師的“側帽”詞人納蘭公子吧?神清氣朗,果然名不虛傳!徐老師在信中沒少提到你!

納蘭性德趕緊站起來,緊緊握住顧貞觀的雙手,激動地說,梁汾兄,你我雖初次見麵,但神交已久,竟好像故人重逢一樣,今日相見,我這一番傾慕之情,自可告慰了!

顧貞觀聽了也十分激動,挨著納蘭性德坐下,熱情洋溢的攀談起來。

歡樂的時光總是很短暫。眾人吃罷了酒席,慢慢踱步出來。沿著什刹海彎曲的湖岸,信步徜徉。顧貞觀和納蘭性德都覺得相見恨晚,恨不能將過去幾十年沒交談過的話語一時間全補回來,因此落在後麵。

不知不覺中搖墜了夕陽,晚秋的寒意,暮色的清冷,更令人感到友情的溫暖。

納蘭性德慢慢地走著,非常投入地聽身邊的顧貞觀講起往事。

顧貞觀非常健談,一回想起自己的青年時代就意氣風發,無限懷念。

他青年的時候,胸懷大誌,很早就辭別家鄉父老,遠遊求學,後來經過高人指點,得中舉人,在康熙初年當上了中書舍人。不過才高見妒,因不懂得收斂鋒芒,遭到小人的忌恨和陷害,失意於官場,索性抽身出來,浪跡江湖。

納蘭性德認真地聽著,心潮澎湃,久久不平。他感覺到自己貼近的不僅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物,還有一顆熱忱、坦蕩、豪爽不羈的心靈。怎麼形容他當時的心情呢?恐怕隻有“相見恨晚”可以表達。為什麼老天不讓我們早點結識呢?

天很快就黑了,夜幕像一塊織得很密的網子,籠罩著令人黯然傷神的離情別緒。兩人不忍別離,好像還有好多話沒來得及說出。但久久盤旋流連,最終還是要道一聲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