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他正在修剪梅枝,一隻白鶴突然從天空中掉了下來,發出一聲哀鳴,躺在地上不動了。林和靖走過去,發現白鶴的腿部血肉模糊,他料想,這隻白鶴肯定是被獵人射中了。林和靖是一個善良的人,他看白鶴如此哀憐,於是把它抱回屋子,為它清洗傷口,為它上藥包紮。調理了一周,白鶴的腿傷終於好了。林和靖把它放飛天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白鶴在林和靖的頭頂久久盤旋,就是不肯離開。
林和靖示意白鶴下來,白鶴就飛到他的麵前,用感激的目光看著他。林和靖明白了白鶴的意思,它不想走,它想留下來,陪他。
林和靖心中湧起一股暖流,把白鶴抱在懷裏,撫摸著它的羽毛,點了點頭。
白鶴就這樣留了下來。從此,林和靖又多了一個生活伴侶,他突然覺得上天對他非常厚愛,他沒有實質意義上的家,但卻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家,家中有梅花,有白鶴。
對於這一切他知足了。
所有的隱士都麵臨一個棘手的問題,一方麵他們回避塵囂、回避官場,另外一方麵塵囂、官場偏偏來找他們。林和靖也不例外。過了一段平靜的日子後,孤山突然變得熱鬧起來。原因是一個不知名的人把林和靖的隱居生活添油加醋的告訴了周圍的人,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人們紛遝至來,都想瞧一瞧一個整天與白鶴為伴的男人到底是啥樣的人,是不是長著三頭六臂。
林和靖就這樣被外麵的人所知道,後來他的詩作也不知道被誰傳了出去,他寫的那首關於梅花的詩被文人墨客競相傳誦,漸漸地,林和靖的名氣越來越大了,最後大到什麼程度呢?大到當時的皇帝宋真宗也知道了,宋真宗想,天底下還有這樣的高人?這樣的人才不為朝廷效力太可惜了。於是,他派人去請林和靖出山,請他做太子的老師。
林和靖拒絕了,他說:“我已經過了大半輩子隱士生活了,對外麵的世界,尤其是對國家大事一無所知,我去當太子的老師不但不會為太子帶來學識,反而拖累太子。你們還是另請高明吧。”
林和靖遊學時唯一交的一個朋友李諮也知道了他的行蹤,當時李諮是杭州的太守,他親自來拜訪林和靖。見到林和靖,他說:“兄弟,你太不夠意思啦,你在杭州怎麼不聯係我呢。我一直以為你不在杭州呢。這些年沒有見到你了,你過得還好嗎?如果兄弟不嫌棄的話,可以來杭州府,和我一起治理杭州的老百姓,如何?”
林和靖同樣也拒絕了他。林和靖說:“我這個人啊,如果放在官場上就是一塊朽木,是不會有作為的,我的性格就適合於青山綠水為伍。杭州有了你這個老爹母親官就夠了。”
李諮沒有強求,他知道人各有誌,但他在生活上對林和靖還是很關照的,比如在林和靖賣梅子的時候,他就幫助他聯係買主。
他為另外一件事情發愁,那就是很多人見他還是單身一人,都紛紛上門求親。林和靖拒絕了一個又來一個,搞得林和靖實在沒法了,就對他們說我已經有妻子了,連兒子都有啦。這一招果然靈,很多人知難而退了。不料這話又傳到了李諮的耳朵裏,他興衝衝的跑來,問曰:“兄弟,這是咋回事呢?前幾天見你還是一個人,怎麼突然有了妻子,連兒子都有了呢。”
林和靖哈哈大笑,說:“我的妻子、兒子與你們不同,我把梅花當作妻子,把白鶴當作兒子啊。”
李諮恍然大悟:“原來是梅妻鶴子啊!”
過了一會兒,李諮又試探著問:“兄弟,你真的就想這樣過一輩子?你為啥不結婚呢?是不是有難言之隱呢?”
林和靖有點尷尬,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終於把自己飽受多年的秘密說了出來。李諮聽了對林和靖更加佩服了,當即表示把它自己的兒子過繼一個給林和靖養老,但被林和靖拒絕了。
林和靖自己不願意做官,卻鼓勵他的侄兒做官。晚年的時候,林和靖與哥哥嫂子的關係得到改善,嫂子見林和靖成了一個名人,開始巴結他,把自己的孩子帶到他的麵前,讓林和靖教孩子讀書。林和靖不是一個記仇的人,他爽快的答應了。
林和靖見侄子熱衷功名,就鼓勵他朝著自己的誌向努力奮鬥,後來侄子中了進士,他十分高興,為侄子作了《喜侄宥及第》詩一首。這件事情被李諮知道了,跑來問他:“你自己不喜歡做官,為啥要鼓勵你的侄子做官呢?這不是與你的誌向相矛盾嗎?”
麵對好友的質問,林和靖說出了一番對當今社會仍然有啟迪作用的話,他說:“我們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啊。我不喜歡做官並不代表我的侄子也不喜歡做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路,人生的關鍵就在於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我們看問題的時候不能以自己的立場來看啊,這就好比我喜歡過安靜的生活,所以選擇了隱士,但是如果我要求你也跟我一樣來做隱士,你會答應嗎?你肯定不會答應。所以我也不會教導我的侄子像我一樣做隱士,人生的道路得自己選擇,他誌在官場,那就讓他去做官吧!”
林和靖就是這樣一個豁達開明的人,他以獨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當時所有的人。
在林和靖六十二歲那年,這位中國曆史上最具風格的隱士終於追隨他的梅而去,他死後,就葬在孤山梅林叢中。李諮林和靖死後悲痛不已,為他素服守棺七日,當時的皇帝宋真宗也賜林和靖“處士”的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