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永遠是這樣該多好,可是這個世界上似乎沒有永遠。就這樣過了五年後,林和靖被嫂子趕出了家門,杭州已經沒有他容身之處,他要離開了,他要去考取考取功名,否則的話永遠不要再回來。考取功名,這對一沒有錢財二沒有背景的林和靖來說又談何容易。可是,為了梅,他決定去試一試。
而此刻麵臨的問題是,他不得不要與梅分別了,分別多久?不知道,也許一年,也許五年,也許十年。
分別的地點沒有選擇梅園,因為梅一直以來都想和林和靖一起去看看錢塘江的潮水,所以他們選擇了一個可以觀看錢塘江潮水的亭子。在這裏,他們麵臨的是一場生離死別,但是當時的他們並不知道,他們都認為這隻是一次普通的離別。深明大義的梅還安慰林和靖男兒誌在四方,應該出去闖蕩闖蕩,而她向他許諾一定等他回來。
就在這個亭子裏,他們看了最後一場潮水,潮水退去後,離別的憂傷彌漫在兩個人的心中,用什麼來表達呢?隻能是詩歌了,於是,林和靖又為梅做了一首詩《長相思》: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誰知離別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林和靖就這樣離開了杭州,離開了他心愛的梅,這一去就是十年。
林和靖從杭州沿運河北上,過蘇州、揚州,至盱眙一帶轉入淮河、汴河,北出曹州,然後折返南下,取道淮甸至舒城、無為一帶,渡長江進入今江西省中部,經安福縣抵達臨江軍乘船北上,隨即沿長江東過蕪湖、曆陽、金陵回到杭州。
在這十年裏,正如他所料,在考取功名的路上困難重重,即使他有滿腹的才華也沒有發揮的餘地,考場上的潛規則使得他對功名徹底失望。在這十年裏他隻交了一個朋友,也就是他遊學到江淮地區時,遇到一個叫李諮的人,剛中進士,知道他的人很少,獨林和靖慧眼識珠,稱李諮說:“他將來是一個做大官的人。”後來李諮果然做了三司使,成為掌管全國財物收支的最高財政長官。
仿佛是一個夢,十年裏,林和靖什麼也沒考上,帶著疲憊的心和對城市生活的厭倦,他回到了杭州。
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回到杭州後他遇到一個致命的打擊。
回到杭州後,林和靖沒有回哥哥的家,嫂子有言在前,不考取功名別回來,這個家林和靖打死他也不會再回去了。他之所以回到杭州,隻為了一個人,那就是梅。
往事如潮水一般湧來,林和靖忐忑不安的敲開了梅的門。
然而開門的不是梅,而是梅的母親。母親一聽說林和靖的名字就破口大罵起來,然後就是失聲痛哭。林和靖問是梅的母親怎麼了,梅的母親痛心疾首的告訴他,她已經死了!是你害死她的!
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無異於一個晴天霹靂,刹那間,林和靖頭暈眼花,差點栽倒在地。
許久,梅的母親停止了哭聲,把真相告訴了林和靖。
梅的老爹母親為女兒張羅了一門親事,對方是有權有勢的闊少,梅不從,再三追問之下,梅隻好告訴老爹母親自己已經有了心上人了,他就是林和靖。於是,老爹母親又問林和靖的身世,一聽說林和靖啥都沒有時,老爹母親堅決不同意女兒和林和靖好。為了讓女兒私死心,老爹母親硬是逼著女兒與那個闊少定了親。結果萬萬沒有想到,成親那天,梅,這個貞烈的女子,跑到梅園,用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心如箭穿,如刀割,官場失意的林和靖,原本指望回到杭州可以得到梅的情感安慰,卻沒有想到是這樣的結果。林和靖瘋了一般,跑到梅園,然而,他再也看不到梅了。
林和靖在梅園裏躺了一夜,也流了一夜的眼淚,第二天早上,他做出了一個決定:終身不娶。
然而在那個年代終身不娶是要受到輿論的譴責的,要想終身不娶而且冠冕堂皇的話,隻有兩條路可走,一條路就是出家當和尚,這就意味著林和靖必須忘記梅,但林和靖無法做到這一點,他知道他這一輩子都無法忘記她。那麼剩下來的一條路就是隱居了,到沒有人知道的地方,過一輩子離群索居的生活。林和靖最後選擇了隱居這一條路。
林和靖把隱居的地點選在西湖中間的一座孤島上,後來人們稱這座島為孤山。
選擇孤山,因為那裏風景足夠的好,那裏又足夠的偏僻,沒有人知道他,沒有人來打擾他。
帶著悲痛的心情把梅園裏十棵梅樹移植到了孤山,這些梅樹將會陪伴他一輩子。把梅樹結出來的種子再撒在孤山上,這樣,梅樹越來越多,最終他種下了365棵梅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和梅樹為伴,天天和梅為伴。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麼那麼喜歡梅花,為什麼要栽那麼多的梅樹,隻有他自己清楚,他是為一個女人。
這些梅樹不是是他的生活伴侶,還是他的經濟來源。每當梅子成熟的時候,他會把三百六十五棵梅樹所產的梅子全部賣掉,把每一棵梅樹所產的梅子賣的的錢用布把它包起來,然後扔進一個箱子裏,一共是三百六十包,他每天取一包作為一天的生活費。拮據貧寒的生活同樣可以過得如此浪漫和優雅,林和靖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盡管有梅樹陪伴,隱居孤山的林和靖還是寂寞的,這時候一隻白鶴走進了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