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風度翩翩的青年才俊,精通音律,於千萬人中,他聽到了她的琴聲,如潮的人流中,驀然回首,她在燈火闌珊處。他來到她的旁邊,像一個天真的孩子一般,坐在地上,安靜的聽她的演奏。
一曲終了,他傷然的站起來,一句話也沒有說,把銀子畢恭畢敬的放進她的羅盤,然後轉身離開。
他給她的銀子足夠她一天的賣唱收入,她起初不以為然,以為他隻不過像長安所有的風流闊少一樣,看中了她的姿色,對她有了非分之想。可是後來她發現她誤會了他。他不是什麼風流闊少,他僅僅是她的知音而已。
他每天都來聽她的琴聲,這是一場沒有約定的約定。他們之間沒有任何言語,他和她隻通過琴聲交流。
終於有一天,她忍不住向他開口,她很想知道他的名字,因為這是最後一次機會了,過了今天她將不會在長安街頭賣唱,因為她已經被太子黨的人看中,被強行選入東宮。她當然不想做宮女,可是他一個弱女子,又怎麼違抗的了?
她為他彈最後一曲,而他不知道這將是他最後一次聽她的琴聲。完畢,她問他叫什麼名字,目光柔情似水。他坦然的告訴她,他叫張祜。
她聽了,眼淚簌簌而下,轉過身,默默然離開。
走了幾步,她又忍不住折回來,輕輕的告訴他,明天,請你不要再來,因為我已不在。
他問她為什麼。
她控製不住自己傾訴的欲望,把一切告訴了他。
他明白了,不再說什麼,表情淒然。
她看了他最後一眼英俊的臉,再一次轉過身,旋即消失在他的眼前。
淚眼朦朧中,他自言自語:
故國三千裏,
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
雙淚落君前。
他回憶了一下,他和她隻不過認識了十天,可是他卻感覺像認識了十年。
與《何滿子》有關的第二個女人就是何滿子,何滿子與張祜無關,但若沒有何滿子,便沒有張祜的斷腸之作《何滿子》。
何滿子是唐玄宗時期的一位宮廷歌女,身如輕鳳飛鸞,她以兩項絕技聞名宮廷,一是她的長袖善舞,她最拿手的一種舞蹈叫柘枝舞,這是一種雙人舞。她的第二項絕技是她自彈自唱的悲歌。
原本是長安皇城西側宜春北院的梨園弟子,父親是一名偉大的樂工,精通音律,擅長作詞,吹拉彈唱,無所不能。母親是一位舞女,一生隻會一種舞蹈,這種舞蹈的名字就叫柘枝舞,她的母親和另外一位舞女合演的柘枝是宜春北院萬千舞女無人能及的。隻不過何滿子剛生下來,她的母親就死了。
長到五歲的時候,父親開始教她學柘枝舞,十二歲的時候,她的柘枝舞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並且超越了她的母親。然後,父親教她學琴。她駕馭琴弦的天賦遠遠勝過舞蹈,當她彈奏的時候,灰雀白鴿從遠處飛來,棲息在宜春北院的朱簷黑瓦上,靜靜的聆聽從她指間流瀉出來的琴聲。當曲盡聲止的時候,灰雀白鴿發出了集體的悲鳴,然後向很遠很高的天空飛去。
這一年,何滿子第一次參加了宮廷盛宴的演出。太後六十歲壽辰。宮廷樂師精心編排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樂舞獻給太後,何滿子和另外一個舞女的柘枝舞就是這場樂舞的開山之作。
在宮中的一個露天廣場,擺滿了500盆蓮花,每100盆蓮花擺成一個“S”形,分別置於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這樣一個既華麗又艱難的舞台上,何滿子展現她的絕技。
起舞的時候,她和另外一位舞女分別立於中間那個“S”的上下兩方,頭挨著頭,各自的珠冠恰好吻合成蓮花花蕊,然後她們的四條腿分別彎曲成四片蓮花花瓣,於是一朵巨大的人形蓮花驚現於眾人眼中。接下來,何滿子和另外一位舞女在蓮花中輕舞飛揚,身上的絲帶幻化成千萬種奇妙的景象,有時似一陣飄渺的煙霧,有時宛若一條條飛龍,讓人歎為觀止。舞蹈持續了一個時辰,最後仍以人形蓮花結束。暴風驟雨般的掌聲突襲而來,她倒立的頭仍然可以看見太後燦爛無比的笑容。
太後的笑容是燦爛的,可是皇後的臉色很難看,因為她看見皇帝的目光時刻停留在何滿子身上,對於皇後而言,這將是一個潛在的威脅,在威脅來臨之前,她向何滿子伸出了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