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國三千裏,
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
雙淚落君前。
——張祜·《何滿子》
張祜是一個很平民化的詩人,他的詩多為宮怨之作,雖然被某些人比如元縝所不齒,說是雕蟲小技,但作為一個詩人,能夠放下讀書人的架子,真心真意的為當時身份最為卑微宮女歌姬寫詩,恐怕也隻有張祜一人了。
這首斷腸之作,無疑是唐詩中的精華,每每吟來,心中無限悲傷。
張祜紀念的是一位宮女,也是千千萬萬個宮女,她們在宮廷裏某一個陰暗的角落,寂寞的開放,形影自憐,最後淒然的死去。她們是皇帝的女人,這是她們最大的不幸。她們一輩子都在等待著皇帝的寵幸,然而後宮三千佳麗,能夠得到皇帝垂青的人鳳毛麟角。她們,有的人一輩子隻被皇帝寵幸過一次,有的人一輩子都不知道皇帝長什麼樣,一輩子都不知道男人是什麼滋味,她們困在如地獄一般的深宮裏,除了哀怨,絕望和無助的等待,還能做什麼呢?她們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見年華老去,肝腸寸斷。如果有來生,如果她們可以選擇,她們寧願隻做皇帝的一個丫鬟,也不願意做皇帝的女人。
她們太寂寞,更可悲的是,沒有人能夠理解她們心中無限的淒苦,她們潸然淚下的紅顏往事無處訴說,幸好她們遇見了張祜,張祜道出了她們共同的心聲。
張祜的這首《何滿子》與三個女人有關,何滿子,崔莉,孟才人。
在說這三個女人之前,先來說說張祜這樣一個天涯羈旅的斷腸人。
之所以說張祜天涯羈旅,是因為他一生不仕,浪跡天涯,縱情山水,也不是他一生下來就不願意做官,導致他一輩子與仕途無緣的正是他那首成名作《何滿子》。又說他是斷腸人,是因為他天生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心,一顆多愁善感的心,這顆心專門寫斷腸詩,斷腸詩,讓人不忍卒讀,肝腸寸斷。
曾經也是少年得意的才子,八歲對《詩經》倒背如流,十歲就能自己作詩,被譽為“神童”。十八歲,家鄉的一名節度使陸長源被叛軍所殺,並被熬成肉湯食之,張祜不是陸長源的朋友,甚至連認識都談不上,隻是聽說了這件泯滅人性的事,悲痛難忍,寫了一首《哭汴州陸大夫詩》,譴責叛軍的暴行,紀念一個從未與他蒙麵的陌生人。這首詩使張祜在家鄉出了名。
毫無疑問,這是張祜狹義性格的使然,沒錯,他和唐初的陳子昂一樣,骨子裏流著俠客的血,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雖然他沒有陳子昂那樣高強的武功,但他的俠骨柔腸並不遜色陳子昂。
也因為他的狹義,他曾天真的受騙。一位壯士求見張祜,手裏提著一個包裹,壯士言辭懇切的說,包裹裏麵裝的是他仇人的屍首,這個仇人殺了他全家,他找了十年,終於把他找到,並割下了他的人頭。壯士的真正用意在於後麵的一番話,他又說,在報仇的過程中他得到一位恩人的相助,現在他要去報答這位恩人,可是苦於沒有盤纏,懇求張祜施舍他一些銀子。
既不忘記仇恨,也不忘記恩情,這不正是俠客所追求的理念嗎?張祜二話不說,就把銀子給了壯士。壯士留下包裹,要張祜幫忙照看一下,說報完恩馬上回來。
然而,壯士一去不複返,張祜叫人安葬人頭,打開包裹一看,不是人頭,而是一顆豬頭。
盡管受騙,但張祜的狹義精神依然如故,麵對前來求助的人,麵對窮苦人家或者乞丐,他從不吝嗇手中的銀子,當然這一方麵也得益於他有一個相當寬裕的家庭,他的父親是江浙地區做絲綢生意的富商。
現在我們來說與《何滿子》有關的三個女人。
才華橫溢,衣食無憂,又喜歡遊山玩水、行俠仗義的張祜自然不把功名放在心上,但是他的家人卻不這麼想,古時候商人的地位很低,家人不願意張祜子承父業,再說了朝中有人好辦事,於是在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苦口婆心的勸說下,張祜踏入了長安。
初到長安的張祜被長安的繁華所迷惑,他無心讀書,流連於長安的大街小巷,勾欄瓦肆,流連之中,他邂逅了與《何滿子》有關的第一個女人,一個叫崔莉的歌女。
她是天涯歌女,以賣唱為生,端坐於長安人來人往的秦樓楚館前,一根琴弦一滴淚,彈奏的正是那首譽滿天下的悲歌《何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