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張祜:天涯羈旅斷腸人(3 / 3)

她以何滿子勾引宮中侍衛為由,處以何滿子死刑。

何滿子知道這是一場政治謀殺,刑場上,她隻要求彈奏最後一曲,她冰冷的手指輕輕的觸摸琴弦,一種尖利的疼痛滑過指間,沉睡的記憶又被喚醒,往事如昨。曾經囚牢般的歲月,身世的飄零,人間的繁華與蒼涼,盡在指間的琴聲之中,一曲終了,淚落琴弦。這時候,微風拂來,屋頂上的斑鳩倏的一聲飛向空中,滿城的柳絮飄將下來,她知道那是上蒼的眼淚。

所有的人都被何滿子的琴聲所感動,行刑的劊子手也淚流滿麵,手中的屠刀哐當一聲掉在了地上。

關於何滿子的結局撲朔迷離,與她的傳奇經曆一樣莫衷一是,白居易說她最後還是慘死在劊子手的刀下,有詩為證:“世傳滿子是人名。臨就刑時曲始成。一曲四詞歌八疊,從頭便是斷腸聲。”而白居易的好友兼知己元縝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說因為愛好音樂的唐玄宗聽到了這首曲子,非常震撼,最後赦免了何滿子。

孰真孰假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何滿子的悲歌流傳了下來,何滿子後來就成了悲歌的代稱。

張祜在他的斷腸之作《何滿子》裏,顯然是在暗示,他所遇到的那個叫崔莉的歌女,她進宮後的命運將會和何滿子一樣淒然。

和時下的流行歌手以一曲成名一樣,張祜也憑借《何滿子》一夜成名,他原本也可以當年的韓翃一樣以詩入仕,不料,他無端的卷進朋黨之爭,成了政治的犧牲品。

當時長安的很多文人雅士都非常讚賞張祜的《何滿子》,星探家兼伯樂令狐楚當年相中了李商隱,現在他又相中了張祜。他精心挑選了張祜的三百首詩呈現給唐憲宗,加以推薦。當時的宰相是元縝,這一回他充當了小人,唐憲宗問他張祜的詩作如何,元縝見是他的死敵令狐楚推薦的,就說:“張祜的詩是雕蟲小技,多為卿卿我我的鮮豔之作,有傷風化,不值得朝廷重用。”

唐憲宗本身並不是一個明君,加之他又非常信任元縝,元縝這麼說張祜,唐憲宗也隻好放棄了張祜。

後來張祜又找到白居易,他認為白居易應該比較公平,他是當時最有權威的詩人,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白居易是元縝的死黨。元縝不看好張祜,白居易又怎麼能夠出賣他的朋友呢?

張祜也隻好自認倒黴了,從此張祜斷絕了做官的念頭,一輩子縱情山水,浪跡天涯。

張祜沒有被朝廷錄取,但這並不妨礙他的斷腸之作《何滿子》被宮女們競相傳唱,開始是暗地裏唱,後來就公開的唱,一時間宮女們都以會唱《何滿子》為榮。一群寂寞的女人花,她們太需要宣泄自己的情感了。

到了唐武宗時期,一位叫孟才人的宮女得到武宗的寵愛,所有的宮女都唱《何滿子》,唯獨她一個人不唱,不是她不喜歡,不是她不會唱,也不是她歌聲不美妙,而是她明白,一旦她唱《何滿子》對她將意味著什麼。她是一個感情鬱積很深的女人。

唐武宗垂危,召來孟才人,撫摸著她的紅酥手,含情脈脈的看著她,問她,我死活你該怎麼辦?

孟才人回答:“我將隨你一起去。”

武宗很滿意的點了點頭,又問,很多宮女都唱《何滿子》,你為何不唱?我都是快死的人了,連這個小小的要求你都不能答應我嗎?

孟才人不說話了,她不敢不答應,許久,她含著熱淚,點了點頭。

她開始唱了,啟朱唇,明皓齒,聲音哀婉而淒切。

第一個悲傷的聲音發出,她的心莫名其妙的劇痛,她一邊唱,一邊流淚,直到最後一聲結束,她像飄零的樹葉一樣,無力的倒在武宗的床前。

武宗大驚,召來太醫,太醫告訴武宗,孟才人斷腸而死。

一個人唱歌唱到斷腸而死,我們無法想象,《何滿子》這首歌到底有多悲傷。

這時候,遠在天涯的張祜,聽說了孟才人的死,年過花甲的他懷著悲痛的心情為孟才人作了一首《孟才人歎》:“偶因歌態詠嬌嚬,傳唱宮中十二春。卻為一聲何滿子,下泉須吊舊才人。”

何為斷腸,孟才人為我們做了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