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杜秋娘,金縷一曲斷人腸(1 / 3)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杜秋娘·《金縷衣》

她是江南名妓,風華絕代;江南水鄉賦予她空靈飄逸的氣質,使她在歌舞場上有著旁人不及的突出素質;她先依附地方節度使,後來成了唐憲宗的寵妃,所有的機緣都是因為她曼妙的舞姿和那曲《金縷衣》;

她就是杜秋娘,唐憲宗元和以後一係列的宮廷謀殺案的見證人。

在她的眼中,宦官已經把持了皇宮,操縱著皇帝的廢立,她處身其中,十分厭惡宦官諸多邪惡的勾當,想要聯合朝臣對宦官勢力除之而後快,但她有些自不量力,那些所謂的大男人都無力鋤奸,她一個弱肉女子怎麼能成功呢?

結果是,她被貶回民間,結束了絢麗的“折花”生涯。

可以說,一曲《金縷衣》造就了杜秋娘一生所有的喜怒哀樂,這首曲子是她飄逸的靈魂,也是她一生的寫照和總結。

美酒和美女代表了江南的獨特韻味,別的地方也有這兩樣,但總抵不過江南的更令人沉醉。

江南的水好,水利萬物而不爭,滋育了數不清的靈秀人物,她們身上濃縮了江南水鄉的細膩與精致,放大了江南旖旎風光的柔媚與情懷,書寫了江南閨閣的性靈與雅致,歸結起來一句話,造就了江南女子令人無限遐想的超強魅力。

杜秋娘女士就是這麼一位典型的江南女子,她是鎮江人,屬於吳國舊地,無論是身材長相,還是能歌善舞,都足以和白居易詩中無限留戀的“吳娃”相媲美。

後來杜秋娘流落到鎮海節度使李錡府中,充當了一名歌姬。但杜秋娘心氣高,又有一身的才藝,不想隻當一個下等的歌姬,她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擺脫目前這種寄人籬下沒有前途的處境。

平常的歌姬隻會按照現成的程式跳舞,缺乏新意,李錡多次表達過膩味的感覺,可這些資質平庸的歌姬空有一副漂亮外殼,腦子不好使卻不會創新。

秋娘看到這點,認為這就是自己命運的突破口,要想出人頭地就得打動李錡,他就是救命稻草,是擺脫目前處境的跳板。

命運在一次宴會上改變。

一天,李錡宴請來賓,讓歌姬們準備獻舞。賓朋們都到了,李錡為了顯擺自家的歌姬,讓她們將所會的一一表演出來。

賓朋們看後都搖頭,有人就對李錡說,去年就是這些節目,今年還是,明年恐怕還是,這有什麼意思?說的李錡的臉青一陣紫一陣的,非常不自在。

這時候,秋娘派小廝跟李錡說了一番話,李錡頓時喜笑顏開——剛才那不過是開胃小菜,壓軸好戲還沒開始呢,列位請上眼!

說完一擺手,身著華麗舞衣的秋娘從側門徐徐而上,大廳內頓時異彩閃爍。

秋娘輕柔的扭動腰肢,全神貫注,舞姿曼妙,引起全場的轟動,紛紛興致高昂,擊掌喝彩。跳了一會兒,舞蹈由火爆轉為平淡,平淡中不失大氣,跌宕起伏,向大江流淌一樣平靜無聲,但卻激流暗湧,時不時地爆發出來。

秋娘低聲委婉地吟道: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眼光中柔情似水,氣息微喘,好似空穀幽蘭。眾人早就絕倒,連聲誇讚,李錡的臉上好像綻放了花朵一樣。

李錡此時雖然年過半百,但雄心不減,尤其是看過秋娘的表演之後,一股衝動油然而生,自己也要學做那少年人,有花堪折直須折,趁著年華尚美,應該及時享樂,不可辜負了良辰美景,妙齡佳人。

第二天,李錡就把秋娘收為侍妾,成就了一段老夫少妻的佳話。有人會說不知羞,這是老牛吃嫩草。是也好,不是也罷,既然老牛有情,芳草有意,吃吃也無妨。

有人認為老牛和嫩草婚後不幸福,非也,事實證明,老夫少妻也能幸福,李錡老當益壯,毫不減卻當年風采,秋娘溫柔伶俐,自然把李錡侍弄得服服帖帖的。

兩個人度過了一段十分幸福甜蜜的生活。

後人提起唐朝的曆史,經常把三位皇帝相提並論,就是唐太宗、唐玄宗和唐憲宗,一個是創業之主,一個是盛世之主,一個是中興之主。

唐朝的曆史在憲宗主宰時期,曾經有過短暫的中興跡象,地方藩鎮的勢力有所收斂,中央的財力和軍力有所恢複,憲宗本人在削藩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鐵腕風格也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是這位貌似強悍的憲宗登基並主政後給李錡帶來了強烈的不安全感。憲宗軟硬兼施,先請藩鎮節度使入朝充任散官,如果得不到相應,就意味著謀反,再拿出硬的一手來,出兵討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