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的人都渴望升遷,因為升遷就意味加薪,意味著財富的增加,升遷是職場上能力轉變為財富的主要途徑,所以職場人士基本上都處於求升若渴的狀態。縱觀職場上下,不如意的人太多,其中大部分人是因為對財富知識的認知模糊而導致自己行為的錯誤。經濟學認為,平等自願的交換產生財富,這是經濟學的基石。我們到一家企業上班,就是用自己的人力資源與老板的貨幣資本進行交換,老板賺利潤,我們掙工資,各得其所皆大歡喜。但這隻是通俗的表述,準確地說應當是我們用自己的人力資源的勞動成果與老板的貨幣資本進行交換,你過來混日子誰會喜歡呢?也就是說,你要得到升遷加薪,就必須有確切實在的勞動成果,而不是以你自以為是模糊不清的工作能力為依據。當你在一個單位工作幾年沒有升遷而心生怨言的時候,最要緊的不是去埋怨老板,而是應當審視自己到底有多少工作成果,尤其是有多少超出你所在職位要求的成果。符合預期,隻能說明你稱職;超過預期,才能說明你可以提拔。當然,如果你堅信自己確有能力,而又沒有什麼驕人的工作成果可以展示,那就有可能是你站錯了位置,到錯了單位,用腳投票也許是你最好的選擇。市場經濟就是這樣鐵麵無私,要想得到財富,首先就得給別人創造財富,否則別人就不與你交換,在職場上就表現為不對你提拔重用。
有的人不知道要素理論,隻知道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以為公司的利潤真的全部為勞動所創造,甚至,天真地認為全部為其個人所創造。我記得2008年10月份的時候,我與幾個朋友在一起吃飯。有一個與朋友同來的夥伴,喝得並不多,但不知為什麼,開始罵罵咧咧。一開始我沒搞明白,後來仔細一聽,原來和我一樣,是一家房地產公司的總經理,感覺自己貢獻太大,老板虧待了他,他對老板有點恨之入骨。考慮到都是朋友,有些事情還是給點提示好,免得他衝動之下,做了離譜的事情,後悔都來不及。再說,就算不離職,如果一天到晚憤憤不平,心情也不好,於是我就和他聊開了。
原來,他今年上半年創造了很好的銷售業績,但是,下半年形勢急轉直下,拖了全年的後腿。按照公司的慣例,上半年應當結算一次,發掉半年資金額的40%,但是陰錯陽差,當時公司資金有點緊張,老板就說拖到下半年。可是下半年的銷售形勢不容樂觀,如果全年扯平,估計一分錢獎金都沒有。這位銷售經理認為自己上半年的貢獻太大,卻拿不到獎金,於是覺得非常鬱悶,萌生了去意。我聽完之後,對他進行了耐心的開導,其實就是批評,隻不過礙於情麵,我用的是比較緩和的語氣。
首先,我們要弄明白,一個公司如果創造了優秀的銷售業績,是不是全部歸功於銷售人員?如果沒有過硬的建造質量,沒有優秀的戶型設計,沒有通盤的整體規劃,銷售人員再優秀也是白搭。銷售人員當然有貢獻,但是,公司並沒有賴賬,按照全年考核業績這本是行業通例,不值得奇怪。
其次,一個公司的利潤貢獻來自多種要素,前麵說的建造質量、戶型設計、整體規劃等,這些都屬於勞動的貢獻。其實還有資本的貢獻,如果當初沒有老板的資金以及支持這個項目的親朋好友,那麼這塊土地根本就拿不到,所以,資本也應當獲得回報,表現為他們應當拿到應得的利息。
再次,如果員工都拿到了工資和獎金,出錢的親朋好友也拿到了利息,公司辦公樓的房東也拿到了房租,稅務部門也拿走了稅收,那麼,剩下的就屬於企業家管理經營創新所得。為什麼企業家要把剩餘的利潤收歸己有,因為,企業家是要冒風險的,他風險最大,所以他利潤也分得最多,這是正常不過的事情。
最後,我要特別申明的是,其實你的貢獻並不比我們這些房地產老總大很多,上半年你好大家也好,下半年大家不行,你也不行,這說明上半年的業績是大趨勢下的成果,你要真有本事,就在剩下的三個月裏做一把成績給老板看看。買房子是一種投資行為,沒有人在投資品進入了下降通道還去拚命買房,就像在熊市裏很少有人不斷購買股票一樣。既然你的貢獻並不比大家大,大家都是按照年度考核,為什麼你的意見特別大呢?
有些人特別糊塗,比如搞銷售的,往往會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貢獻,以為錢是自己收回來的,就是自己作的貢獻。其實,這是很荒唐的,你想想,高速路口的收費員一天收費好幾萬,但她的工資才兩三千元,為什麼她一點怨言也沒有?因為,她知道,這收來的好幾萬,不是她的貢獻,是當初巨額投資和企業家的膽識所帶來的回報。
5.講義氣不能誤入歧途
講義氣,朋友喜歡,領導重視,老板提拔,這當然是好事一樁,不過,我們在重大的是非麵前,一定要進行價值判斷。前文講過,我們之所以急躁,是因為我們忽視了對象的價值;我們之所以小氣,是因為我們不敢麵對風險。同樣,我們鼓勵大家講義氣,是因為講義氣會得到領導、朋友、同事的回報。但是,在這裏我要提醒大家,不能目空一切隻有義氣,有時候必須清醒地問一句,這樣做是不是合適?有沒有更恰當的方法?
之所以要做這樣特別的提醒,是因為我們看多了因為講義氣而使自己鋃鐺入獄身陷囹圄的人,尤其是年輕人,講義氣而不計後果,以至於輿論常常把火力對準義氣,常常把義氣與原則對立起來,其實,義氣與原則是可以做到對立統一的。
我們先來看一個大企業家的智慧。有一個大老板,為人義氣豪爽,有一次被一個突如其來的問題搞得不知所措。原來,這個企業的一個股東出了事,急需用錢,張口向這位大老板借一筆錢。大老板心裏非常清楚,這筆錢有可能是用來行賄的,也有可能是用來跑路的,如果將來真的出了事情,誰給了錢誰就脫不了幹係。但是,如果自己拒不幫助,朋友落難於心何忍!這真是一個兩難的選擇,朋友跑了自己進去了,這是得不償失;朋友進去了自己坐視不管,這是忘恩負義。最後,這位大老板想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企業提前分紅。由於這位股東也是企業領導,雖然按道理現在還沒到分紅的時候,但是,企業效益好提前分一點,也是人之常情。而依據這位領導所占的股份情況,分紅的數目遠遠大於他要借錢的數目。這位領導最後解決了問題,而這位大老板既沒有背負忘恩負義的罵名,也沒有把自己拖進危險的風口浪尖上。這位大老板在緊急關頭,用智慧化解了義氣與原則的矛盾,用妥當的方法正確處理了個人的利益與朋友的利益,足見其頭腦冷靜智慧非凡,這位大老板叫馮侖。
義氣與原則是一對矛盾。人常常會在原則與人情之間權衡和徘徊。誰能沒有三親四戚?隻講原則不講情義的人極少;隻講情義不講原則的人也不多。有的人為了講義氣往往放棄原則;有的人因為講原則往往舍棄義氣。隻講原則不講義氣的人,謂之鐵麵無私;光講義氣不講原則的人,謂之徇私枉法。
前麵我們花了很大的篇幅來論述講義氣的好處,但我們還是要提醒大家,在講義氣的同時,不能罔顧原則。為什麼在必要的時候要堅持原則,因為違背了原則的事情,既有可能危及到自己的長遠利益,也有可能讓朋友付出更大的成本。今天一個朋友叫你去幫他揍一個人,你不假思索拿起殺豬刀就衝在最前頭,朋友的敵人倒下了,雖然當時出了一口惡氣,但最終你和朋友都進了監獄,大家都得不償失。所以,講義氣並非叫大家不顧法律不顧安危而奮不顧身,最中肯的方法就是勸說朋友冷靜沉著,清楚衝動的後果,提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這樣才不至於因小失大兩敗俱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