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耿直與圓滑(3 / 3)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除了從滿足需要財富培養的角度進行分析,還可以從成本收益的角度來分析。經濟學關於成本與收益的規律有四句話:用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既講究成本又注重收益;用自己的錢辦他人的事,隻講究成本不講究收益;用他人的錢辦自己的事,隻注重收益不講究成本;用他人的錢辦他人的事,既不講究成本也不講究收益。

明白了這個規律,我們再來解釋一個現象。幾乎每個城市下了高速或者從機場出來通往城市的這段道路,肯定是這個城市最漂亮的道路。為什麼?因為,這是領導們在用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隻注重收益而不計成本。修道路用納稅人的錢,這好理解,可為什麼要說他們是在辦自己的事,這不是在給當地百姓修建基礎設施嗎?表麵上看他們是在給百姓辦事,其實內心裏是在給自己辦事。因為領導的領導要來當地視察,一般都是從高速路口或者是從機場下來,這一段道路修得好,直接關乎地方領導的政績。所以,不管哪一任地方領導,對進城的道路都是非常重視的。我到過很多小縣城,幾乎每到一地從高速路口下來的這一段路都是最漂亮的,而且,這些路段的漂亮追求似無止境,總是修了又挖挖了又修,栽了又拔拔了又栽,而縣城人口稠密的弄堂路口漆黑一團,但是領導們卻往往視而不見。何故?因為領導的領導從來都不會到那裏去。

回到耿直的部下提意見的問題上。部下在老板在場或者有其他員工在場的情況下,為了博取老板的歡心或者同事們的欽佩,想要著力去表現自己,這原本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但如果沒有注意方式,有可能你是在用別人的成本辦自己的事,也可能是隻注意收益而不計成本。表現得好,贏得老板的欣賞與同事的欽佩,這是你的收益,而你的上司卻因此丟了麵子或者喪失威信,這是他在支付成本。從短期來看,你不用支付成本就能得到收益是一件好事,但是,你得到了收益卻讓別人支付成本,支付了成本的人總會抑鬱在心的,有機會他就會讓你為他支付成本,比如當眾冷嘲熱諷、暗地轉移權力或者打擊報複穿小鞋,等等。當然,這是指耿直的人其意見或者所反映的問題本身就是事實的前提下,如果你的意見本來就是錯的,卻幻想著邀功請賞拋頭露麵,那你的結局會更慘。

一句話,耿直雖然部分地減少了老板的眼前財富,卻有可能為老板創造長遠財富,所以,老板能夠包容;耿直是在直接減少上司的財富,而逢迎卻在為上司直接增加財富,所以,上司不可能喜歡耿直的下屬。

5.學會變通,職場才能躍馬揚鞭

在這裏,我用了變通這個詞,而沒有用圓滑、阿諛、奉承、拍馬、逢迎之類的詞語,因為,從傳統的語義來看,圓滑之類的詞語都是貶義的,我不希望大家誤解本書的真實意圖。

圓滑與變通有哪些區別?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在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時候注意對象、場所或者方式,但是,它們在程度上還是有差異的,圓滑可能讓人覺得你的拍馬逢迎過於露骨,這既讓領導有些難以消化,也讓同事們眼見不平,而變通則是指對領導的逢迎隱藏於巧妙和無形,既讓領導心安理得,又不至於讓同事們吃醋眼紅。

我有一個朋友,原先是某電視台廣告部的負責人,在電視台內部,廣告部比其他部門有錢,這個位置也就最讓人忌妒。後新來一個局長,可能是感覺到我的朋友是原局長的人,在感情上有些故意疏遠,我的朋友感覺到了危機。恰好有一次,朋友到新局長家送一份彙報報料,看到領導高興就聊了起來。聊著聊著,朋友就說了一句,局長,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領導還以為是要說工作上的事,大度地說,說吧,說吧!朋友說,你是廣電局長,家裏用這麼小的電視機,這也實在太寒酸了,要是讓同行看到了,簡直丟我們廣電局的麵子,必須要換一台大一點的。領導一愣,小是小了點,但還可以用。朋友說,可以用的家電多得很,國家還要搞家電以舊換新,都像你這樣,國家政策都要失靈了。局長一聽,不用大彩電,不僅有失廣電局的麵子,而且還會導致國家家電補貼政策的失靈,那自然不是小事,那就換一台唄。梯子搭好了,領導滿懷愉悅的心情,滿腔歡喜地從梯子上從容地下來了。當天,我的朋友就送了一台超大的液晶電視到局長家,從此變成了局長的鐵哥們,再也不用整天擔心哪天局長會把他挪個位置了。

這是個笑話,但也是真實的案例,不是叫大家去行賄送禮,而是要大家在與上司交流時注意方法。方法正確,即便是錯誤的意見也可能讓你的上司大肚能容波瀾不驚,而方法錯誤,即便是正確的意見也會讓你的上司火上澆油怒發衝冠。如果一個人接二連三地換崗位或者換單位,都與自己的上司不能和睦相處,那麼,我們基本可以判定,這個人成大才做大事的概率比較低。因為,做大事的人有一個標誌,那就是處處是朋友,而決非到處樹敵人。

我們為什麼要特別重視上司的感受?這在經濟學上是比較容易解釋的。經濟學認為,交換產生財富,這一點大家耳朵都聽出老趼了,但簡單的原理應用於實際,許多人卻不能做到隨心所欲運用自如。有些人認為自己的意見是對的,采納了我的意見對企業有利,所以就不注意表達方式;有些人覺得自己有能力有知識,總是得不到上司的重視,因而心有怨言隨意發泄。這些人,其實已經意識到了方法的重要,但總認為這是耿直,是生就的性格,所以,他們注意不到方式問題是必然的。其實,這是用性格的遮羞布來掩飾思維的混亂。

交換產生財富,如果我們自己把交換的途徑給斬斷了,那麼交換又如何能夠繼續,財富又怎樣產生?縱使你學富五車滿腹經倫,要把它們變成財富還是需要兩個條件。一是這些知識真有用。如果你知道劉備哪隻腳有腳氣,諸葛亮哪隻手有風濕,張飛有幾個情人,關羽有幾個私生子,這些都是知識,但是,這些知識你隻能孤芳自賞,沒有人願意與你交換,所以,它就不是真有用,也就不能變成真財富。二是這些知識得有交換的途徑。你掌握的知識真的是有用的,比如,你掌握了銷售的技巧,這可以為企業增加銷售量;你掌握了技術要領,這可以為企業提高產品質量。但是,所有這些知識要想轉變成財富,前提條件是企業要用你在合適的崗位,你掌握了銷售技巧,不把你用在銷售崗位上,技巧純熟也等於無用。

有人總是不服,我的確是有能力,但老板不給我機會呀!職場上這樣慨歎的人比比皆是層出不窮。然而,上文已述,財富來自於交換,那麼如何找到交換的途徑就是完成交換創造財富的前提條件,沒有機會沒有條件你就得去創造機會創造條件。一件臨時交辦的任務,一個重要場合的即興發言,一樁旁人視而不見的管理細節,甚至是一個坐在領導身邊聚精會神悉心聆聽的虔誠姿態,都有可能成為領導注意你重視你的原因。如果你沒有辦法把自己的能力讓領導知曉,這本就是缺乏能力的表現。舉一個見慣不怪的例子,現在的藝術考試非常火暴,器樂老師一個小時數百元工資是家常便飯。但我們也常常發現,街頭路邊常有衣衫襤褸的乞丐老者,二胡、琵琶拉彈起來同樣悠揚悅耳,但他們得到的最多報酬往往是人們不勝其煩而施舍的一塊錢,兩者收入差距達百倍之多。

工作能力重要,交換的能力同樣重要,沒有交換能力,就意味著工作能力轉化為財富的途徑被堵死,也就等於沒有能力。如果你不明白這個道理,注定會在職場上山重水複迷失方向或者原地打圈踏步不前。

有一個職場故事能夠很好地說明這個問題。有一年年終,公司開始給全體員工發放獎金,也許是獎金的分配方案不夠全麵完善,導致部分員工牢騷滿腹。這個不滿的情緒也傳到了董事長耳朵裏,這引起了董事長的不安,因為方案的確有些不妥,但改正已經來不及。就在大家吵吵鬧鬧心有不平的時候,董事長收到了一封員工的來信。董事長原以為這是一封訴說不平控告不公的信件,沒想到這是一封感恩的信件。這封信是一個剛從大學畢業到公司來工作的新員工寫的,他在信中向董事長表達了他的無限感激之情。大意是說他剛從學校畢業,什麼都不懂,不僅在公司學到了很多工作方麵的實際知識,而且在年終還拿了幾百塊錢的獎金。幾百塊不算多,但是,這位同學認為,他從這幾百塊錢當中看到了公司對新員工的體貼與關懷,看到了老板的大度與胸懷。本來老板正在為獎金的事情焦頭爛額,看完這封信後龍心大悅,“你們還在吵什麼,老員工的境界居然比不上新來的員工?”老板吩咐把這封信登在公司的內部報紙上,號召大家向這位大學生學習。也就從這一天起,老板開始從新招的幾十名大學生當中密切關注這位一直以來默默無聞的大學生。最後,這位大學生憑著老板的關注和自己的努力,硬是比別人更早地升遷到部門領導崗位上。

誰能夠讓我們的知識找到交換的途徑,或者說我們的正確意見熟練的技巧能夠發揮作用,從而使自己的辛勞得到回報,使自己的知識轉化為財富,除了老板,上司就是你將知識轉化為財富的至關重要的橋梁。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以為對企業忠誠對老板忠心就萬事大吉,殊不知,沒有了交換的橋梁,忠誠與忠心有可能永遠不會為老板所知道。

我自己在這方麵有著血的教訓。我在官場混了這麼多年,卻沒有混到比較理想的一官半職,最後甚至落荒而逃。現在反思起來,就是因為當時年輕氣盛,自以為腹有詩書恃才傲物,自以為是正確的東西就一定堅持到底,卻從來沒有想過,沒有你最直接上司的幫助,給你搭建一個升遷的橋梁,你的知識你的才能可能永遠派不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