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所以沒有財富,是因為你沒有給別人創造財富。如果我們常常為自己的貧窮拮據而惴惴不安,應當捫心自問,我為別人創造財富了嗎?財富是從平等自願的交換中產生,如果你沒有或者不能給別人創造財富,你自然也就不會擁有財富。
耿直是指對人對事的態度不分方式不分場合而直言不諱,俗稱直性子、直腸子;圓滑則是指對人對事的態度知道注意方式注意場合而委婉表達或者幹脆含混不清,俗稱老滑頭、馬屁精。從傳統的眼光來看,耿直的人值得褒獎,圓滑的人則需要譴責。但是,放眼我們的生活,耿直的人在生活上事業中步履蹣跚艱難前行,圓滑的人則活得如魚得水遊刃有餘。我們到底是應當高舉傳統道德的大旗,讓自己更加耿直,還是根據實際生活的需要,讓自己適當圓滑?
用經濟學來分析耿直與圓滑,除了用到前麵所說的值與不值的公理之外,我們還要用到什麼是財富、財富又是從哪裏來的等經濟學基本概念和原理。
1.“溜須拍馬”為什麼受歡迎?
其實,何止是領導,我們每一個人都喜歡被人稱讚、歌頌、阿諛與逢迎,更喜歡別人在我們還沒有開口之前,就能把我們想要的東西送過來,把我們想做的事情提前做好,把我們想要表達的意思適時地說給別人聽。隻是,由於我們的權力有限,別人不會給我們拍馬屁。如果有一天,我們掌權了,同樣會喜歡那些頭腦活絡反應機敏的部下,任何人都不可能免俗。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對那些圓滑的人咬牙切齒,也許,他們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先說一個故事。有一個剛剛得到升遷的官員,去給他的老師也是他的上級領導辭行,老師問,官場險惡,你何以應對?學生說,我準備了100頂皮帽子,碰到重要的角色就送他一頂,不愁別人不喜歡我!老師一聽,火冒三丈,沉著臉說,年紀輕輕,不學剛正不阿,卻去阿諛奉承,這哪裏是正確的為官之道?學生不慌不忙地答道,老師,您別生氣,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現在是人心不古,哪個官員不喜歡聽好話?也隻有像您這樣的人才為人正直,願聽逆耳忠言,但是,像您這樣的人已經不多了!老師一聽,覺得有些道理,把手一擺,你這樣說也有些道理,去吧!走出老師的官邸,學生對同行說,我的皮帽子隻有99頂了,送了一頂給我的老師。
再說一個真實的曆史故事。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有名的宰相管仲臨終之前,對他的君王齊桓公薑小白說,我死之後,你要遠離三個人,因為這三個人都是小人,如果你繼續重用他們,最終會為其所害。薑小白有些疑惑,既然這三個人都是小人,你生前為什麼不加以製止,卻在臨終之時再來囑咐?管仲看出了薑小白的疑慮,說,做君王,身邊既要有忠臣,也要有小人,沒有忠臣,江山社稷無法保證;同樣,沒有小人,做君王就沒有了生活樂趣。如果做君王的沒有一點與常人不同的樂趣,那還要做什麼君王?我在世時不說,是因為我能夠製約他們,但我死後,估計齊國就沒有他們會忌憚的人了,他們的行為有可能危害到江山社稷,所以,我死後這三個人一定不能重用。我舉這個例子的目的是想告訴大家,管仲已經深刻地洞察了人性,市井百姓與帝王將相均無例外。
不僅僅是曆史,現實生活又何嚐不是如此?你放眼看看,我們的領導,誰不喜歡被別人服侍得舒舒服服?誰不願意被人捧得高高在上?不過,有一個現象不知道大家觀察到沒有,雖然大家都喜歡拍馬屁的人,但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在本質上有著很大的區別。我得給大家說明一下,我這裏所指的企業家,是專指私營企業的老板。國有企業的掌門人,無論其規模多大級別多高,本質上都不是企業家。企業家有一條根本特征,就是要敢冒風險敢擔責任,而國有企業的老大是既不會冒風險也不會擔責任的。因為,上司不同意他做,他就不能做,何談敢冒風險;企業停業破產,自己的財產不會減少一分一毫,何談擔當責任。國有企業各個層級的管理者,從本質上說都是官員,都是掌握著公權力的人,也可以說他們與官員一樣,都是政府聘請的職業經理人。
為什麼說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雖然都喜歡溜須拍馬的人,但是,他們在本質上仍有著很大的區別?企業家既喜歡巴結逢迎的下屬,但也喜歡忠誠耿直的下屬;職業經理人則一般隻喜歡巴結逢迎的人,除非有一天,他的角色被轉換。剛才說過,國有企業的領導和各級官員一樣,都是政府的職業經理人,因此,他們喜歡溜須拍馬的人和私企的職業經理人如出一轍,他們隻喜歡溜須拍馬的人,不可能發自內心喜歡耿直直率的人。為什麼老板能夠容忍職員犯顏諫上,而上司卻隻會喜歡下屬巴結逢迎?這裏麵蘊涵著深刻的經濟學原理。
2.什麼是財富?財富是從哪裏來的?
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整個經濟學的基石,把它弄明白了,很多的經濟學原理就能融會貫通。這個故事叫做“斧頭換羊”。
說人類尚處在以物易物的蒙昧時代,某甲製造了兩柄犀利的斧頭,某乙射死了兩隻肥壯的野羊。甲隻需其中的一柄斧頭便足夠自己砍伐樹木,另一柄隻是閑置;乙一時半會兒吃不了兩隻羊,另一隻放長了時間就會腐爛變質。於是,兩人便自發地將多餘的東西進行交換,盡管斧頭還是斧頭,野羊仍是野羊,它們的數量與質量並未發生任何變化,但是雙方的境況卻因為交換而得到了改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平等自願的交換使各種資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得到分配,能夠使交換的雙方增長財富。當然,前提是不能妨礙第三人。
人們為什麼願意交換?是因為自己多餘的東西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以己之有,換己之無,通過交換得到別人的東西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也使自己無用的東西滿足別人的需要。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明白了,什麼叫物質?什麼叫財富?物質就是不能滿足人們需要的資源、產品和服務,而財富就是能夠滿足人們需要的資源、產品和服務。比如,一棟位於鬧市區的房子,因為能夠滿足人們居住的需要,這棟房子就是財富;而一棟位於沙漠深處的房子,因為不適合人類的生活,也就無人需要,所以,這棟房子就是物質。當然,現實生活中也沒有這樣的二百五,跑到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去建高樓大廈。
需要說明的是,物質是永恒存在的,而財富是可能消亡的。比如一棟裝修得金碧輝煌的大樓,在人口擁擠寸土寸金的城市,當然是財富。但如果有一天,一把大火把大樓點著了,金碧輝煌變成了磚頭瓦礫,財富已經消失,但物質仍然存在。大樓已經從能夠滿足人類居住需要的財富變成了不能滿足人類需要的物質。
這個故事還告訴我們,人們的財富是可以交換得來的。為什麼交換能夠給雙方帶來財富?因為,交換可以把自己無用的東西變成他人有用的東西,可以把資源產品從利用率低的人手中流轉到利用率高的人手中。交換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可以讓整個社會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所以說,經濟學的一條基石就是,平等自願的交換能夠給交換的雙方都帶來財富。大家切記,交換可以使交換的雙方都產生財富,否則交換不會發生。
人類社會早已擺脫了蒙昧進入了現代社會,以物換物的形式也早已被時代所拋棄,但交換的本質並未發生任何改變。當我們用錢去購買他人的產品或者服務時,意味著我們是用自己的勞動成果來與他人交換。此時,錢就是我們的斧頭,被購買的商品與服務就是我們需要的羊,這同樣會給交換的雙方都帶來財富。交換越多,百姓越富,這就是為什麼自古以來商賈雲集貿易發達的地方往往是富庶之地,為什麼像香港這樣的自由貿易港能夠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地方的奧秘所在。
當我們明白了財富的概念與來源之後,也就明白了人為什麼總是要不斷尋找交換的機會。因為,交換可以滿足我們的需要,交換可以為我們帶來財富。換句話說,我們之所以要交換,是因為我們存在著需要,當需要得到滿足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我們的財富得到了增加。
有的時候,交換之後,我們手中空無一物,但因為需要得到了滿足,交換的雙方仍然都增加了財富。比如說,我們去影院看一場電影,看完之後,影院得到了利潤,財富增加容易理解,而我們似乎什麼也沒有得到,口袋裏的鈔票反而減少了。但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我們的財富仍然得到了增加,因為,我們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加豐富,精神需要得到了滿足。不管交換來自何種形式,隻要我們的需要得到了滿足,我們的財富就得到了增加,因為,財富的本質特征就是滿足人們的需要。
3.滿足了需要就創造了財富
前麵已述,財富的本質特征就是滿足人們的需要,這句話反過來理解就是,假如你能滿足他人的需要,你就為別人創造了財富。
世界著名的管理大師德魯克說過這樣一句話,企業的目的不是追求利潤,而是為客戶創造價值。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如果你專門為了利潤而利潤,比如說為了利潤而偷工減料,為了利潤而誇大其詞,你眼裏隻有利潤,反而不一定能夠賺到理想的利潤,因為客戶不願掏鈔票,縱然你心急如焚也是枉然。相反,如果你為客戶創造了價值,也就是滿足了客戶的需要,哪怕價格貴一點,客戶也心甘情願掏腰包,這樣大把利潤自然滾滾而來。管理學其實和經濟學是一脈相通的,這句話其實就是交換創造財富的翻版,換成經濟學的術語來表述就是,你為別人創造了財富,別人就會為你創造財富。如果我們把這句話再引申一下,那就是你之所以沒有財富,是因為你沒有給別人創造財富。如果我們常常為自己的貧窮拮據而惴惴不安,應當捫心自問,我為別人創造財富了嗎?財富是從平等自願的交換中產生,如果你沒有或者不能給別人創造財富,你自然也就不會擁有財富。所以,把德魯克告誡企業的話用來告誡員工,那就是,不要問你自己薪酬多少,但問你為企業創造的價值幾何。
滿足了需要就是創造財富,那麼,人們到底有哪些需要呢?這就不得不提一提世界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五個層次理論。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有五個層次,從低級到高級,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交流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人們活在這個世上,首先要吃要喝,否則不能生存,所以,生理需要是第一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了基本滿足之後,他就產生了安全需要,此時,他不希望受到傷害,不願意做太冒險的事,很少有生活安定的人去幹偷雞摸狗殺人放火的勾當;在生活無憂的前提下,人們又產生了人際交往的需要,人都不願意孤獨,人都渴望交流傾訴,以前的人大都喜歡下棋打牌湊熱鬧,現在條件改善了,即使在家也可以參與多人網絡互動遊戲;在前麵三個需要得到滿足的基礎上,人們會產生更高級的需要,正所謂倉稟實而知榮辱,衣食足而知禮節,人們在自身生活條件有了充分保障的基礎上,渴望被尊重。被尊重的人不僅身心愉悅,而且被尊重會給自己帶來更多和更長遠的利益,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都渴望一夜成名的原因所在。因為名人有光環效應,名人就是名牌,名人被全社會普遍尊重,出了名,財富也就不期而至紛至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