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優秀企業家也是演講家,比如柳傳誌、牛根生、馬雲、張瑞敏,這些人的演講之所以精彩紛呈引人入勝,是因為他們的演講不僅口齒清晰、邏輯嚴謹、語言優美,最重要的是思想深刻。這些深刻的思想當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來源於他們的親身實踐與深入思考。
膽大是指在公眾場合或者特定場合遇事不慌積極表現,我們也把它稱之為外向,而膽小則是指在公眾場合或者特定場合語無倫次羞於表現,我們把它稱之為內向。需要說明的是,這裏的膽大並非指刑事犯罪中的窮凶極惡不擇手段,也不是戰爭電影中的堅貞不屈視死如歸。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認為,有的人天生就膽大,有的人天生就膽小,很多教科書也把沉默寡言拙於辭令都歸結為膽小,是不可更改的性格。其實不然,膽大與膽小可以通過思維方式來進行調整。
用經濟學來分析膽大與膽小,除了用到前麵的值與不值的公理之外,還用到一個基本概念,即機會成本。經濟學認為,一個人去從事某項工作,其所花費的錢財與精力是直接成本,而他失去參加另一項工作的收益,則是他的機會成本。
1.膽小的妻子為什麼突然膽大包天?
膽小的人在公眾場合總是羞羞答答,沉默多過言辭,似乎天性如此,然而,當情勢發生變化時,膽小的人也能表現出非凡的勇氣。
我的妻子就是一個非常膽小的人,人一多她就緊張,未曾開口臉先紅。但有一次她居然主動與他人吵架,並且把對手給嚇哭了。
我的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個比她大一歲的女孩總是欺負她,不是一般的推推搡搡,而是把她的頭直接按在地板上。我女兒膽子小,從來不敢反抗。我妻子也曾給老師反映過,但老師的批評對那個女孩子不起作用,過個幾天總要欺負我女兒一次。有一次更嚴重,女兒的額頭上青了一大塊,我妻子放學時去接孩子,一看這個景象,頓時又心痛又心急,馬上找到那個孩子的母親說明情況(那個孩子的母親也來接孩子),希望她能夠教育好自己的女兒。沒想到那個母親看到我女兒額頭上的青塊,居然若無其事地說小孩子吵架沒什麼了不起,大人不能直接幹預,不肯批評教育她的女兒,甚至連讓她女兒不要再欺負人的麵子話都不肯說一句,更不用說向我們賠禮道歉了。當我的妻子看到那個女孩的母親如此態度時,急了,攔住她不讓走,一定要與她好好理論一番。那個女孩的母親一看這陣勢,吵著吵著就號啕大哭起來,那個孩子也跟著哭了起來。
這樁事讓我大開了眼界,一向羸弱老實的妻子,何以敢突然在公眾場合與人拚命?妻子的回答給了我答案:老師管不了,那個孩子的母親又不肯管,那我們的孩子豈不是要天天被欺負?我跟那個孩子的母親一吵,吵得越凶,那個孩子在她母親身邊就越害怕,她知道我們的孩子有個厲害的母親,以後就不敢欺負我們的女兒了!為了女兒,我什麼都敢!
看來,膽小的人之所以膽小,是因為他們覺得還沒有碰到值得他們膽大的事情,隻要值得他們膽大的事情出現,他們自然會奮不顧身地表現出膽大的特征。
同樣,在某些特定的場合,平時膽大性格的人也會表現出膽小的一麵。比如我,平時說話大大咧咧,做培訓時人越多我就越有精神,從來不知道緊張是什麼。但是,去年我帶老父親到醫院做血管疏通手術時,我就特別的緊張,說話十分謹小慎微,麵對醫生誠惶誠恐(此時的醫生可能是剛做完手術的緣故,麵對我的提問有點不耐煩),即便是醫生的態度有些問題,我也不敢發生絲毫爭執,更甭說批評指正了。平時膽大包天的人何以此時表現得膽小如鼠?因為我心裏明白,此時的膽小遠比膽大管用,言行過於放肆,惹惱了醫生,做手術時他不盡力那就慘了!
2.膽小與膽大轉換的原因
前麵說過,直接成本是你從事某項工作所付出的金錢與精力,而機會成本則是因為你從事這項工作因而失去了從事其他工作所得到的報酬。這個道理再延伸一下,那就是如果你不去做某項工作時,也許你可以不付什麼直接成本,但是,你卻失去了積極參與所帶來的好處。
還是借助實際的例子來闡述這句話的意思。一個膽小的人,不到萬不得已不願在公眾場合開口,那是因為他覺得不開口並不會失去什麼,但是,如果不開口將嚴重影響到自己的利益時,他的性格將會立即發生改變。
比如,政府在城郊要搞土地征用,如果事先開征求意見會,原本樸素木訥沉默少語的農民,立即會變成一個滔滔不絕的人,雖然做不到口齒伶俐,但想要表達意思的願望卻非常強烈。因為他心裏清楚,這個時候再不發言,他的利益將得不到保證。此時的農民,既看到了直接成本,也看到了機會成本。所謂直接成本,就是說幾句,亮亮嗓子,多喝幾口水,但是,如果現在不說,機會成本可就大了,因為,征地無小事,一個環節沒注意到,發給他們的補償款就少多了。
再比如,平時膽小的人,絕不會主動在單位晚會和聚會場合上台演講或者表演,因為,他內心裏覺得上台得不到什麼很大好處,不上台也不會失去什麼,即是無需支付什麼機會成本。但這種情況會突然發生變化,比如,在場的人都不約而同地高喊起來,或者如雷鳴般的掌聲響起來,鼓動他上台,此時,膽小的人一般都會硬著頭皮上去,為什麼?上去也許沒有收益,但不上去的機會成本更大,因為,場麵冷了,全體在場的人都會覺得很掃興,也許會覺得你這個人不給麵子,也許會覺得你這個人太沒有自信心,說不定從此影響你在大家心中的形象,甚至有可能影響到未來工作中大家對你的看法,這個結果比上去唱得不好或者說得不好更加嚴重。雖然情勢變化有些突然,但是在電光火石之間,膽小的人還是會將收益與成本算得很清楚的。
同樣,膽大的人也會因為清楚了兩項成本而變為膽小。還以我為例,如果用傳統的性格分析來看我,我自然屬於絕對膽大的人。但我前麵就說了,我在醫生麵前表現得唯唯喏喏,那是我擔心惹惱了醫生他在給我父親做手術時不盡力。其實這樣的例子還多得很,前提是我內心清楚此時的膽小比膽大更妥當。比如,我不太喜歡去KTV,是因為膽小嗎?從表麵上來看的確如此。但是,我內心十分清楚自己不去的原因絕非膽小,而是我想維護自己的形象。因為,我自信口才還好,但我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嗓子有點沙啞,唱歌近乎噪音,而且,除了幾首老歌,新歌我幾乎都不會,一唱歌就露餡了。人們會說,徐老師課是講得不錯,沒想到歌唱得那麼糟糕。我好不容易樹立起來的高大形象,唱一次歌就轟然倒塌,這對我來說是多麼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