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一位被哈佛直接錄取的深圳男孩——馬啟程(2 / 3)

三歲以後,可以讓孩子做簡單的積木拚湊遊戲。總之,孩子能否具備良好的素質,能否擁有優秀的記憶力、創新能力、動手能力等,很大一部分取決於父母對其進行的啟蒙教育。

◆給孩子創造追求興趣的條件

馬啟程的父母從小注重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努力讓他覺得學習不是負擔,而是一種樂趣。想讓孩子把學習當作樂趣,父母就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給孩子創造追求興趣、發展興趣的條件。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馬啟程吵著要玩電腦。

那時全家剛來深圳不久,馬永標是一家進出口公司的員工,工資也不高。但是考慮到孩子對電腦非常感興趣,他還是咬牙決定給孩子買一台電腦。當時他們買的是一台386電腦,花了13000元,幾乎傾盡了馬永標所有的積蓄。有了電腦後,馬啟程一放學就坐在電腦前。父母發現馬啟程玩電腦的時間比寫作業的時間還要多,但是沒有阻攔他,因為馬啟程並沒有因為玩電腦而影響學習成績。

馬永標從孩子身上體會到:作為學生,做功課與玩電腦看似是一對矛盾,實際上隻要把握好二者的辯證關係,它們是可以互相促進的。馬永標說:“電腦剛入門的時候,小孩兩手操縱鍵盤和鼠標,有利於鍛煉大腦和手指的靈活性,有利於開發小孩的早期智力。等他熟練運用電腦這種工具的時候,可獲得更多知識,知識的‘網’形成以後,小孩對很多東西理解起來就容易觸類旁通。”馬永標有這樣的認識是非常明智的。父母曾告訴馬啟程:“玩就要玩得痛快,學就要學得輕鬆。”

他們從小就有意識地引導馬啟程主動安排自己的計劃,培養他學習的主動性。從初中開始,馬啟程一直表現得非常自覺、認真,對學習的興趣愈發濃厚。生活中,有些父母也懂得尊重孩子的興趣,可是卻沒有做出實際行動。比如,孩子喜歡踢足球,父母卻認為花那個錢不值得,因為孩子很容易把球踢壞;孩子對彈鋼琴感興趣,但鋼琴價格昂貴,父母舍不得買;孩子喜歡看書,父母卻沒有給孩子提供合適的書籍;等等。這些行為對孩子追求興趣都是有影響的。父母應該明白,孩子對某件事物感興趣,最初的時候興趣是沒那麼強烈的,如果這時孩子發現沒有追求自己興趣的條件,他可能就會放棄這個興趣。相反,如果父母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積極為孩子創造條件,孩子的興趣就容易得到持久的發展。因此,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不是簡單的一句話,而需要父母拿出實際行動來。

◆多肯定,多鼓勵,少責備

小時候,馬啟程和其他孩子一樣,對玩具、小電器等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經常拆掉玩具、鬧鍾等。父母不但很少責備他,還給予他熱情的指導和幫助。當馬啟程在學習上遇到難題時,父母不是簡單地幫他解題,而是啟發他發現規律、總結特點,自己動腦尋求解題的方法,並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孩子對事物充滿好奇,希望了解更多的東西,學到更多的知識,但是在探索和學習的過程中,他們難免會遇到困難,或者會鬆懈。這時候父母的鼓勵和肯定就顯得尤為重要。有些父母看到孩子鬆懈了,會生氣地批評孩子。其實這樣反而會打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甚至導致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相反,如果這時候父母鼓勵孩子,對孩子說:“你學習一直都非常認真,繼續努力哦。”孩子很可能就重新擁有了學習的動力。馬啟程的父母正是這樣做的,他們善於用鼓勵的方式,使馬啟程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值得注意的是,鼓勵和單純的誇獎不是一回事。鼓勵是在孩子遇到挫折或取得成績的時候,讓孩子繼續保持上進心的有效方法。譬如孩子考試失利了,有些灰心,父母可以對他說:“沒關係,不要緊的,下次努力就行了。”

這時候的鼓勵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增加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對孩子來說,鼓勵比責怪有效得多。馬啟程的父母就善於用鼓勵代替責怪,以便增強孩子的信心。馬永標給兒子買的電腦用了七八年,期間升級了三次,都是馬啟程自己動手完成的。

第一次升級時,馬啟程還在上小學五年級。父母跟著馬啟程跑到電腦市場,由於沒有經驗,一家人經常為了買一個配件跑兩三趟。在這一過程中,馬啟程遇到了不少困難,父母從來沒有抱怨或責怪他,而是肯定他的表現並鼓勵他繼續努力。隨著電腦知識的增加和電腦操作水平的提高,之後的兩次電腦升級完全是馬啟程一個人搞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