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哈佛首例本科直讀博士後——尹希(2)(2 / 2)

從八中少兒班的各項測試指標來看,尹希的個人數據都是處在前列的。入學後不久,尹希的學習能力就證明了一切,他不偏科,各門功課成績都比較均衡。於是尹希有了更多的個人空間,有些課程,他可以聽,也可以在老師的協助下靈活按照自己的計劃走。在這種因材施教的特殊教育方法的培養中,尹希的潛能得到了充分發掘。那段時間是他學得最自由,也是最有收獲的日子。

高考前夕的那段時間裏,高三的學生們都在緊張的備考。尹希的日程表上,幾乎沒有複習備考的時間。因為他很忙,他要參加少兒班的正常學習考試,要參加各種競賽和學校活動,要和同學們參加《第二起跑線》等電視節目的錄製,還要按照母親的規定,每天晚上八點準時上床睡覺。高考三天,一切照常進行,每考完一科,尹希就匆匆走出考場,趕緊回家,原來他還惦記著晚上六點半的動畫片。“平時做作業就像考試,考試就像平時做作業。”這是母親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這話在不知不覺中對尹希產生了影響。尹希順利地通過了高考,進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通過層層篩選,尹希被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錄取。這意味著尹希實現了當初立下的三年考上大學的誌向。當孩子說出自己似乎遙不可及的夢想時,身為父母的你會支持他嗎?

比如,孩子說要做總理,做宇航員,做芭蕾舞演員,做NBA球星,做藝術家,等等,你是笑一笑,認為他隻是隨便說說,還是諷刺他,說他是白日做夢呢?不要這樣做,絕對不要!你應該認真地告訴孩子:“努力吧!我相信你能實現夢想。”每個孩子都有誌向和夢想,都想成為了不起的大人物。不論這些夢想看起來有多麼遙不可及,父母都不要忘記,孩子所要模仿的那些大人物,曾經也是一個個擁有這般夢想的孩子。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去認清夢想,去探索夢想;和孩子一起,去做實現夢想所需要的準備工作;提醒孩子,如果不努力學習,不持之以恒,不經曆失敗,是沒辦法實現夢想的。有的孩子誌向很遠大,也有的孩子誌向平平,比如,有些孩子會說他的夢想是做廚師、工人,這時候父母依然要為孩子叫好,千萬不要斥責他沒有出息,那樣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使孩子感到無所適從。父母的任務始終應是鼓勵孩子去夢想,支持孩子的誌向。

◆全力以赴,磨煉意誌

剛進入中國科技大學上大一的時候,尹希沒有什麼目標和計劃,一年很快就過去了。大二時,尹希忽然感到了壓力,於是內心油然而生一股力量推著自己大步前進。他每天六點半起床,跑到教室占座。

因為個子小,要占到前麵的位置,所以他每次去教室幾乎都是最早的。在每天早起的過程中,尹希的意誌得到了磨煉。當然,尹希還通過其他活動來磨煉自己的意誌,比如2004年10月31日,尹希出現在馬拉鬆比賽的起跑線上。在比賽之前的一段時間裏,為了不讓自己的首次馬拉鬆比賽“流產”,尹希專門從網上搜集了大量資料,細細閱讀,進行多方比較研究,製訂了一個科學的訓練計劃。

然而訓練強度太大,導致尹希得了骨膜炎,但他仍堅持參加比賽。比賽當天,42公裏的路程比尹希想象的長很多,有時候他還需要穿越坑窪的山道。在34公裏處他曾經拉傷的小腿開始劇痛,尹希隻好放慢腳步,用近乎步行的速度向比賽終點前進。走走,跑跑,停停,最後的八公裏顯得格外漫長,忍著疼痛的尹希灑了一路的汗水,但是他的腦海裏不曾有過放棄的念頭。四個多小時後,尹希拖著疲憊的身心抵達比賽終點,他獲得了組織者頒發的馬拉鬆長跑證書。而他為之付出的代價是,被朋友架著回到學校,休息了三四天後才緩過勁來。尹希具有超強的理解力,對學習懷有濃厚的興趣。

從中學少年班走向大學少年班,並考上世界頂級大學,這一路他走得是那麼閑庭信步、遊刃有餘。他認真地對待每一件事,隻要產生興趣,他就會全力以赴。從步入大學校門的那天起,尹希就顯露出他的不同之處:他開始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獨立性,磨煉自己的意誌。或許,這就是他對哈佛而言所具有的獨特的吸引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