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哈佛首例本科直讀博士後——尹希(2)(1 / 2)

言外之意是他不指望大家把所有的題目都做完。美國大學的寒假一般在聖誕節期間,時間不長,隻有兩個星期。弦理論是尹希非常感興趣的領域,麵對寒假作業題,他內心產生了一股動力。在尹希的記憶中,雖然那個寒假過得非常單調,除了做題,還是做題,但是一點都不枯燥。他每天都沉浸在解題的快樂中,從一大早睜開眼睛開始,簡單吃點東西,然後一直做題到淩晨三四點,之後倒頭便睡,第二天睜開眼繼續做題。

寒假臨近尾聲,尹希總算把所有的題目做完了。這出乎全班同學的意料,更出乎教授的意料。那遝作業紙有80多頁厚,上麵凝聚著尹希一個寒假的思考成果。在尹希身上,人們發現了一個特點,那就是一旦他對某個東西感興趣,他就會全力以赴、專注投入。興趣是一種吸引力,也是一種驅動力,更是調動專注力的好東西。生活中,經常聽到父母埋怨孩子學習不專心,其實父母應該想想:孩子為什麼學習不專心?

這可能是因為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比如,父母讓孩子閱讀哲學書籍,孩子對哲學並不感興趣,就會開小差;父母讓孩子學書法,孩子若是不感興趣,就會隨意敷衍。相反,如果孩子對某件事感興趣,隻要父母為其提供必要的條件,再稍加引導和鼓勵,孩子就會專注投入,甚至不讓他學,他也會主動往裏“鑽”。尹希迷上微積分的事,就說明了這個道理。因為感興趣,他才會主動去學習,即便母親阻止他學習,他還會想辦法往裏“鑽”。所以,父母一方麵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另一方麵還應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興趣的帶動下去學習,孩子才會學得快樂,學有所獲。

◆少一點壓力,多一些成績

在很多人看來,尹希的求學過程是順利的,他猶如一匹好馬,盡情馳騁,沒有羈絆,學得非常輕鬆。不過好馬也有受到外界幹擾的時候,這不得不引起父母的關注。尹希10歲時,代表北京八中參加全國高中一年級化學競賽。老師在班裏對大家說:“尹希是我們的種子選手,咱們得獎就全靠他了。”

這句話是絕佳讚美,也是莫大壓力。全班同學都把目光集中在尹希身上,讓他感到壓力重重。初賽成績出來,尹希竟然沒有拿到名次。尹希的母親到現在還清楚地記得,比賽當天,尹希進考場前頻繁上廁所。回家後,他流著淚說:“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是半天沒有找到做題的感覺,不知道腦子裏想的是什麼。”老師對尹希的表現很不服氣,經過奮力爭取,他為尹希爭到了一個“替補”名額。這一次,開考10分鍾後,尹希便調整好了狀態。隨後,他順利進入了複試考場。原本不堪重負的尹希,甩開了包袱,恢複了原本的實力,不負眾望地捧回了一個二等獎,成為當時北京西城區兩個得獎的孩子之一。這說明了什麼呢?

那就是在考試之前,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都不要給孩子製訂過高的目標,不要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望,因為那樣會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孩子稚嫩的肩膀和心靈難以承受。有些父母在孩子考試之前對孩子過分關切,頻頻詢問孩子的複習情況,給孩子準備好吃好喝的。其實這樣做並不能給孩子帶來多麼強勁的學習動力,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因為父母對好成績的熱切期望已經在他們的行動中表現出來了,孩子是能夠察覺到的。這樣一來,孩子就會緊張不安,認為如果考不好會辜負了父母的關心。

帶著這種心理上考場,他們的真實水平很難自如地發揮出來。因此,父母要保持一顆平常心,要將對孩子的期望值調整到適當的水平,避免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考前切忌過多關注孩子的生活,切忌過分緊張,應表現出對孩子充滿信心,像往常一樣對待孩子。

◆為孩子的遠大誌向叫好

北京八中的超常兒童教育實驗班(簡稱“少兒班”),招收的主要對象是10歲以下的早慧孩子,通過四年的壓縮教育,使他們具備普通高中畢業生的知識水平,從而能夠參加第四年的全國高考。尹希考入少兒班後,得知少兒班曾經有同學學了三年就考上了大學,於是他也為自己立下了三年考大學的誌向。母親知道尹希有這樣的誌向後,並沒有笑話他,而是高興地為他叫好。老師們仔細分析了尹希的各方麵條件,也表示同意他提出的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