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生活的細節(一)(2 / 3)

埃莫森一時覺得再說什麼都顯得蒼白無力,就靜了一會兒才說:“是的,你的鞋子觸動了我的心。你的行動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叫我知道,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不是外表。”還有一句話埃莫森沒有說出來,這位老黑人是怎麼也不會想到的。埃莫森從心底深深地感激他那雙又髒又舊的鞋子,是它們深深觸動了自己的靈魂。

外表光鮮,內心空洞,徒有虛榮,而生活是有很多種形態的。外表是一種,那是給別人看的,重要的是內心。

如果一個人不懂得自我反省,無論他去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他都會犯上同一個錯誤,最終隻會落得心力交瘁、精疲力竭,不知道自己應該要歸何處。

有一隻小鳥在忙於收拾家當準備搬家,卻遇到他的鄰居。

牠的鄰居問:“你要往那裏去?”

小鳥答:“我要搬到東邊的樹林去。”

鄰居又問:“這裏住得蠻好的,為什麼要搬呢?”

小鳥就答:“你真的有所不知!這裏的人都討厭我的歌聲,說我唱得太難聽,所以我必須搬家。”鄰居就答道:“其實你不用搬家,隻要改變唱歌的聲音便可以。如果你不改變唱歌的聲音,就算你搬到東邊的樹林去,那裏的人也一樣會討厭你。”

人經常埋怨環境、埋怨別人不適合自己,或者自己不適合別人。於是就不斷去作出改變,希望可以找到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找到一個情投意合的人。不斷作出改變的背後,其實隻是將責任推卸給環境和別人的借口,但可知道問題根本不在於外界和別人身上。正所謂“人貴自知”。

人在這世上有所感動,有所寄托和希望,並不需要那麼多崇高的理由,一些看似渺小的細節,足以勝過許多堂而皇之的論述。

和一位國外歸來的朋友閑談,聽他說起這樣一些事。

他到超市裏去購魚,售貨員告訴他,讓他稍等一會。因為現在有一群動物保護協會的成員正在收集超市虐待動物的證據。

他十分不解,超市怎麼會虐待動物。售貨員告訴他,他們不允許在超市裏將活魚殺死,說這太殘忍和血腥。

這樣的事發生在國內,或許會讓人以為是笑話。但在國外,這卻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它足以讓超市聲名掃地,並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於是,為了這些似乎沒有道理的理由,超市采取了一種變通的辦法,就是在殺魚前,將魚電昏,然後再宰殺。

這是一件讓人覺得十分溫暖的事情。因為,小動物的命運就會讓人想起人類自己。在這些我們看來有些荒唐的理由中,使人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光輝,讓人產生一種溫暖的衝動。

還有一件事是他去一家酒店,在盥洗室,看到一張圖文並茂的小紙片,小紙片說:“為客人提供各種毛巾,每天都可以更換,但是清洗一次毛巾需要多少電、多少水,生產水生產電又需要多少能源,開發這些能源又要造成多少環境汙染,因此,為了使環境清潔美觀,請你再使用一次毛巾。”

為什麼關於一條毛巾的說明,其中的道理讓人感到那麼厚重。我們每個人都懂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但是真正能做到如此細心和周到,卻是那麼的困難,雖然是隻言片語,但這需要多大的耐心和愛心。

學會自我肯定的首要目標即是:從自己的行為中獲得滿足和動力。

19世紀時,有一個窮困潦倒的青年,從法國的鄉下流浪到巴黎。他找到父親的一位朋友,希望他能夠幫自己找一份工作,使自己能在這個大城市中站得住腳。

他們在父親朋友的家裏見了麵。寒暄之後,父親的朋友問他:“年輕人,你有什麼特長呢?精通數學嗎?”

青年羞澀地搖搖頭。

“曆史、地理怎麼樣?”青年還是不好意思地搖頭。

“那麼法律或別的學科呢?”青年再一次窘迫地垂下頭。

“會計怎麼樣……”

父親的朋友接連發問,青年都隻能以搖頭作答,無聲地告訴對方……自己一無所長,連一點兒優點也找不出來。

父親的朋友似乎顯得很有耐心,他對青年說:“那你先把自己的地址寫下來吧,你是我老朋友的孩子,我總得幫你找一份差事做呀。”

青年的臉漲得通紅,羞愧地寫了下自己的住址,就急忙想轉身逃開,離開這個令自己深感恥辱的地方。可是他卻被父親的朋友一把拉住了手臂,對他說:“年輕人,你的字寫的很漂亮嘛,這就是你的優點啊,你不該隻滿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

字寫得好也算一個優點?青年疑惑地看著父親的朋友,他很快在老人的眼裏看到了肯定的答案。

告別父親的朋友,青年走在路上浮想聯翩:我能把字寫得讓人稱讚,那我的字就是寫得很漂亮;能把字寫得漂亮,我就能把文章寫得好看、引人入勝……受到初步肯定和鼓勵的青年,開始把自己的優點置於放大鏡下。他一邊走一邊想,興奮得腳步都輕鬆起來。

從此,這個青年開始發奮自學。數年後,這個原來沮喪失望的青年果然寫出了享譽世界的經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戶曉的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他的小說《三個火槍手》和《基督山伯爵》流傳至今,成為世界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

每一個人,都需要從心理上不斷的自我肯定中獲取前進所必不可少的原動力。

需求有時候是製造出來的,解決矛盾的高手往往也先製造出矛盾來。

有一個推銷員,他以能夠賣出任何東西而出名。他已經賣給過牙醫一支牙刷,賣給過麵包師一個麵包,賣給過瞎子一台電視機。但他的朋友對他說:“隻有賣給駝鹿一個防毒麵具,你才算是一個優秀的推銷員。”

於是,這位推銷員不遠千裏來到北方,那裏是一片隻有駝鹿居住的森林。“您好!”他對遇到的第一隻駝鹿說,“您一定需要一個防毒麵具。”

“這裏的空氣這樣清新,我要它幹什麼!”駝鹿說。

“現在每個人都有一個防毒麵具。”

“真遺憾,可我並不需要。”

“您稍候,”推銷員說,“您已經需要一個了。”說著他開始在駝鹿居住的林地中央建造一座工廠。“你真是發瘋了!”他的朋友說。“不然。我隻是想賣給駝鹿一個防毒麵具。”

當工廠建成後,許多有毒的廢氣從大煙囪中滾滾而出。不久,駝鹿就來到推銷員處對他說:“現在我需要一個防毒麵具了。”

“這正是我想的。”推銷員說著便賣給了駝鹿一個。“真是個好東西啊!”推銷員興奮地說。

駝鹿說:“別的駝鹿現在也需要防毒麵具,你還有嗎?”

“你真走運,我還有成千上萬個。”“可是你的工廠裏生產什麼呢?”駝鹿好奇地問。

“防毒麵具。”推銷員興奮而又簡潔地回答。

不要把自己當做鼠,否則肯定被貓吃。

1858年,瑞典的一個富豪人家生下了一個女兒。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種無法解釋的癱瘓症,喪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長的太太給孩子講船長有一隻天堂鳥,她被這隻鳥的描述迷住了,極想親自看一看。於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長。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務生立即帶她去看天堂鳥。那服務生並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隻顧帶著她一道去看那隻美麗的小鳥。奇跡發生了,孩子因為過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務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來。從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女孩子長大後,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學創作中,最後成為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也就是拉格蘿芙。

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隻有在這種環境中,人才會超越自身的束縛,釋放出最大的能量。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料,哪怕隻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

一個小男孩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很少與同學們遊戲或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一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父親對孩子們說,誰栽的樹苗長得最好,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但看到兄妹們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麼地,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點死去。因此澆過一兩次水後,再也沒去搭理它。

幾天後,小男孩再去看他種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沒有枯萎,而且還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妹們種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父親兌現了他的諾言,為小男孩買了一件他最喜歡的禮物,並對他說,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後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後,小男孩慢慢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著,看著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師曾說過的話: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己種的那棵小樹。當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裏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著什麼。頓時,一切他都明白了,原來父親一直在偷偷地為自己栽種的那顆小樹施肥!他返回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幾十年過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雖然沒有成為一名植物學家,但他卻成為了美國總統,他的名字叫富蘭克林·羅斯福。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在一次次的碰壁中感到迷茫,覺得前途灰暗,隻要我們轉變思想,換個角度來看問題,就會有柳暗花明的感受,下麵的故事對我很有啟發。

美國,華爾街,某大銀行。

一位提著豪華公文包的猶太老人,來到貸款部前,大模大樣地坐了下來。

“請問先生,您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們效勞嗎?”貸款部經理一邊小心地詢問,一邊打量著來人的穿著:名貴的西服,高檔的皮鞋,昂貴的手表,還有鑲著寶石的領帶夾子……

“我想借點錢。”

“完全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1美元。”

“隻借1美元?”貸款部的經理驚愕了。

“我隻需要1美元。可以嗎?”

“當然,隻要有擔保,借多少我們都可以照辦。”

“好吧。”猶太人從豪華公文包裏取出一大堆股票、國債、債券等放在桌上,“這些做擔保可以嗎?”

貸款部經理清點了一下,“先生,總共50萬美元,做擔保足夠了,不過先生,您真的隻借1美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