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循序漸進的藝術(二)(3 / 3)

第二天,阿基米德迫不及待地把這個夢告訴了其他的六個夥伴,其他四個人都不願意相信,隻有愛麗絲和蘇格拉底願意和他一起去努力。開始的幾天裏,愛麗絲想先去找些木柴生火,這樣既能取暖又能讓房間裏有些光線;蘇格拉底想先去找那個有食物的房間;而阿基米德想快點把240塊靈石找齊,好快點讓咒語解除。三個人無法統一意見,於是決定各找各的,但幾天下來,三個人都沒有成果,倒是耗得筋疲力盡了,更讓其他的四個人取笑不已。

但是三個人沒有放棄,失敗讓他們意識到應該團結起來。他們決定,先找火種,再找吃的,最後大家一起找靈石。這是個靈驗的方法,三個人很快在左邊第二個房間裏找到了大量的蜂蜜和水。

顯而易見,一個共同而明確的目標,對於任何團隊來說都非常重要。

在經過了幾天的饑餓之後,他們狼吞虎咽了一番。然後帶了許多分給特洛伊、安吉拉、亞裏士多德和梅麗沙。溫飽的希望改變了其他四個人的想法,他們後悔自己開始時的愚蠢,並主動要求要和阿基米德他們一同尋找靈石,解除那可恨的咒語。

小矮人們從這件事中,發現了一個讓它們終生受益的道理:知識不過是一種工具,隻有通過人與人之間溝通、互補,才能發揮它的全部能量。

為了提高效率,阿基米德決定把七個人兵分兩路:原來三個人,繼續從左邊找,而特洛伊等四人則從右邊找。但問題很快就出來了,由於前三天一直都坐在原地,特洛伊等四人根本沒有任何的方向感,城堡對於他們來說像個迷宮,他們幾乎就是在原地打轉。阿基米德果斷地重新分配,愛麗絲和蘇格拉底各帶一人,用自己的訣竅和經驗指導他們慢慢地熟悉城堡。

喜愛思考的阿基米德,又明白了:經驗也是一種生產力,通過在團體中的共享,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然,事情並不如想象中那麼順利,先是蘇格拉底和特洛伊那組,他們總是嫌其他兩個組太慢;後來,當過花農的梅麗莎發現,大家找來的石頭裏大部分都不是玫瑰紅的;最後由於地形不熟,大家經常日複一日地在同一個房間裏找靈石。大家的信心又開始慢慢喪失。小矮人們都沒有注意到一個問題:阻力來自於不信任和非正常幹擾。

阿基米德非常著急。這天傍晚,他把7個人都召集在一起,商量辦法。可是,交流會剛開始,就變成了相互指責的批判會。

性子急的蘇格拉底先開口:“你們怎麼回事,一天隻能找到兩三個有石頭的房間?”

“那麼多房間,門上又沒有寫哪個是有石頭的,哪個是沒有的,當然會找很長時間了!”愛麗絲答到。

“難道你們沒有注意到,門鎖是上孔的都是沒有的,門鎖是十字型的都是有石頭的嗎?”蘇格拉底反問到。

“幹嗎不早說呢?害得我們做了那麼多無用功。”其他人聽到這兒,似乎有點生氣……

經過交流,大家才發現,原來他們有些人可能找準房間很快,但可能在房間裏找到的石頭都錯的;而那些找得非常準的人,往往又速度太慢。其實,這個道理非常簡單:具有專業素質的人才很關鍵。

於是,在愛麗絲的提議下,大家決定每天開一次會,交流經驗和竅門,然後,把很有用的那些都抄在能照到亮光的牆上,提醒大家,省得再去走彎路。這麵牆上的第一條經驗就是:

將我們寶貴的經驗與更多的夥伴們分享,我們才有可能最快地走出困境。

在7個人的通力協作下,他們終於找齊了所有的240塊靈石,但就在這時蘇格拉底停止了呼吸。大家極度的震驚和恐懼之餘,火種突然又滅了。

沒有火種,就沒有光線,沒有光線,大家就根本沒有辦法把石頭排成一個圈。

本以為是件簡單的事,大家都紛紛的來幫忙生火,哪知道,六個人費了半天的勁,還是無法生火——以前生火的事都是蘇格拉底幹的。

寒冷、黑暗和恐懼再一次向小矮人們襲來,灰暗的情緒波及了每一個人,阿基米德非常後悔當初沒有向蘇格拉底學習生火,他又悟出了一個道理:在一個團隊裏,不能讓核心技術隻掌握在一個人手裏。

在神靈的眷顧下,最終,火還是被生起來了。小矮人們勝利了。

夕陽如金,皎月如銀,人生的幸福和快樂尚且享受不盡,哪裏還有時間去氣呢?

古時有一個婦人,特別喜歡為一些瑣碎的小事生氣。她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為自己談禪說道,開闊心胸。

高僧聽了她的講述,一言不發地把她領到一座禪房中,落鎖而去。

婦人氣得跳腳大罵。罵了許久,高僧也不理會。婦人又開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聞。婦人終於沉默了。高僧來到門外,問她:“你還生氣嗎?”

婦人說:“我隻為我自己生氣,我怎麼會到這地方來受這份罪?”

“連自己都不原諒的人怎麼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過了一會兒,高僧又問她:“還生氣嗎?”

“不生氣了。”婦人說。

“為什麼?”

“氣也沒有辦法呀。”

“你的氣並未消逝,還壓在心裏,爆發後將會更加劇烈。”高僧又離開了。

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前,婦人告訴他:“我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氣。”

“還知道值不值得,可見心中還有衡量,還是有氣根。”高僧笑道。

當高僧的身影迎著夕陽立在門外時,婦人問高僧:“大師,什麼是氣?”

高僧將手中的茶水傾灑於地。婦人視之良久,頓悟。叩謝而去。

何苦要氣?氣便是別人吐出而你卻接到口裏的那種東西,你吞下便會反胃,你不看他時,他便會消散了。氣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蠢行。

困難的時刻,絕望的時刻,千萬別輕言放棄,堅持再堅持。咬緊了牙關的人,死神也會避而遠之,因為死神最害怕聽到咬緊牙關的咯咯聲。

兩個探險者迷失在茫茫的大戈壁灘上,他們因長時間缺水,嘴唇裂開了一道道的血口,如果繼續下去,兩個人隻能活活渴死!一個年長一些的探險者從同伴手中拿過空水壺,鄭重地說:“我去找水,你在這裏等著我吧!”接著,他又從行囊中拿出一隻手槍遞給同伴說:“這裏有六顆子彈,每隔一個時辰你就放一槍,這樣當我找到水後就不會迷失方向,就可以循著槍聲找到你。千萬要記住!”看著同伴點了點頭,他才信心十足地蹣跚離去……

時間在悄悄地流逝,槍膛裏僅僅剩下最後一顆子彈了,找水的同伴還沒有回來。“他一定被風沙湮沒了或者找到水後撇下我一個人走了。”年紀小一些的探險者數著分數著秒,焦灼地等待著。饑渴和恐懼伴隨著絕望如潮水般地充盈了他的腦海,他仿佛嗅到了死亡的味道,感到死神正麵目猙獰地向他緊逼過來……他扣動扳機,將最後一粒子彈射進了自己的腦袋。就在他的屍體轟然倒下的時候,同伴帶著滿滿的兩大壺水趕到了他的身邊……年紀小的探險者是不幸的,因為他放棄了堅持,同時也就放棄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很多時候,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麵對困難和挫折,我們能夠咬著牙堅持著熬過最漫長最艱難的時刻。可當成功將要與我們伸手相握的時候,卻因為我們最終的放棄,便與之擦肩而過了。

一切幸運並非沒有煩惱,而一切厄運也決非沒有希望。

缺乏堅定的信念,是很多人的一大通病,但下麵這個人不是這樣,他把信念作為自己的一麵旗幟。羅傑·羅爾斯是美國紐約州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他出生在紐約聲名狼藉的大沙頭貧民窟。這裏環境肮髒,充滿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漢的聚集地。在這兒出生的孩子,耳濡目染,他們從小逃學、打架、偷竊甚至吸毒,長大後很少有人從事體麵的職業。然而,羅傑·羅爾斯是個例外,他不僅考入了大學,而且成了州長。

在記者招待會上,一位記者對他提問:“是什麼把你推向州長寶座的?”麵對三百多名記者,羅爾斯對自己的奮鬥史隻字未提,隻談到了他上小學時的校長——皮爾·保羅。1961年,皮爾·保羅被聘為諾必塔小學的董事兼校長。當時正是美國嬉皮士流行的時代,他走進大沙頭諾必塔小學的時候,發現這兒的窮孩子比“迷惘的一代”還要無所事事。他們不與老師合作,曠課、鬥毆,甚至砸爛教室的黑板。皮爾·保羅想了很多辦法來引導他們,可是沒有奏效。後來他發現這些孩子都很迷信,於是在他上課的時候就多了一項內容——給學生看手相。他用這個辦法來鼓勵學生。當羅爾斯從窗台上跳下,伸著小手走向講台時,皮爾·保羅說:“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是紐約州的州長。”當時,羅爾斯大吃一驚,因為長這麼大,隻有他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說他可以成為5噸重的小船的船長。這一次,皮爾·保羅先生竟說他可以成為紐約州的州長,著實出乎他的預料。他記下了這句話,並且相信了它。

從那天起,“紐約州州長”就像一麵旗幟,羅爾斯的衣服不再沾滿泥土,說話時也不再夾雜汙言穢語。他開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後的四十多年間,他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標準要求自己。51歲那年,他終於成了州長。在就職演說中,羅爾斯說:“信念值多少錢?信念是不值錢的,它有時甚至是一個善意的欺騙,然而你一旦堅持下去,它就會迅速增值。”

隻要堅定信念,把信念作為一麵旗幟,厄遠與困難就會迎刃而解,煩惱和痛苦也會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