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循序漸進的藝術(一)(3 / 3)

麵對誘惑,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惑,雖平淡如行雲,質樸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這是一種閃光的品格——誠信。

沒有一個人是全能的,任何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而聰明的人在善於思考的同時,會積極聽取別人的意見,努力借助別人的力量,實現自己的理想。

人類自從走上文明之路時開始,便一直在尋求借勢借力的辦法。

一天,一個農夫去貝勒城。一路上,狂風大作,大雨傾盆,幾乎無法行走。但是,農夫有很要緊的事,他還是頂風冒雨,奮力向前走。他在路上遇見了一個老人。老人對他說:“你好!你這樣匆匆忙忙到哪裏去?”“去貝勒。”農夫腳步不停地答道。“你至少可以說一聲:‘上帝保佑。’”

農夫停了下來,直視著老人的眼睛,接著眨了一下雙眼,說:“上帝保佑,我要去貝勒。但是,即使上帝不保佑,我還是要到那裏去。”這個老人正巧就是上帝。“如果那樣,你七年以後再去貝勒,”他說,“現在,你給我跳到這片沼澤地裏去,在那裏呆上七年。”農夫立刻就變成一隻青蛙,跳到沼澤地裏去了。

七年過去了。農夫從沼澤地裏跳出來,恢複了人形。他戴上帽子,繼續往集市上走。走了一小段路,他又遇見了那個老人。“你到哪裏去,我的好人?”“去貝勒。”“你可以說一聲:‘上帝保佑。’”“如果上帝保佑,那很好。如果上帝不保佑,我知道會有什麼結果,我不要別人幫助,自己現在就能跳到沼澤地裏去。”從此以後,他再也不能說話了。

人類隻有善於借助各種力量,才能在生活中左右逢源、無往不利。

隻要站起來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成功。

一位父親很為他的孩子苦惱。因為他的兒子已經十五六歲了,可是一點男子氣概都沒有。於是,父親去拜訪以為禪師,請他訓練自己的孩子。

禪師說:“你把孩子留在我這邊,三個月以後,我一定可以把他訓練成真正的男人。不過,這三個月裏麵,你不可以來看他。”父親同意了。

三個月後,父親來接孩子。禪師安排孩子和一個空手道教練進行一場比賽,以展示這三個月的訓練成果。

教練一出手,孩子便應聲倒地。他站起來繼續迎接挑戰,但馬上又被打倒,他就又站起來……就這樣來來回回一共十六次。

禪師問父親:“你覺得你孩子的表現夠不夠男子氣概?”

父親說:“我簡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來這裏受訓三個月,看到的結果是他這麼不經打,被人一打就倒。”

禪師說:“我很遺憾你隻看到表麵的勝負。你有沒有看到你兒子那種倒下去立刻又站起來的勇氣和毅力呢?這才是真正的男子氣概啊!”

寬闊的心胸和豁達的處世方式會讓你贏得更多的朋友。在從事一定工作的人應當具備的品質中,責任感和豁達是那樣樸素而又十分可貴。

那是第一次中東戰爭停火期間,以色列抓緊時間擴編國防軍。其時,國防軍負責人找到以色列某一派武裝“伊茨爾”的領導人貝京,要求整編“伊茨爾”。國防軍領導人估計,貝京絕不會將自己親手創造的武裝拱手相送,對於貝京這樣一個野心勃勃的年輕政治家來說,交出武裝就等於交出權力,很可能就此斷送自己的政治生命。但是,貝京的回答卻讓他大吃一驚。在貝京的影響下,以色列其他小武裝也很快加入了國防軍。

有趣的是,之後貝京走私武器,運軍火的輪船被國防軍擊沉。貝京及其同夥被釋放後,“伊茨爾”的成員怒不可遏,貝京抑製不住自己的感情,通過地下廣播電台聲淚俱下地咒罵本·古裏安是“策劃”謀害他的“傻瓜、白癡”,還誇口說,要是他願意的話隻需在“揮手之間”便能消滅本·古裏安。他警告本·古裏安及其追隨者,“如果我們舉手反對政府,他們注定要毀滅自己。那些不立即釋放我們軍官和士兵的人,注定要毀滅自己”。聲明還撤銷了前不久發布的要求“伊茨爾”部隊參加國防軍和宣誓效忠政府的命令。

在當晚召開的人民理事會上,本·古裏安針鋒相對地指出:“有人用一支槍可以殺害幾個人,‘伊茨爾’走私5000支槍足以葬送整個國家!”他的另一句話使“伊茨爾”人永遠對他恨之入骨:“感謝上帝,加農炮擊中了那艘該死的船!”這句話使整整一代“伊茨爾”人憎恨本·古裏安。貝京的助手對貝京說:“我們幹脆找機會幹掉本·古裏安吧,讓他嚐嚐我們的厲害。”貝京的回答讓他的下屬們大吃一驚:“不,我們不能這麼做,猶太人已經遭受了外人太多的欺負,不能再同室操戈了,在此危難之時,更應如此!”這句話確實顯示了貝京的政治家風範。

以色列成立後,貝京組建了“自由運動黨”。他長期處於在野地位,在1973年自由運動黨聯合其他小黨成立了“利庫德集團”。1977年5月,貝京在大選中擊敗工黨,終於出任總理,圓了他的夢。這和他豁達的處世方式是分不開的。

承諾可以給你帶來可靠的機遇,因為你已經贏得了別人的信賴和承諾。

《塔木德》中要求:“立誓之事就是對自己有害也不能反悔。”謹守此道的猶太商人奧斯曼善於從長遠考慮問題,為了信譽寧願暫時賠錢,他目光遠大的作風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0年,奧斯曼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開羅大學並獲得了工學院學士學位,重新回到了伊斯梅利亞城。貧窮的大學畢業生想自謀出路,當一名建築承包商,這在商人看來簡直是白日做夢。奧斯曼也陷入窘境:“我身無分文,但我立誌於從事建築業。為了這種目的,我可以委曲求全,從零開始。”

奧斯曼的舅父是一名建築承包商,他曾經開導奧斯曼: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要人雲亦雲。奧斯曼為了籌集資金,學習承包業務,鞏固大學所學的知識,便到舅父的承包行當幫手。在工作中奧斯曼注意積累工作經驗,了解施工所需要的一切程序,了解提高工效、節省材料的方法。一年多的實踐後,奧斯曼收獲不小,但也有不少感慨:“舅父是一個缺乏資金的建築承包商。設備陳舊,技術落後,無力與歐洲承包公司競爭。我必須擁有自己的公司,成為一名有知識、有技術、能同歐洲人競爭的承包商。”

1942年,奧斯曼離開舅父,開始實現自己的成為建築承包商的夢,他手裏僅有180埃鎊,卻籌辦了自己的建築承包行。

奧斯曼相信事在人為,人能改變環境,不能成為環境的奴隸。根據在舅父承包行所獲得的工作經驗,他確立了自己的經營原則:“謀事以誠,平等相待,信譽為重。”創業初期,奧斯曼不管業務大小、盈利多少,都積極爭取。他第一次承包的是一個極小的項目——為一個雜貨店老板設計一個鋪麵,合同金隻有3埃鎊。但他沒有拒絕這筆微不足道的買賣,仍是頗費苦心,毫不馬虎。他設計的鋪麵符合雜貨店老板的心意,雜貨店老板逢人便稱讚奧斯曼,於是奧斯曼的信譽日益上升。奧斯曼的經營原則獲得了顧客的信任,他的承包業務日漸發展。

1952年,英國殖民者為了鎮壓埃及人民的抗英鬥爭,出動飛機轟炸蘇伊士運河沿岸村莊,村民流離失所。奧斯曼承包公司開始了為村民重建家園的工作,用兩個月時間,為160多戶村民重建了房屋,他的公司獲利54萬美金。

20世紀50年代後,海灣地區大量發現和開發石油,各國相繼加快本國建設步伐。他們需要擴建皇宮,建造兵營,修築公路。這給了奧斯曼一個曆史性機會,他以創業者的遠見,率領自己的公司開進了海灣地區。他麵見沙特阿拉伯國王,陳述自己的意圖,並向國王保證:他將以低投標、高質量、講信譽來承包工程。沙特阿拉伯國王答應了奧斯曼的請求。後來工程完工時,奧斯曼請來沙特國王主持儀式,沙特國王對此極為滿意。

“人先信而後求能。”奧斯曼講究信譽,保證質量的為人處世方法和經營原則,使他的影響不斷擴大。隨後幾年,奧斯曼在科威特、約旦、蘇丹、利比亞等國建立了自己的分公司,成為享譽中東地區的大建築承包商。奧斯曼講究信譽的做法,在一定情況下會使自己吃虧。但在這種情況下,吃虧畢竟是暫時的,所謂有虧必有盈,某次吃虧或經濟利益受損卻會給自己長遠的事業帶來積極的影響甚至長遠的影響。

1960年,奧斯曼承包了世界上著名的阿斯旺高壩工程。地質構造複雜、氣溫高、機械老化等不利因素給建築者帶來了重重困難,從所獲利潤來說,承包阿斯旺高壩工程還不如在國外承包一件大建築。奧斯曼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克服一切困難,完成了阿斯旺高壩工程第一期的合同工程。但隨後卻發生了一件奧斯曼意想不到的事情,讓他吃了大虧。

納賽爾總統於1961年宣布國有化法令,私人大企業被收歸國有。奧斯曼公司在劫難逃。國有化後,奧斯曼公司每年隻能收取利潤的4%,奧斯曼本人的年薪僅為35萬美元。這對奧斯曼和他的公司都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奧斯曼沒有忘記自己的諾言,他委曲求全,絲毫不記恨,繼續修建阿斯旺高壩。

納賽爾總統看到了奧斯曼對阿斯旺高壩工程所作的卓越貢獻,於1964年授予奧斯曼一級共和國勳章。奧斯曼保全了自己的形象與自己的處世原則。他並沒有白吃虧,1970年薩達特執政後,發還了被國有化的私人資本。奧斯曼公司影響擴大,參加了埃及許多大工程的單獨承包。奧斯曼本人到1981年擁有40億美元,成為馳名中東的億萬富翁。

一諾千金是非常有意義的原則,它可以在你受挫折的時候給你必要的支持,保證你有足以東山再起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