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善於觀察、學習、思考和總結,僅僅靠一味地苦幹奮鬥,埋頭拉車而不抬頭看路,結果常常是原地踏步,明天仍舊重複昨天和今天的故事。
想象力的作用就是他可以使你享受快樂,享受驚奇,享受自由,享受現實生活中少有的感受。
11歲的安琪拉患了一種神經係統的疾病,患病使她日漸衰弱,無法走路,舉手投足也諸多受限,醫生對她是否能複原並不抱著太大的希望,他們預測她的餘生都將在輪椅上度過。他們也表示,一旦得了這種病,就算有人能恢複正常,也可說是鳳毛麟角。但這個小女孩並不畏懼,她躺在醫院病床上,向任何一個願意傾聽的人發誓,有一天她絕對會站起來走路。
她被轉診到一所位於舊金山灣區的複健專科醫院,所有適用於她的治療法都用了,治療師深為她不屈的意誌所折服,他們教她運用想象力,想象自己看到自己在走路。如果想象不能發揮其他效用,至少能給安琪拉希望,使她在纏綿病榻冗長的清醒時間裏,能有些積極正麵的想法。不論是物理治療、複健治療、或是運動單元,安琪拉都竭盡全力配合,躺在床上時也老老實實地做想象的功課,想象看見自己能行動了,動了,真的能行動了!
有一天,她再度使盡全力想象自己的雙腿又能行動時,似乎奇跡真發生了!床動了!床開始在房間裏到處移動!她大叫:“看看我!看啊!看啊!我動了!我可以動了!”
當然,醫院裏每一個人都尖叫起來,紛紛尋找遮蔽物。大家在尖叫,器材也掉下來,玻璃也碎裂了。這就是當時發生的舊金山大地震,但請不要告訴安琪拉,她相信她真的做到了!而且現在,才不過幾年的時間,她又回到學校上課了!用她的雙腳站起來,不用拐杖,不用輪椅。你瞧,任何人隻要能震動舊金山及奧克蘭之間的土地,便能克服微不足道的小毛病,你說是不是?
能防患於未然之前,更勝於治亂於已成之後。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裏作客,看見主人家的灶上煙囪是直的,旁邊又有很多木材。
客人告訴主人說,煙囪要改曲,木材須移去,否則將來可能會有火災,主人聽了沒有做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裏果然失火,四周的鄰居趕緊跑來救火,最後火被撲滅了,於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請四鄰,以酬謝他們救火的功勞,但是並沒有請當初建議他將木材移走,煙囪改曲的人。
有人對主人說∶“如果當初聽了那位先生的話,今天也不用準備筵席,而且沒有火災的損失,現在論功行賞,原先給你建議的人沒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卻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
主人頓時省悟,趕緊去邀請當初給予建議的那個客人來吃酒。
一般人認為,足以擺平或解決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各種棘手問題的人,就是優秀的管理者,其實這是有待商榷的,俗話說∶“預防重於治療”,由此觀之,企業問題的預防者,其實是優於企業問題的解決者。
老板在麵對下屬的微小過失時,應有所容忍和掩蓋,這樣做是為了保全他人的體麵和企業的利益。
春秋時期,楚王請了很多臣子們來喝酒吃飯,席間歌舞曼妙,美酒佳肴,燭光搖曳。同時,楚王還命令兩位他最寵愛的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各位敬酒。
忽然一陣狂風刮來,吹滅了所有的蠟燭,漆黑一片,席上一位官員乘機揩油,摸了許姬的玉手。許姬一甩手,扯了他的帽帶,匆匆回到座位上並在楚王耳邊悄聲說:“剛才有人乘機調戲我,我扯斷了他的帽帶,你趕快叫人點起蠟燭來,看誰沒有帽帶,就知道是誰了。”
楚王聽了,連忙命令手下先不要點燃蠟燭,卻大聲向各位臣子說:“我今天晚上,一定要與各位一醉方休,來,大家都把帽子脫了痛快飲一場。”
眾人都沒有戴帽子,也就看不出是誰的帽帶斷了。後來楚王攻打鄭國,有一健將獨自率領幾百人,為三軍開路,斬將過關,直通鄭國的首都,而此人就是當年揩許姬油的那一位。他因楚王施恩於他,而發誓畢生孝忠於楚王。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寬容,寬容不僅是給別人機會,更是為自己創造機會。
忍辱求和、受辱不怨,既是一種處世方法,也是一種高尚情操。
寒山是唐代著名的和尚詩人。他的詩大多富有禪理,令人回味無窮。其中,有一首是這樣的:“有人辱罵我,分明了了知。雖然不應對,卻是得便宜。”
這首詩所表達的內容,充滿了為人處世的機智。平白無故地被人辱罵,當然很不樂意。但應該知道,這種張口就罵的人,一般都沒有修養,沒有風度,有什麼必要與他們一般見識,爭論不休呢?
一個優秀的領導,是受人尊敬的。但這個世界上的人就是這麼複雜,有人尊重你,就會有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看你不順眼。無中生有地給你捏造一些莫須有的罪名,特別是在一些大的團隊,因為你的優秀掩蓋另外一些人的才華,難免有人會想出各種毒招來陷害你,怎麼辦?
一一應對?那正中對手下懷,你還有精力和時間去做其他的正事嗎?那不是正好一步步喪失了自己的競爭優勢?如果為了一點小事而懷恨在心,矛盾就會逐漸擴大,以至於冤冤相報,不可收拾。
“親賢臣,遠小人”,把精力放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不與小人周旋,是明智之舉。
利弊的權衡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也是一門藝術。考慮得失不僅僅隻是眼前,考慮到以後的生存和發展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宋稗類鈔》中載有這樣一件事:宋朝有個名叫蘇掖的常州人,官至州縣監察官。他家中十分有錢,但卻非常吝嗇,常常在置辦田產或房產時,不肯付足對方應得的錢。有時候,為了少付一分錢,他會與人爭得麵紅耳赤。他還最會趁別人困窘危急之時,壓低對方急於出售的房產、地產及其他物品的價格,從而牟取暴利。有一次,他準備買下一戶破產人家的別墅。竭力壓低房價,為此與對方爭執不休。他兒子在旁看不下去了,忍不住發話道:“爸爸,您還是多給人家一點錢吧!說不定將來哪一天,我們兒孫輩會出於無奈而賣掉這座別墅,希望那時也有人給個好價錢。”蘇掖聽兒子這麼一說,又吃驚,又羞愧,從此開始有所醒悟了。
一個優秀的領導人總是會為自己的集體每分必爭,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有時候後退一步給對手一個機會對自己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廣東某集團和杭州某集團是國內飲料市場一對有名的競爭對手,在杭州集團遭遇困境的時候廣東這個廠家並沒有像大家通常的做法那樣給予狠狠一擊,而是給予對手喘息之機,最後兩家企業發揮各自的優勢把共同的市場做大,都得到了好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競爭對手之所以成為你的競爭對手,肯定有你無可替代的優勢,如果把這種優勢轉化為對自己有利的一股力量,何樂而不為?
你打我一拳,我必定想方設法踩你兩腳,但是,踩過之後呢?對你有什麼好處?
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襄公被殺。襄公有兩個兄弟,一個叫公子糾,當時在魯國(都城在今山東曲阜);一個叫公子小白,當時在莒國(都城在今山東莒縣)。兩個人身邊都有個師傅,公子糾的師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師傅叫鮑叔牙。兩個公子聽到齊襄公被殺的消息,都急著要回齊國爭奪君位。
在公子小白回齊國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馬攔截他。管仲拈弓搭箭,對準小白射去。隻見小白大叫一聲,倒在車裏。
管仲以為小白已經死了,就不慌不忙護送公子糾回到齊國去。怎知公子小白是詐死,等到公子糾和管仲進入齊國國境,小白和鮑叔牙早已抄小道搶先回到了國都臨淄,小白當上了齊國國君,即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以後,即發令要殺公子糾,並把管仲送回齊國辦罪。
管仲被關在囚車裏送到齊國。鮑叔牙立即向齊桓公推薦管仲。
齊桓公氣憤地說:“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還能用他嗎?”
鮑叔牙說:“那回他是公子糾的師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對公子糾的忠心。論本領,他比我強得多。主公如果要幹一番大事業,管仲可是個用得著的人。”
齊桓公也是個豁達大度的人,聽了鮑叔牙的話,不但不辦管仲的罪,還立刻任命他為相,讓他管理國政。
管仲幫著齊桓公整頓內政,開發富源,大開鐵礦,多製農具,後來齊國就越來越富強了。
領導用人需要雅量,因為你用人的時候,不是看誰跟你有過節,誰跟你關係最好,而是看誰最有能力,誰才是你最需要的人才。古有齊桓公用管仲,李世民用魏征,這些優秀的領導者大膽起用“仇人”,結果“仇人”幫他們締造了盛世江山。
人與人相處,都難免有衝撞、過節、恩怨,最重要的是忘記過去,不計前嫌。如果老板與下屬鬧了點別扭,就尋機報仇,給他小鞋穿,要好好收拾他。其實,你不是在給你下屬難堪,而是在自己給自己製造麻煩。你打擊了你的下屬,最終受傷害的還不是公司?
一個企業領導,能做到像齊桓公這般不計個人恩怨,是企業發展的又一個契機。
人在職場沒有了誠信,或者你的誠信收到懷疑,那麼你將難以融入這個社會和企業,難以在社會上立足,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賬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後,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地嚷道:“誰都會這麼幹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並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哪裏去談這筆生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