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幸福的真諦(二)(3 / 3)

“因為我知道您是那樣的人!”

聽到這裏,白發蒼蒼的船長撲通一聲跪在黑人孩子麵前,淚流滿麵:“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為我在那一刻的猶豫而恥辱……”

當問題發生時,尋找解決方法,而不是找代罪羔羊。

在營救駐伊朗的美國大使館人質的作戰計劃失敗後,當時美國總統吉米·卡特即在電視裏鄭重聲明:“一切責任在我。”僅僅因為上麵那句話,卡特總統的支持率驟然上升了10%以上。

做下屬的最擔心的就是做錯事,特別是花了很多精力又出了錯,而在這個時候,老板來了句“一切責任在我”,那對這個下屬又會是何種心境?

卡特總統的例子說明:下屬對一個領導的評價,往往決定於他是否有責任感,勇於承擔責任不僅使下屬有安全感,而且也會使下屬進行反思,反思過後會發現自己的缺陷,從而在大家麵前主動道歉,並承擔責任。

老板這樣做,表麵上看是把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使自己成為受譴責的對象,實質上不過是把下屬的責任提到上級領導身上,從而使問題解決起來容易一些。假如你是個中級領導,你為你的下屬承擔了責任,那麼你的上司是否也會反思,他也有某些責任呢?一旦公司裏上行下效,形成勇於承擔責任的風氣,便會杜絕互相推諉,上下不團結的局麵,使公司有更強的凝聚力,從而更有競爭力。

凡事怕危險而畏首畏尾,則永無出人頭地之日。唯有將自身的安全置之度外,勇於麵對現實,方能成功。

秦朝末年,天下紛亂,軍閥為了不同的利益相互混戰,其中,項羽的破釜沉舟巨鹿大戰至今被人們引以傳誦。

當時,趙王歇被秦軍圍困在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請求楚懷王救援。而秦軍強大,幾乎沒人敢前去迎戰。項羽為報秦軍殺父之仇主動請纓,楚懷王封項羽為上將軍。

項羽先派都將英有、蒲將軍率領兩萬人做先鋒,渡過灣水,切斷秦軍運糧通道。然後,項羽率領主力渡河。渡過了河,項羽命令將士每人帶三天的幹糧,把軍隊裏做飯的鍋碗全砸了,把渡河的船隻全部鑿沉,連營帳都燒了,並對將士們說:“咱們這次打仗,有進無退,三天之內,一定要把秦兵打退。”

項羽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把秦軍的軍隊包圍起來,個個士氣振奮,越打越勇。一個人抵得上十個秦兵,十個就可以抵上一百。經過九次激烈戰鬥,活捉了秦軍首領王離,其他的秦軍將士有被殺的,也有逃走的,圍困巨鹿的秦軍就這樣瓦解了。

成功時刻,鮮花美酒,這樣的領導者當然好作,可是一個人,一個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不可能總是與順利相伴。世界上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大多經曆過非常多的痛苦與磨難,甚至有的人一輩子都在與失敗為伍,隻是到人生的最後一段時光才取得事業上的偉大成就。

沒錯,在成功的時候,下屬都看到前麵繁花似錦,你可以一呼百應,可是當團隊遭遇失敗挫折的時候,你要怎樣才能保持現在這種一呼百應的良好領導局麵呢?決定因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整個團隊擰成一股繩,激勵大家同仇敵愾,激發員工誓死一拚的決心、信心和勇氣。

能管好自己才能管好別人,無私才能無畏,無畏才能揚威。

宋代名臣富弼克己奉公,為官清正,頗有廉聲。《宋稗類鈔品行》記載,富弼出任樞密使時,宋英宗趙曙剛登上天子的寶座。趙曙上台後,將其父仁宗皇帝的遺留器物,都拿來賞賜給朝廷重臣。眾臣叩頭感謝領賞之後,一起告退。趙曙卻單獨請富弼留下,又在慣例之外,特別賞賜他幾件器物。

富弼先叩頭謝恩,然後就堅決推辭不接受這份額外的賞賜。趙曙有些不高興,輕描淡寫地說:“這些東西又不值什麼錢,你沒有必要推辭呀!”富弼懇切地說:“東西雖然很微薄,但關鍵是額外所賜。大臣接受額外的賞賜而不謝絕,萬一將來皇上做出什麼例外的事來,憑什麼勸諫呢?”最終富弼還是推辭掉了這份賞賜。

讀者也許會說,這個富弼也太一本正經了,皇帝送東西給你你還不要,真是不識抬舉!皇帝賞賜器物給大臣,又不是行賄,何必拒絕呢?其實這正是富弼的高明之處。關鍵就在富弼的這句話,“大臣接受例外的賞賜而不謝絕,萬一將來皇上做出什麼例外的事來,憑什麼勸諫呢?”

可能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曆,在論功行賞的時候,上司會特別額外地給自己一份禮物,作為下屬的收到這份禮物,除了感激涕零之外,當然還會暗自心喜,上司對我果然是青眼有加呢。其實,這正是下屬應該小心的地方了,為什麼同樣的貢獻,你要得比別人更多的獎賞呢?個中的原因就需要你好好體會了。

作為一個團隊的領導,關心下屬當然無可厚非,但是要注意方法,有時候本來是自己的一番心意,可是卻讓下屬會覺得這個領導的人品有問題:“他這是在拉攏我,指不定以後會讓我替他辦什麼事呢?”你不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也許你會認為自己的下屬沒那麼大的膽量敢懷疑你什麼,而且你真的有什麼過錯需要他掩飾他也真的去做了,那如果有一天他犯了更大的錯誤需要你去替他擋的時候你該怎麼辦?

作為一個領導人,最要緊的事情就是千萬不要授人以柄,特別是自己的下屬,否則常常會因小失大。

誠實是取信於人的良策,是處己立身,成就事業的基石。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後來,許多日本人到這裏觀光旅遊,據說這是源於一位少年的誠信。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為之跑了3個多小時。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於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第三天夜裏,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隻購得4瓶啤酒,爾後,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返回時摔壞了3瓶。他哭著拿著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後來,到這兒的遊客就越來越多……

隻有上下一心,才能其利斷金。

一位老板向我訴苦說,他的公司管理極為不善。我應約而往,到公司上下走動了一回,心中便有了底。

我問這位老板:“你到菜市場去買過菜嗎?”他愣了一下,答道:“是的。”

我繼續問:“你是否注意到,賣菜人總是習慣於缺斤少兩呢?”他回答:“是的,是這樣。”“那麼,買菜人是否也習慣於討價還價呢?”

“是的。”他回答。

“那麼,”我笑著提醒他,“你是否也習慣於用買菜的方式來購買職工的生產力呢?”他吃了一驚,瞪大眼睛望著我。

最後,我總結說:“一方麵是你在工資單上跟職工動腦筋,另一方麵是職工在工作效率或工作質量上跟你缺斤少兩——也就是說,你和你的職工是同床異夢,這就是公司管理不善的病灶之所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