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濃縮的智慧(一)(3 / 3)

他什麼都明白了。天堂裏從來就沒有什麼幸運的事情。花草的種子先要穿越沉重黑暗的泥土才得以在陽光下發芽微笑,小鳥要跌掉了無數根羽毛才能夠錘煉出淩空的翅膀,就連上帝,也不過是曾經在地獄中走了最長的路掙紮得最艱難的那個人。而作為一個小小的泥人,他隻有以一種奇跡般的勇氣和毅力才能夠讓生命的激流蕩清靈魂的濁物,然後,找到自己本來就有的那顆金子般的心。

生活中,有許多眼前看似鵝卵石一樣的東西被我們如敝履般地丟棄了,然而,忽然有一天,當我們需要它的時候,它就變成了鑽石,而我們卻不得不為以前丟棄它而懊悔不迭。

一天晚上,一群遊牧部落的牧民正準備安營紮寨休息的時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籠罩。他們知道神就要出現了。因此,他們滿懷殷切地期盼,恭候著來自上蒼的重要旨意。

最後,神終於說話了:“你們要沿路多撿一些鵝卵石,把他們放在你們的馬韃子裏。明天晚上,你們會非常快樂,但也會非常懊悔。”

說完,神就消失了。牧民們感到非常的失望,因為他們原本期盼神能夠給他們帶來無盡的財富和健康長壽,但沒想到神卻吩咐他們去做這件毫無意義的事。但是不管怎樣,那畢竟是神的旨意,他們雖然有些不滿,但是仍舊各自撿拾了一些鵝卵石,放在他們的馬韃子裏。就這樣,他們又走了一天,當夜幕降臨,他們開始安營紮寨時,忽然發現他們昨天放進馬韃子裏的每一顆鵝卵石竟然都變成了鑽石。他們高興極了,同時也懊悔極了,後悔沒有撿拾更多的鵝卵石。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又何嚐不是這樣呢?

一個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來自家庭,來自母親對孩子的早期教育。

美國一位著名心理學家為了研究母親對人一生的影響,在全美選出50位成功人士,他們都在各自的行業中獲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時又選出50位有犯罪紀錄的人,分別去信給他們,請他們談談母親對他們的影響。有兩封回信給他的印象最深,一封來自白宮一位著名人士,一封來自監獄一位服刑的犯人。他們談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時候母親給他們分蘋果。

那位來自監獄的犯人在信中這樣寫道: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的,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見中間的一個又紅又大,十分喜歡,非常想要。這時,媽媽把蘋果放在桌上,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我剛想說想要最大最紅的一個,這時弟弟搶先說出我想說的話。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

於是,我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把大的留給弟弟吧。”

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的臉上親了一下,並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獎勵給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說謊。以後,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直到現在,我被送進監獄。

那位來自白宮的著名人士是這樣寫的: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的,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們都爭著要大的,媽媽把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舉在手中,對我們說:“這個蘋果最大最紅最好吃,誰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現在,讓我們來做個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幹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

我們三人比賽除草,結果,我贏了那個最大的蘋果。

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她一直都是這樣教育我們,也是這樣做的。在我們家裏,你想要什麼好東西要通過比賽來贏得,這很公平,你想要什麼,想要多少,就必須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價!

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你可以教他說第一句謊話,也可以教他做一個誠實的永遠努力爭第一的人。

現代經濟學是這麼表述的:製度至關緊要,製度是人選擇的,是交易的結果。好的製度渾然天成,清晰而精妙,既簡潔又高效,令人為之感歎。

對權力製約的製度問題一直是人類頭疼的難題。請看下邊的這個小故事。

有7個人組成了一個小團體共同生活,其中每個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沒有什麼凶險禍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們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過製定製度來解決每天的吃飯問題——要分食一鍋粥,但並沒有稱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

大家試驗了不同的方法,發揮了聰明才智、多次博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製度。大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方法一:擬定一個人負責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發現,這個人為自己分的粥最多,於是又換了一個人,總是主持分粥的人碗裏的粥最多最好。阿克頓勳爵作的結論是: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絕對腐敗。

方法二:大家輪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這樣等於承認了個人有為自己多分粥的權力,同時給予了每個人為自己多分的機會。雖然看起來平等了,但是每個人在一周中隻有一天吃得飽而且有剩餘,其餘6天都饑餓難挨。這種方式導致了資源浪費。

方法三:大家選舉一個信得過的人主持分粥。開始這品德尚屬上乘的人還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開始為自己和溜須拍馬的人多分。不能放任其墮落和風氣敗壞,還得尋找新思路。

方法四:選舉一個分粥委員會和一個監督委員會,形成監督和製約。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於監督委員會常提出多種議案,分粥委員會又據理力爭,等分粥完畢時,粥早就涼了。

方法五:每個人輪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個人要最後一個領粥。令人驚奇的是,在這個製度下,7隻碗裏的粥每次都是一樣多,就像用科學儀器量過一樣。每個主持分粥的人都認識到,如果7隻碗裏的粥不相同,他確定無疑將享有那份最少的。

感覺豐富的人,有可能恰恰是經曆貧乏的人。

一行人去玩賽車。都是頭一次玩,除了興奮,還不免惴惴不安。玩賽車就是玩速度。膽大的,幾圈過後,就“飛”起來了;膽小的,任別人一再超過他,也不緊不慢。回來的路上,一行人仍談論著賽車。

有一位說:啊,今天終於有了風馳電掣的感覺。有一位說:我怎麼老覺得不夠快。

眾人一聽都笑。原來說“不夠快”的,乃是一行人中的速度最快者;而有了“風馳電掣的感覺”的,恰是其中最慢的那一位。

粗聽好笑,細想對極了,一個因感覺“不夠快”,才會越開越快;一個已感覺到“風馳電掣”了,當然不會再加速了。人的經曆千差萬別,人的感覺萬別千差。感覺痛不欲生者其實並不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感覺春風得意者不一定是最成功的人。回首往事,心潮澎湃的那位可能經曆平淡,而真正領略過驚心動魄的人,一切已歸於平和。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難免會遇到這種緊要關頭或突如其來的變故,隻要我們能冷靜麵對,靈活處理必定能找出好的解決辦法。

不幸是人生的難堪事。生命之花剛剛開始萌芽,卻遭到雨淋霜打;事業之帆剛剛啟程,就遇到狂風暴雨,事業的征程出現暗礁、險灘,是多麼的不幸。然而,不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裏,並不足為奇。對遭遇的不幸,我們應該重視它的存在價值和利用價值,而不是一味躲避退縮。不幸降臨,猶如一麵鏡子,可以照出一個人思想意誌的堅定或者脆弱,可以產生兩種不同的結果。同不幸抗爭的人,會減輕不幸帶來的痛苦,把不幸降到最小限度。屈從不幸的人,隻能成為不幸的階下囚,被不幸吞噬掉。一個人如果把不幸當作前進的階梯,就能看到光明;如果把不幸當作滑梯,隻能陷進泥坑。因為壞的東西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促成轉化,引出好的結果。

人越是在危急的時候,越要保持冷靜,從而想出解決危機的辦法。

從前,有個樵夫和妻子住在小村之外。每天早上,樵夫會出門到森林裏砍樹,而當傍晚他結束一天的工作返家時,妻子總會煮好一桌熱騰騰的可口飯菜等待著他。

一天,樵夫提早收工回家,卻意外地由窗外看到妻子和村裏的當鋪老板在家偷情。他開門的時候,也清楚地聽到當鋪老板慌忙找地方躲起來的聲響。但樵夫一向是個冷靜而幽默的人。他不動聲色地走向前擁抱妻子,並且告訴她:“森林之神賜了我一對千裏眼,我隻需要注視一塊木頭正中央的一個小孔,就能夠看見常人看不見的東西。”他又告訴妻子,他發現房間的櫃子裏藏了一件值錢的東西(自然指的是那當鋪老板)。為了證實他的新能力,他於是將櫃子上鎖,將它扛到當鋪的櫃台上,向店裏的夥計出價50個金幣,出售櫃子和櫃裏的東西。接著,樵夫走到外頭悠閑地踱步、抽水煙,讓夥計慢慢考慮這筆生意。這時,他聽到櫃子內悶得發慌的當鋪老板在櫃裏高聲喊叫,要求夥計快些付贖金,好放他出來。

在這則古老的日本寓言裏,樵夫用了個巧妙的計謀,使人們印象中小氣吝嗇的當鋪老板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樵夫扭轉局勢的冷靜與機智幽默,不僅使他輕鬆地贏了50個金幣,無愧良心地報了一箭之仇(如果他在盛怒中殺了當鋪老板,恐怕會得不償失),同時證明了他的高人一籌,無須擔心此事的有失麵子,此外,樵夫也因此可以更容易地麵對或處理自己的痛苦。樵夫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在情緒高漲的非常時刻,依然能夠選擇保持幽默、以智取勝,將自己抽離出憤怒的情緒,以一個既實際又能發泄怨氣的方法來處理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