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往習慣於表現自己所熟悉、所擅長的領域。
一位音樂係的學生走進練習室。在鋼琴上,擺著一份全新的樂譜。
“超高難度……”他翻著樂譜,喃喃自語,感覺自己對彈奏鋼琴的信心似乎跌到穀底,消失殆盡。已經三個月了!自從跟了這位新的教導教授之後,不知道為什麼教授要以這種方式整人。勉強打起精神,他開始用自己的十指奮戰、奮戰、奮戰……琴音蓋住了教室外麵教授走來的腳步聲。
指導教授是個極其有名的音樂大師。授課的第一天,他給自己的新學生一份樂譜。“試試看吧!”他說。樂譜的難度頗高,學生彈得生澀僵滯、錯誤百出。“還不熟練,回去好好練習!”教授在下課時,如此叮囑學生。
學生練習了一個星期,第二周上課時正準備讓教授驗收,沒想到教授又給他一份難度更高的樂譜,“試試看吧!”上星期的課教授也沒提。學生再次掙紮於更高難度的技巧挑戰。
第三周,更難的樂譜又出現了。同樣的情形持續著,學生每次在課堂上都被一份新的樂譜所困擾,然後把它帶回去練習,接著再回到課堂上,重新麵臨兩倍難度的樂譜,卻怎麼樣都追不上進度,一點也沒有因為上周練習而有駕輕就熟的感覺,學生感到越來越不安、沮喪和氣餒。
教授走進練習室,學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須向鋼琴大師提出這三個月來何以不斷折磨自己的質疑。
教授沒開口,他抽出最早的那份樂譜,交給了學生。“彈奏吧!”他以堅定的目光望著學生。
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連學生自己都驚訝萬分,他居然可以將這首曲子彈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讓學生試了第二堂課的樂譜學生依然呈現出超高水準的表現……演奏結束後,學生怔怔地望著老師,說不出話來。
“如果,我任由你表現最擅長的部分,可能你還在練習最早的那份樂譜,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程度……”鋼琴大師緩緩地說。
如果我們願意回首,細細檢視,將會恍然大悟:看似緊鑼密鼓的工作挑戰,永無休止難度漸升的環境壓力,不也就在不知不覺間養成了今日的諸般能力嗎?因為,人,確實有無限的潛力!
花匠總是勤於給花草施肥澆水,如果它們茁壯成長,就會有一個美麗的花園,如果它們不成材,則把它們剪掉。
大多數的同仁都很興奮,因為單位裏調來了一位新主管,據說是個能人,專門被派來整頓業務。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新主管卻毫無作為,每天彬彬有禮進辦公室,便躲在裏麵難得出門,那些緊張得要死的壞份子,現在反而更猖獗了。他哪裏是個能人,根本就是個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四個月過去了,新主管卻發威了,壞份子一律開革,能者則獲得提升。下手之快,斷事之準,與四個月中表現保守的他,簡直像換了一個人。年終聚餐時,新主管在酒後致辭:相信大家對我新上任後的表現和後來的開刀闊斧,一定感到不解。現在聽我說個故事,各位就明白了。
我有位朋友,買了棟帶著大院的房子,他一搬進去,就對院子全麵整頓,雜草雜樹一律清除,改種自己新買的花卉。某日,原先的房主回訪,進門大吃一驚地問,那些名貴的牡丹哪裏去了。我這位朋友才發現,他居然把牡丹當草給割了。後來他又買了一棟房子,雖然院子更是雜亂,他卻是按兵不動,果然冬天以為是雜樹的植物,春天裏開了繁花;春天以為是野草的,夏天卻是錦簇;半年都沒有動靜的小樹,秋天居然紅了葉。直到暮秋,他才認清哪些是無用的植物而大力鏟除,並使所有珍貴的草木得以保存。
說到這兒,主管舉起杯來,“讓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如果這個辦公室是個花園,你們就是其間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頭開花結果,隻有經過長期的觀察才認得出啊。”
崗位的難度要適當,循序漸進,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能力與水平,發揮人的能動性和智慧。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學者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6隻猴子分別關在3間空房子裏,每間兩隻,房子裏分別放著一定數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樣。第一間房子的食物就放在地上,第二間房子的食物分別從易到難懸掛在不同高度的適當位置上,第三間房子的食物懸掛在房頂。數日後,他們發現第一間房子的猴子一死一傷,傷的缺了耳朵斷了腿,奄奄一息。第三間房子的猴子也死了。隻有第二間房子的猴子活得好好的。
究其原因,第一間房子的兩隻猴子一進房間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於是,為了爭奪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大動幹戈,結果傷的傷,死的死。第三間房子的猴子雖做了努力,但因食物太高,難度過大,夠不著,被活活餓死了。隻有第二間房子的兩隻猴子先是各自憑著自己的本能蹦跳取食,最後,隨著懸掛食物高度的增加,難度增大,兩隻猴子隻有協作才能取得食物,於是,一隻猴子托起另一隻猴子跳起取食。這樣,每天都能取得夠吃到食物,很好的活了下來。做的雖是猴子取食的實驗,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人才與崗位的關係。
崗位難度過低,人人能幹,體現不出能力與水平,選拔不出人才,反倒成了內耗式的位子爭鬥甚至殘殺,其結果無異於第一間房子裏的兩隻猴子。
崗位的難度太大,雖努力而不能及,甚至埋沒、抹殺了人才,有如第三間房子裏的兩隻猴子的命運。崗位的難度要適當,循序漸進,如同第二間房子的食物。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能力與水平,發揮人的能動性和智慧。同時,相互間的依存關係使人才間相互協作,共渡難關。
很多人在該做自己的事情的時候,越過了自己應該負責的職責,本來自己隻要做這一小堆事情就好了,卻偏偏要想到許多宏觀的離自己職責很遠的東西並在其中左右著自己,東東有個神奇的體溫表,它不僅可以測到體溫還可以測到心情。
東東最怕的數學考試來臨時,體溫表知道他很恐慌不想去考試,就把溫度升上去很多,東東就因為可以請病假而不用去考試了;東東發燒的時候,卻非常想出去春遊,體溫表得知了他期待的心情,就把體溫的數字降低到正常,東東就高興地去玩了,但結果回家後病情就加重了。
時間一長,東東就發現了是體溫表有問題,生氣地對他說:“你幹嗎要自作聰明啊?你就是一個體溫表而已!你就明明白白告訴我事實真相就好了啊!你憑什麼變來變去的!”這時候體溫表委屈地說:“我死去的哥哥就是因為每次都告訴了你事實真相,結果就被你給摔碎了啊……”
工作並不需要每個人都成為政治家,如果過了的話,那每個人實際上都沒有盡到自己的本分,那才是最沒有職業道德的!
自古至今,被人們稱為天才的人有兩種:一種是天賦極高的人,一種是勤奮刻苦、成果顯赫的人。前者得來不費吹灰之力,而後者得來卻要艱難得多。
我願意做第二種人。因為前者的天才是上蒼賜予的,如果把握不好,極易失去,方仲永就是一個典型。後者的天才由汗水和痛苦鑄就,隻要一如既往,就會永恒擁有,愛因斯坦就是如此。
有句古語說:“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隻有兩種:鷹和蝸牛。”如果沒有鷹的天賦,就做隻老老實實、勤勤懇懇的蝸牛吧。倘若做了蝸牛,即使隻做了一段時間,你也不會一無所有,因為你走過的路都是實實在在的。
鷹與生俱來的先天素質是令人羨慕的。假如一隻雛鷹終日沉浸在眾人的誇耀和吹捧中,不張開稚嫩的翅膀在藍天中練習飛行,那麼他將把天才喪失殆盡,最終與隻能可憐地在地上蹦蹦跳跳的雞沒什麼兩樣。
一隻蝸牛在世上,多數人都譏笑它太窩囊,老半天才爬那麼一丁點的距離,卻很少有人讚賞它的踏踏實實和孜孜不倦。而當這種孤獨的奮鬥者默默無聞地爬上金字塔塔頂時,可悲的是,許多人都說他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主要是因為它是先天聰慧的天才而不是勤奮創造了奇跡。
登上成功的金字塔是每個人都魂牽夢縈、心馳神往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生來就是鷹,但世上沒有那麼多的幸運,鷹畢竟太少了。有的人生來不是鷹,卻又不願做蝸牛,把青春和生命白白消溶在歎息和埋怨裏,最終隻落得雞的可憐下場。蝸牛其實也希望自己是鷹,隻是
當認識到它是蝸牛這個現實後,就明智地選擇了自己的奮鬥形式。
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做鷹,但每個人都能做蝸牛,隻要願意。遺憾的是,很少人原意做蝸牛,因為人們大都忍受不了蝸牛的孤獨和寂寞。
當鷹和蝸牛同時到達金字塔塔頂時,蝸牛比鷹更值得驕傲和自豪。因為,雖然事業的高度一致,但蝸牛的起點與鷹有一段驚人的差距;雖然最終的效果相同,但蝸牛的爬行比鷹的飛行要艱難很多。
當然,登上金字塔塔頂的鷹和蝸牛都是值得學習的。前者能抵製順境裏的迷藥,後者能克服逆境裏的折磨。
登上金字塔塔頂的蝸牛有與鷹的天賦等同的能力,因為勤奮可以創造天才;同樣,登上金字塔塔頂的鷹也有蝸牛的勤奮,因為鷹保持和發揮天才靠的是勤奮。
登上金字塔塔頂的蝸牛也會一落千丈,因為蝸牛不一定能抵製順境裏的迷藥。同樣,登上金字塔塔頂的鷹也會再變成雞,因為鷹不一定能克服逆境裏的折磨。
隻有能適應順境的蝸牛和能征服逆境的鷹,才會永遠擁有輝煌的金字塔塔頂。
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是最笨的。
從前有一隻烏龜,想要獨占全世界的智慧,做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它想讓所有人,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不得不向它請教。
於是,它開始長途跋涉,到世界各地搜集智慧。凡是搜集到的智慧,它都裝在一個葫蘆裏,然後,用一卷樹葉把葫蘆口緊緊地塞住。
有一天,它覺得已經搜集完了所有的智慧,但是又害怕被別人竊取,便決定把這個葫蘆藏到一棵誰也爬不到的高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