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中國式社交(1 / 3)

為何對陌生人說“不”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告誡人們:“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逢人隻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防人之心不可無”……這些觀念雖然有其可取之處,但是,也有很大的弊端——它將陌生人拒之門外,是擴大社交圈子最大的攔路虎。

你會和陌生人說話嗎

無數陌生人在你的熟視無睹中與你擦肩而過,像接力似地圍繞了你的一生。如果你和陌生人說話,即便什麼故事也沒有發生,但事實正如張國榮在《阿飛正傳》裏對傻傻的張曼玉搭訕時的那樣:“現在是某年某月某日幾時幾分,剛剛過去的這一分鍾,我和你在一起,這是無可改變的事實。”

毋庸置疑,每個人都有過和陌生交流的機會,哪怕問路或被問路都算的。通常是什麼因素使你有跟某個陌生人說話的欲望?或是主動開口幫忙,或是詢問信息,或來源於內心的傾訴欲望,或僅僅是以此無聊地打發時間。

當然,也可能是陌生人身上有什麼觸動了你的好奇心。什麼樣的陌生人安全無害?你不知道,這取決於你設定的安全感尺度,而直覺會幫助你判斷。下麵的幾種情形,基本上代表了時下大部分人對陌生人的態度。

有賊心,沒有賊膽

或許你會以為一個在熟人圈裏無所顧忌、無所畏懼、花樣迭出的人,走到外麵也該是天不怕地不怕、在陌生人麵前落落大方、熱衷於表現自己的吧?

然而,這個推斷不是百分百的正確,有相當數量的人在家裏和朋友圈子裏都很隨便,但一遇到陌生人、陌生的場合,就感到渾身不自在,仿佛到處都是陷阱,而人們的目光、即便是友好的目光,在這些人看來也如芒刺一般。他們雖然深知這樣是對自己不利的,也強烈渴望與陌生人交流,擴大自己的社交圈,但就是“有賊心,沒有賊膽”。

今年24歲的小米,是設計專業的大學生。眼看就要畢業了,她的憂慮卻越來越重。雖然她跟同學和老師的關係處理得相當融洽,但她卻害怕見到陌生人,每到人多的地方,不僅緊張得說不出話來,甚至有暈倒的感覺。為此,她幾次求職均受挫折,一直打不開交際圈,更不知道畢業後該如何踏入社會……

小米為此相當苦惱,她內心其實很想跟陌生人交往,但是她一見到生人,就沒有來由的感到恐懼,有一種想找個地縫鑽下去的感覺。而且她這種害怕生人的情況,並不僅僅是在找工作中出現,平時也是如此。

每逢過年,總有很多人會帶著一些禮物來看小米的父母,家裏很熱鬧。平時遇到這樣的情況,客人們總會事先打電話過來,小米就跟父母講要出去一會兒,然後,她就在外麵獨自溜達。估計到了客人要走時,小米再打電話回家,問客人走了沒有,她要等客人走了以後才回去。

有次過年,有一個與小米的父親特別好的朋友,同時對小米也是特別照顧的長輩來了,當時她沒帶手機,也沒跟家裏確認是否有客人在,回去就正好看見他們要下樓。小米趕緊以百米衝刺一樣的速度,一溜煙跑了,等到客人走了才回家。

無獨有偶。

吳莉做外企部門主管已經好幾年了,跟同事和下屬溝通,她巧舌如簧,辦事雷厲風行,可一見到陌生男子,她就會緊張、臉紅甚至發抖,甚至連對視一眼的勇氣都沒有。

曾經有位男士追求她,可是她幾次莫名其妙地臉紅總是讓男士錯誤會意,反而追得更起勁了。由此,吳莉對自己的臉紅越來越擔心,也越發不敢和男生交往。兩年來,她經人介紹前後談了6次戀愛,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小米與吳莉之所以不敢與生人說話,原因是相當複雜的,不過有一點共同之處是這些人通常是完美主義者或幼時受過某種挫折。這種對陌生人有賊心,沒有賊膽的人,多少是有些社交障礙的,應該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心理和生理的應對措施。

和陌生人說話,太危險了

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感覺現在社會比較複雜,報紙上、電視裏總能看到一些騙來騙去的事情,父母一直以來也都在提醒他們不要跟陌生人太接近,因此,他們對陌生人有著很重的防範之心。他們也不是說到處都是壞人,但覺得有所防備就會少吃一點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