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女孩們都以“瘦”為美,豈不知太胖和太瘦都是一種病,而且都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其實,父母最擔心的不是孩子吃太多,而是孩子不吃飯,因為一旦孩子對食物產生了厭倦,就很容易產生厭食症,各種各樣的病症也會隨之出現。
有些教育專家認為,經濟條件好的家庭會給孩子提供很多牛奶、肉類等高蛋白的食物,這些食物到了孩子的胃裏不需要經過脾的蠕動就會被吸收。時間一長,脾就“沒事可幹”,所以一旦吃了需要“蠕動”的食物,脾也就習慣於不運動,吃下去的東西就會不消化。假如女孩體內形成這樣的一係列惡性循環和營養不均衡,那麼隻會導致兩種結果:一是繼續想吃高蛋白高營養的東西,變成一個“小胖墩兒”;另外一個就是對食物提不起興趣,變得越來越瘦,體質下降。
因此,父母在找到女兒飲食瘦弱的這個症結之後,就要從飲食方麵來改善女兒不愛吃飯的不良習慣,增加孩子膳食的攝入量和豐富性,要讓女孩多吃麵食等碳水化合物,還有高蛋白的食品、蔬菜、水果等。當然,父母一定要科學為女兒增肥,而且要製訂符合自己女兒的科學飲食計劃,這樣才會取得好效果。
給女孩父母的建議
我國傳統醫學認為,孩子太瘦多半是因為其脾胃功能低下、氣血不足所致,而脾胃健康,氣血旺盛,孩子的身體才健康,肢體才有力。所以,父母要想讓“骨感”的女兒變得健康、美麗,就要好好調理孩子的脾胃,打開她吃飯的“胃口”。
方法一:多給瘦弱的女兒吃“五穀雜糧”
曉慕的爸爸媽媽都是很高很壯的人,但是他們的女兒卻比同齡的孩子要瘦弱矮小得多。按說在吃的問題上,他們從來沒有委屈過自己的女兒,相反他們幾乎每頓飯都有肉,而且平時隻要是這孩子想吃蛋糕和冰激淩,他們二話不說就到商店去給女兒買了,可是曉慕不但沒有變得白白胖胖的,反而又黃又瘦的,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曉慕的父母虐待自己的親生女兒呢。
後來,曉慕的奶奶從鄉下來照顧老愛生病的孫女,看到曉慕一家每天吃的東西,奶奶歎著氣說:“人家都說五穀雜糧最養人,你們這樣每天隻給孩子吃雞鴨魚肉和牛奶蛋糕,別說孩子被你們養胖了,我看是被養壞了。”於是,奶奶開始每天給曉慕煮雜糧粥,曉慕的爸爸媽媽也發現,無論是玉米粥還是小米粥,這孩子都喝得非常香,而且奶奶用玉米麵做的餅,也是曉慕最喜歡的食物,有時每頓飯都能吃一個。一段時間過後,曉慕不但臉上有了光澤,身材也豐腴了很多,就連精神也比之前好很多,也不像以前那樣愛生病了。
其實,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飲食都應該以清淡,富有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及易消化食物為主,而且對於那些油膩的燒烤油煎食品都不要多吃。父母在製訂女兒的飲食計劃時,應該把五穀雜糧巧妙地加入孩子的餐點中,而且烹調時可采用湯、粥、羹、糕等形式以利於孩子脾胃的消化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