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讓孩子不再說謊學會誠實(2 / 2)

當孩子講述真實情況時,要對他們坦誠的態度予以讚同和肯定。引導他們自己認識到說謊是可恥的。告誡孩子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和信任的基礎就是誠實。對孩子的初次說謊不能掉以輕心,盡量防止暴怒和對他們輕易地加以否定,同時要抓住這個剛剛說謊的苗頭,使之不再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當孩子感到自己不是被討論的對象時,他們會更加願意接受討論,也更能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因此,家長可以通過一些寓言的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跡來和他一起討論。

(6)和孩子一起討論處理說謊問題的方式和方法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處理說謊問題的方式和方法,這比僅僅讓孩子說聲“對不起”更有意義,它可以讓孩子明白:不是別人要懲罰他,而是他自己必須對自己的謊言負責。如果孩子想不出什麼好辦法,家長可以提供幾種方案,讓孩子選擇。

心理學研究表明,羞愧感和內疚感遠比身體的疼痛感更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和內疚是塑造孩子道德行為的有效途徑。父母可以要求孩子采取讓自己可能尷尬的措施來彌補自己的謊話,如要求孩子當眾承認自己的錯誤並道歉。要記住,你的職責是教育,而不是懲罰。

(7)關注孩子的需要

補償性說謊源於沒有得到滿足的需要。家長應該與孩子結成同盟,和孩子一起來關注、滿足合理的需要。

(8)示範誠實,家長要起榜樣作用

有時候,孩子身上的缺點可能正是我們沒有注意到的、自身存在的問題。比如,如果孩子發現自己的爸爸媽媽也常常以說謊來“爭麵子”,孩子可能會學習這種處理方式。再比如,大人粗暴地管教孩子,使孩子以說謊保護自己,大人平時哄騙孩子,“你自己乖乖地玩,一會兒媽媽給你買好吃的。”可事後說話不算數。時間長了,孩子習以為常,也就容易跟大人學,說話信口開河,不負責任,不考慮後果。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表率作用是很重要的。因此,要克服孩子身上的毛病,父母首先要檢查自己的行為方式。要言傳身教地教育孩子,認識到任何形式的不誠實都是不道德的。讓孩子深深記住,說謊是不光彩的事。隻要家長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在各個方麵嚴格要求孩子,及時進行教育和引導,是可以幫助孩子改掉說謊的毛病的。

(9)正確運用獎懲手段

讓孩子認識到謊言總會被識破,說謊隻會受到更嚴厲的懲罰。而誠實是美德,是高尚的品質,同時誠實也會減輕對過失的懲罰程度。

如果孩子還是一再地說謊,建議最好是尋求心理谘詢專家的幫助,及時地幫助孩子改掉不恰當的說謊行為,而學會正確的應對方式,促進其健康地發展。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

——莎士比亞(英國戲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