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如何讓孩子不再任性(1 / 2)

任性可以說是獨生子女的通病。孩子任性、不聽話主要表現為固執、抗拒、不服從大人管教,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等,或者表麵上答應,內心不服,總是按著自己的性子來做事情。

有時,孩子很固執地堅持做某件在大人眼裏看似不合理的事情,當大人阻止時,他不僅不會停下來,反而還變本加厲。孩子之所以會這樣做一般是出於兩方麵的原因,一是要證實“自己”的存在,這就是一種自我表現意識。二是探視父母的底線,看看父母的容忍度是多少,以決定將來自己可以做哪些事。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既要顧及孩子的自我意識,也要清楚地告訴他們父母的底線在哪裏。

由於孩子任性的表現千差萬別,因此解決任性的方法也要根據孩子的具體表現加以實施,宗旨在於給孩子提供適當的約束,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修正:

(1)習慣法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任性。家長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處處按要求做,孩子就能自覺地和大人保持一致。一旦孩子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幹什麼就都有規矩,也不會隨意提出特殊要求。

(2)預防法

任何兒童的行為都可以找到一些基本的規律,多數異常情況都發生在有特殊需求時。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規律後,當可能誘發孩子任性的條件臨近時,就做好預防工作。可以事先約法三章,提出要求。如孩子想讓父母給他買各種用品或食物,一般先說好買什麼東西,而不是孩子要什麼就隨便買什麼,最好根據實際和需要,根據孩子的願望買合適的東西,而不是完全滿足其欲望,要讓孩子懂得克製自己。

(3)激將法

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激發起他們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可以將其行為與其他表現好的孩子作比較。

(4)獎懲法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隻靠正麵教育是不夠的,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飯,父母不用多費唇舌,過了吃飯時間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不用擔心餓壞孩子,一頓兩頓不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不會有影響。在行為幹預過程中,對孩子表現比較好的方麵,進行適當的獎勵,如擁抱、口頭表揚、物質獎勵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物質獎勵不要過多、過大,否則很快就會失效。

(5)嚴格法

孩子任性往往是抓到了家長的弱點。家長越怕孩子哭,孩子越哭個沒完;家長越怕孩子滿地打滾,孩子就偏在地上滾個沒完。對於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管他怎麼哭,怎麼鬧,家長決不能有任何遷就的表示,態度要堅決,而且要堅持到底。

(6)轉移法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當孩子任性的時候,可以利用孩子易於被其他新鮮的事物所吸引的心理特點,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要做的事情上轉移開,從而改變孩子的任性行為。

(7)理解法

在情緒上表示理解,但在行為上要堅持對他的約束。如吃飯的時候,孩子忽然想起愛吃的菜今天沒有,就生氣地拒絕吃飯。即使冰箱裏有原料,母親也不應該遷就孩子給他做,應明確表示飯菜準備好了,就不應該隨便更換。如果孩子繼續鬧,可以讓他餓一頓,等他感到饑餓時,自然會找食物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