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改掉孩子自私小氣的壞習慣(2 / 2)

(2)學習贈與

可常常鼓勵孩子把舊時的物品(玩具、衣物等)贈與鄰家的弟弟、妹妹或捐給孤兒院的孩子們,也可在節日裏,讓孩子向同伴贈送禮物,從中體會愉悅的感受。另外,家長應正確給孩子以適當的鼓勵,如孩子有好玩具、好東西懂得分享時,家長應給予及時的肯定、讚許,孩子將會逐漸改掉小氣的毛病。

(3)看到孩子“小氣”行為,及時予以糾正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好吃的東西並不隻是他一個人能吃的,好玩的玩具也不是他一個人玩的,好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因為現在的家庭大多數都隻有一個孩子,很多家長隻知道把最好的都讓給孩子,孩子沒有了爭搶,也就沒有了好東西大家分享的概念,自然就不懂得什麼是大方,什麼是慷慨了。

(4)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孩子的氣量也受到父母的影響,與父母的言行和處事態度有直接的關係。因此也需要家長平時加強自身修養。家長的行為對孩子有著最直接、最持久的影響,為孩子樹立學習和模仿的榜樣,是家長的首要任務。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自己先做到慷慨待人。比如,在家裏要敬老愛幼,凡事不要斤斤計較;鄰裏要和睦相處,別人來借東西時要熱情地借給別人;主動把好吃的東西拿出來和別人分享;等等。另外,家長還可以在孩子熟悉的人群中尋找慷慨的榜樣,讓孩子在與這類夥伴的長期交往中學習慷慨。

(5)創設良好的情景,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盡量為孩子提供一些分享美好的機會,並加以正確引導。如買些糖果,請孩子分給家庭成員,與家人共同分享;遊戲時,引導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自己喜歡的玩具,讓孩子體驗共同遊戲的快樂。在這個過程中,承認應該對孩子的每一個慷慨舉動作出反饋,及時表揚,使孩子得到快慰的心理體驗,促進孩子慷慨行為的進一步發展。

在這裏,要特別引起家長注意的是,不能一味地強求孩子慷慨。如果別的孩子想玩孩子心愛的玩具,家長就強迫孩子給別人玩,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分享是一件痛苦的、不得不承擔的任務,毫無愉快或樂趣可言,不利於孩子慷慨之心的自然成長。

總而言之,依照孩子年齡發展予以引導,讓孩子學會同情與理解,成為一個肯替人著想、付出的小孩。

等到自私的幸福變成了人生唯一的目標之後,人生就會變得沒有目標。

——羅曼·羅蘭(法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