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感性生活,理性工作(2 / 3)

有一種小蟲子非常喜歡撿東西,在它所爬過的路上,隻要是能碰到的東西,它都會撿起來放在背上,最後,小蟲子被身上重物壓死了。

人不是小蟲子,可人在社會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又像極了小蟲子,隻不過背上的東西變成了“名、利、權”。人總是貪求太多,把重負一件一件披掛在自己身上,舍不得扔掉。假如你能學會取舍,學會輕裝上陣,學會善待自己,凡事不跟自己較勁,甚至學會傾訴發泄釋放自己,人就不會被生活壓趴下了。

3.用積極的態度麵對壓力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職場,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遇到各種壓力。可是壓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變為動力,就看自己如何去麵對。社會是在不斷進步的,人在其中不進則退,所以當遇到壓力時,明智的辦法是采取一種比較積極的態度來麵對。實在承受不了的時候,也不要讓自己陷入其中,你完全可以通過塗塗畫、看看書、聽聽音樂等方式,讓心情慢慢放鬆下來,再重新去麵對。到這時往往就會發現壓力其實也沒那麼大。

許多人總喜歡把別人的壓力放在自己身上。比如看到別人升職、發財,就總會煩悶,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不是自己呢?實際上,隻要你自己盡了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有些東西是急不來也想不來的。與其讓自己無謂地煩惱,不如想一些開心的事,多學一些知識,讓生活充滿更多色彩。

4.對壓力心存感激

人的一生是不會沒有一點壓力的。的確,想想並不曲折的人生道路,升學、就業、跳槽,從偏遠的鄉村走向繁華的都市……我們的每一個足跡都是在壓力下走過的。沒有壓力,我們的生活也許會是另外一個模樣。當我們盡情享受生活樂趣的時候,應該對當初讓我們曾經頭疼不已的壓力心存一份感激。

總之,生活本來就是豐富的,任何人的生活都不會一成不變的。我們需要一帆風順的快樂,但也要接受挑戰和壓力帶給我們的磨煉。

感謝生活的每一次饋贈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學會感恩,是為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致麻木,學會感恩,是為了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一個心中不知道感恩的人,是永遠不會滿足的人,也是一個不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人。

一次,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失盜,被偷去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後,忙寫信安慰他,勸他不必太在意。羅斯福給朋友寫了一封回信:“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隻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失盜絕對是不幸的事,而羅斯福卻找出了感恩的三條理由。

可見,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學習為了所失去的感恩,也就學會了接納失去的事實。不管人生的得與失,我們總是要讓自己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不再為過去掉淚,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能夠無時無刻地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和幸福。

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如果在我們的心中培植一種感恩的思想,則可以沉澱許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許多的不滿與不幸。擁有感恩的心,會讓你更加熱愛這個世界,也會讓你更加熱愛生活。擁有感恩的心,讓你明白,唯有懂得報恩的人生,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有一個名叫詹姆斯的窮苦學生,為了付學費,他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中午的時候,他覺得肚子很餓,但身上卻僅有一個銅板。於是,他便下定決心,到下一家時,向人家要餐飯吃。然而當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孩子打開門時,他卻失去了勇氣。他沒敢討飯,卻隻要求一杯水喝。女孩看出來他饑餓的樣子,於是給他端出一大杯鮮奶來。詹姆斯把牛奶喝光後,說:“應付多少錢?”而女孩卻說:“不用錢。母親告訴我們,不要為善事要求回報。”於是他道謝後,離開了那個人家。此時,詹姆斯不但覺得自己的身體強壯了不少,而且自信心也增強了起來。

數年後,那個年輕女孩病情危急,家人將她送進了醫院,正當一生們對女孩的病情束手無策時,主治醫師詹姆士來到了病房。他一眼就認出了她,他的眼中充滿了奇特的光輝。他立刻回到診斷室,並且下定決心要盡最大的努力來挽救她的性命。

經過一個多月的診治後,女孩終於起死回生,戰勝了病魔。當批價室將出院的賬單送到詹姆士醫生手中簽字時,他看了賬單一眼,然後在賬單邊緣上寫了幾個字。賬單轉送到了女孩的病房裏,女孩不敢打開賬單,因為她知道,她一輩子都可能還不清這筆醫藥費。最後她還是打開看了,醫藥費的確是一個天文數字。但在賬單邊緣上卻寫著這樣一句話:“一杯鮮奶已足以付清全部的醫藥費!”簽署人:詹姆斯醫生。女孩眼中泛濫著淚水,她心中高興地祈禱著:“上帝啊!感謝您,感謝您的慈愛,藉由眾人的心和手,不斷地在傳播著。”

一顆感恩之心,是人類心田中最真、最善、最美的種子。它發芽之後,開出愛心之花,結出智慧之果,而你的人生也將由此進入與眾不同的新世界。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感恩化做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實踐於生活中。

在生活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不忘感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親切。我們自身也會因為這種感恩心理的存在變得更加愉快和健康。感恩一切,內心才會時刻充滿溫暖,活在感恩中,人才會幸福快樂。

不要抱怨你的工作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的抱怨:“我隻拿這點錢,憑什麼去做那麼多的工作?”“我為公司幹活,公司付我一份報酬,等價交換而已。”“我隻要對得起這份薪水就可以了,多一點我都不幹。”“工作嘛,又不是為自己幹,說得過去就行了。”……許多人可能會覺得這些似曾相識的言辭好像剛剛還有人在耳邊講過,聽得多了,甚至自己還在心中有一絲絲的認同。而這種“我不過是在為老板打工”的想法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殊不知,恰恰就是這樣的句句牢騷、種種想法,使我們喪失了工作的活力與激情,收回了邁向優秀與傑出的步伐,逐漸地歸於平庸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年輕人常常抱怨公司領導對自己不公,有那麼新鮮的創意卻得不到領導的賞識。一次次的會議,自己作為普通職員沒有參加的機會,而那些衣帽鮮明的高級經理隻是動動嘴便定了他們的生死。一天,他找到一位智者,講出了自己的煩惱,智者聽後無言,領他到了海邊,智者手撿起一塊鵝卵石,拋了出去,扔到了一堆鵝卵石上。

智者問:“你能把我剛才扔出去的鵝卵石撿回來嗎?”

“我不能。”年輕人回答。

“那如果我扔下一粒珍珠呢?”智者再問,並別有深意地看向年輕人,年輕人恍然大悟。

如果你隻是一枚平淡無奇的鵝卵石,你沒有權力抱怨不被注意,因為你沒有被注意的價值。要想引起注意,要想有自己的立場和聲音,你先要站起來去為自己爭取。努力才能提升你的價值,成為“珍珠”你才能引人注意。

先埋頭做事,再說話,那時,你的話才有價值,你才能理直氣壯、擲地有聲。生活並不以你理想中的公平方式表現出來,它從來都是殘酷的,對於那些沒有成功、沒有引人注意的人。先努力生長,默默等待長大的蘑菇,你才擁有自己的價值。你有了價值,才可以爭取你想要的所有權利。所以,在任何時候,首先應該低調!

有的人眼睛總盯著自己,所以站不高看不遠;有的人無論工作在什麼環境中,總是怒氣衝天、牢騷滿腹,總是喜歡怨天尤人,也使別人無比厭煩。他們好像天生就是抱怨狂,說起話來總帶著抱怨不滿的口氣。早上一上班,就說汽車太擠,他人素質太低,然後又嫌辦公室太小,桌子太窄,網頁更新太慢,打起電話聯係業務又開始報怨生意難做、錢太難賺,誰誰不講義氣,誰誰太摳門,誰誰長得難看等等。好像自己是天下第一等的完美人士,不存在任何缺點;而別人又是渾身毛病,偏偏未如他們意痛改前非,於是指責、抱怨隨之而來,不絕於口,仿佛世界上沒有什麼能讓他們稱心如意的。他們一邊工作,一邊訴說著對工作的不滿意;一邊在完成任務,一邊埋怨,讓同事覺得他們難相處,讓上司認為他們是“刺兒頭”,結果升級、加薪的機會被別人得去,這下他們又多了一個發牢騷的話題了。這正是俗語所說的“身子被嘴賣了”。

盡管偶爾一些推心置腹的訴苦可以構築出一點點辦公室友情的假象,不過像祥林嫂般地嘮叨不停會讓周圍的同事苦不堪言。也許你把發牢騷、倒苦水看作是與同事們真心交流的一種方式,不過過度的牢騷怨言,會讓同事們感到既然你對目前工作如此不滿,為何不跳槽,去另尋高就呢?

小李對小張說:“我要離開這個公司。我恨這個公司!”小張建議道:“我舉雙手讚成你報複!破公司一定要給它點顏色看看。不過你現在離開,還不是最好的時機。”小李問:為什麼?小張說:“如果你現在走,公司的損失並不大。你應該趁著在公司的機會,拚命去為自己拉一些客戶,成為公司獨擋一麵的人物,然後帶著這些客戶突然離開公司,公司才會受到重大損失,非常被動。”小李覺得小張說的非常在理。於是努力工作,事遂所願,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後,他有了許多的忠實客戶。再見麵時小張問小李:現在是時機了,要跳趕快行動哦!小李淡然笑道:老總跟我長談過,準備升我做總經理助理,我暫時沒有離開的打算了。

其實這也正是小張的初衷。一個人的工作,隻有付出大於得到,讓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於位置,才會給你更多的機會替他創造更多利潤。

他們總是用自己理想化的模式去套生活中的現實,結果必定是事與願違。他們看問題時往往過於狹隘偏頗,隻考慮自己,不顧及其他人,凡是不對自己脾氣的,都一概予以否定。他們習慣於用放大鏡甚至是顯微鏡看人,將別人微不足道的缺點放大。正如魯迅先生曾經比喻的,一位老夫子用一枚放大鏡去看美人那嫩白的胳膊,結果卻看到了皮膚間的皺紋和皺紋間的汙泥。

這種人雖然不可恨,但很討厭,尤其是當同事心情極佳時,著實煞風景。他們成天抱怨,總是生活在愁雲慘霧中,凡事永遠向壞處看,這種萬事皆不如意的心態讓別人很難與他們產生共鳴,所以同事們對其大多采用避而遠之的策略。

哲學家說:沉默是一種成熟。思想家說:沉默是一種美德。教育家說:沉默一種智慧。藝術家說:沉默是一種魅力。科學家說:沉默是一種發明。是的,沉默是一種難得的心理素質和可貴的處世之道。

具備優勢的時候需要沉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太陽不語;自是一種光輝;高山不語,自是一種巍峨:藍天不語,自是一種高遠……人也一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取得成績的時候需要沉默。麵對成績和掌聲,成功者報以深深的一鞠躬。這是無聲的語言,是恰到好處的沉默。

遭受挫折的時候需要沉默。在失敗和厄運麵前,拭去眼淚,咬緊牙關。默默地總結教訓,然後再投入新的戰鬥,不失為上策。

等待時機需要沉默。造化總是把機會贈送給有充分準備的人。怨天尤人無濟於事,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才是可靠的。

承擔痛苦的時候需要沉默。如果親友沉浸在不能自拔的悲傷之中,此刻,無論你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那就默默地陪他度過一段時光,默默地為他做一些事情。

溝通心靈的時候需要沉默。不是隨便打斷他的話,而是善於傾聽。在傾聽中吸取智慧,彌補紕漏,建立信任,產生滿足。

用對方法做對事

工作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問題,隻要我們找對方法,就自然會選擇積極麵對,最後收獲的也就是快樂、自信與成功!

正確的方法對於我們的工作很重要。如果我們想成為一個高效能的員工,成為一個能夠卓有成效解決問題的人,我們就必須學習,真正學習到一些有用的方法,這樣才能夠做到我們想要做的。

有一個小村莊,村裏十分缺乏水源,為了解決飲水問題,村裏人決定對外簽訂一份送水合同,以便每天都能有人把水送到村子裏。村子裏有兩個年輕人,分別叫阿力和阿旺,他們願意接受這份工作,於是村裏的長者把合同同時給了這兩個人。

簽訂合同後,阿力便立刻行動起來。他每天在十公裏外的湖泊和村莊之間奔波,用兩隻大桶從湖中打水運回村莊,倒在由村民們修建的一個結實的大蓄水池中。每天早晨他都必須起得比其他村民早,以便當村民需要用水時,蓄水池中已有足夠的水供他們使用。由於起早貪黑地工作,阿力很快就開始掙錢了。盡管這是一項相當艱苦的工作,但他還是非常高興,因為他能不斷地掙錢,並且他對能夠擁有兩份專營合同中的一份感到滿意。

阿旺呢?自從簽訂合同後他就消失了,幾個月來,人們一直沒有看見過他。這令阿力興奮不已,由於沒人與他競爭,他掙到了所有的水錢。那麼,阿旺幹什麼去了?原來,阿旺做了一份詳細的商業計劃書,並憑借這份計劃書找到了4位投資者,和自己一起開了一家公司。六個月後,阿旺帶著一個施工隊和一筆投資回到了村莊。花了整整一年時間,阿旺的施工隊修建了一條從村莊通往湖泊的大容量的不鏽鋼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