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感性享受,理性超脫(3 / 3)

人生在世,對於名利一般人都是難以免俗的。今天的社會是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充溢著各種各樣炫人耳目的名利誘惑,要做到淡泊名利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鄒韜奮曾說過:“一個人光溜溜地到這個世界上來,最後光溜溜地離開這個世界,徹底想起來,名利是身外之物,隻有盡一個人的心力,使社會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

所以說,人生在世不為名利所累,就是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道德、有智慧、有勇氣的人。這樣的人總能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理智和從容的態度對待名和利,固守著人的尊嚴和人格。

大千世界,萬種誘惑,什麼都想要,會累死你,該放就放,你會輕鬆快樂一生。一個人要以清醒的心智和從容的步履走過歲月,他的精神中不能缺少淡泊。否則,他不是活得太憂鬱,就是活得太無聊。如果我們都能以淡泊的心態去看世上的一切,不計得失,不驚榮辱,我們就會活得輕鬆,活得精彩,活得有滋味!

生命隻屬於一個人的一生,也隻有一次,那麼就讓我們珍惜這一次寶貴的生命,在大自然恬靜優雅的交響樂中,淡泊名利,超脫凡塵,在平淡的人生中活出一份灑脫,活出一份恬淡,活出一份自然,活出一份精彩,為了生命的美麗,輕輕鬆鬆過好每一天吧!

功成身退,天下之道

所謂“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寶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其含義為,過分自滿,不如適可而止;鋒芒不露,勢難保長久;金玉滿堂,往往無法永遠擁有;寶貴而驕奢,必定自取滅亡。而功成名就,急流勇退,將一切名利都拋開,這樣才合乎自然法則。因為無論名或利,在達到頂峰之後,都會走向其反麵。

急流勇退,是哲人欣賞的一種明智的選擇,古人把這種勇退稱為“撤手懸崖”。劉伯溫為朱元璋平天下,治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功成之後,多次上書請求告老還鄉。1371年,朱元璋授予劉伯溫弘文館學士,封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誠意伯。劉伯溫為了免遭朝廷官場鬥爭的不測之禍,隨即上書明太祖,要求辭仕過隱居生活。原因有二:一是少年立下的報國誌得以實現,位至開國功臣之列。二是他生就這豪爽剛正、嫉惡如仇的思想性格,在為朱元璋出謀劃策時曾得罪過不少人,像宰相李善長、胡唯庸等人,就是對明太祖朱元璋,他也常常直諫不諱。因此,他想盡早從官場的旋渦中抽出身來,急流勇退。洪武四年二月,劉伯溫回到浙江青田南田山(今浙江省文成縣)故裏,在鄉間每日讀書吟詩,飲酒下棋,謝絕同一切官府來往,靜心修養,樂哉快哉。

無獨有偶。清代名臣曾國藩可謂深知官場沉浮的人,也是做官人的典範。他進士出身,在剿殺太平天國的戰爭中成為清廷的“中興名臣”。曾奉旨署湖北巡府賞戴花翎,奉署兩江總督,兼欽差大臣,功名達到頂峰。曾國藩常吟詠的格言是:“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追求的境界是:“花未全開月未圓”。55歲時,戰亂已彌,曾國藩受到加官晉爵的嘉獎,一時權傾朝野,他卻請求解除本兼各職,注銷爵位,甘當平民百姓。

可見,當退則退,這是一種明智之舉。居高思危、當退則退是哲人推崇備至的處世之道。它需要你認清時勢,不要為了逞一時之能,把事情做到極至。如果真做到那樣,就不隻是犯個過錯而已,恐怕極有可能給自己招來滅頂之禍。

曆史上,不乏因居功自傲或不甘寂寞招來殺身之禍的名將、名臣。春秋末期,勾踐滅吳之後,其謀士範蠡曾勸文種離開越王,否則必有殺身之禍,後又寫信給文種說:“我聽說天有四時,春生而冬伐;人有盛衰,泰極而否來。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道,大概隻有聖人才能做到吧!蠡雖才能低下,還能明白進退之道。高鳥已盡,良弓當藏;狡兔已死,良犬當烹。您如不忍離去,必為所害!”但文種始終不信越王會加害於己,沒有離去。勾踐大業已成,對功臣們態度逐漸冷淡起來,並且越來越疏遠他們。文種因此而心中鬱悶不樂,憂心忡忡,並且多日稱病不朝。於是有人向越王誣告文種說:文種自以為是他才使君王有今天,但不見給他加官封地,心懷怨恨,故不來朝見。勾踐開始對文種產生惡感。公元前427年的一天,越王召見文種說道:“你有陰謀兵法,克敵製勝的九術之策,今用其三,即已滅吳,還有六術在你那裏,望你能用其餘的六術輔助我前王於地下,以滅吳之前人。”於是,文種仰天歎道:“可悲呀!我悔不聽範蠡之言,而終為越王所殺!”隨即,勾踐賜劍,文種自刎而死。

曆史和現實生活告訴我們:避免禍端,必須學會放棄!放棄是為了更好地擁有。急流勇退就是一種放棄,但急流勇退並不是舍棄生活主流,急流勇退更非不食人間煙火的脫俗,而是呼喚一種率直的生活理念,一種近乎平淡卻真摯的人生態度。

人的一生所麵臨的機遇和挑戰是無窮盡的,選擇在恰當的時機做出或進或退的決策至關重要,尤其是處在激流的人生時,能夠做到勇退,確實需要驚人的勇氣和智慧。

幸福就在你身邊

幸福是每個人都向往的一種生活,但又有多少人能感覺到自己的幸福。幸福不是憑空得來的,也不要覺得幸福是順其自然就可能得到的,唯有緊抓住幸福,把握現在,才是真正的幸福。

美國教育家杜朗曾敘述過他如何尋找幸福。他先從知識裏找幸福,得到的隻是幻滅;從旅行裏找,得到的隻是疲倦;從財富裏找,得到的隻是爭鬥與憂愁;從寫作中找,得到的隻是勞累。直到有一天,他在火車站看見一輛小汽車裏坐著一位年輕婦女,懷裏抱著一個熟睡的嬰兒。一位中年男子從火車上下來,徑直走到汽車旁邊。他吻了一下妻子,又輕輕地吻了嬰兒——生怕把他驚醒。然後,這一家人就開車離去了。這時杜朗才驚奇地發現什麼是真正的幸福。他高興地鬆了口氣,從此懂得:生活的每一平常活動都帶有某種幸福。

人們總是在渴望幸福、追求幸福,卻從來不曉得幸福就在身邊,近到可以觸手可及的地方。有時,我們感覺到不幸福,隻是我們得到的太多,反而讓它們從我們身邊輕易地溜走,繼而感覺不到幸福,開始抱怨起身邊的一切。

有一個天使來到凡間,希望能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有一天,天使遇見一個農夫,農夫的樣子非常煩惱,他向天使訴說:“我家的水牛剛死了,沒它幫忙犁田,那我怎能下田工作呢?”於是,天使賜給他一隻健壯的水牛,農夫很高興,天使在他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又有一天,天使遇見一個男人,男人非常沮喪,他向天使訴說:“我的錢都被騙光了,沒有盤纏回鄉。”於是,天使送給他銀兩做路費,男人很高興,天使在他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天使遇見一個詩人,詩人年青、英俊、有才華而且富有,妻子貌美又溫柔,但他卻過得不快樂。天使問他:“你不快樂嗎?我能幫你嗎?”詩人對天使說:“我什麼也有,隻欠一樣東西,你能夠給我嗎?”天使回答說:“可以。你要什麼我也可以給你。”詩人直直的望著天使:“我想要的是幸福。”

這次把天使難倒了,天使想了想,說:“我明白了。”然後把詩人所擁有的都拿走。

天使拿走詩人的才華,毀去他的容貌,奪去他的財產,和他妻子的性命,天使做完這些事後,便離去了。

一個月後,天使再回到詩人的身邊,他那時餓得半死,衣衫襤褸地在躺在地上掙紮。於是,天使把他的一切還給他,然後,又離去了。

半個月後,天使再去看看詩人。這次,詩人摟著妻子,不住向天使道謝,因為,他得到幸福了。

幸福就是這樣,當我們苦苦地追求時,往往卻遭遇到痛苦。然而,當我們輕鬆愉快地活著時,卻發現幸福時刻圍繞在我們身邊。其實,幸福可以很簡單,簡單到我們都忽略了它的存在!隻要能夠把握住你現在擁有的,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很久以前,有個年輕勇士出海航行,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旅途中看到一個海島,島上有座雄偉的城堡,於是他下船來到島上。城堡裏有著數之不盡的財寶,還住著一位美麗的公主,如果勇士肯留下來定居,公主就嫁給他。但這位勇士沒有留下,他相信前方的旅途中會有更大的幸福在等著他。

又經過長久的航行,他來到了第二個海島,島上的城堡比上一個海島的城堡更大,更加富麗堂皇。城堡的國王熱情地邀請勇士留下,願意把自己的無數的寶藏和公主全交給他。看著比上一海島的更多的財富和更美麗動人的公主,勇士有些心動,但是他還是沒有留下,他堅信前方會有更好的。

終於他來到了一個更大的島嶼,城堡位於島的中央,比前兩個城堡都要高大。勇士激動的推開了城堡的大門。但迎接他的不是數不清的財寶和美麗的公主,而是一個邪惡醜陋的巫婆。巫婆用法術控製了他,強迫他做苦工,每天都過著苦不堪言的生活。他很後悔沒有珍惜前麵的幸福,可時光不會倒流。

在尋找幸福的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是百折不撓的勇士,但有時,卻由於我們的過分執著和貪婪,使幸福一次一次地與我們擦肩而過。其實,幸福可以很簡單,就在你我的身邊,隻是我們一直都身在福中不知福。要想一直過得幸福,就要學會感受幸福,不要讓我們的感官麻痹了,失去對幸福的敏感。我們需要認真地、感激地、寬容地對待人生和品味生活。要知道,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隻有那些善於抓住幸福的人才懂得什麼是幸福,才知道如何去體味。

不要自尋煩惱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煩惱,我們也常被這些煩惱所困擾。其實,煩惱是不存在的,都是我們自己找的。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把一些事情看開些,不要想得太遠,自然就不會有所謂的煩惱了

有信者問趙州從諗禪師:“佛陀有煩惱嗎?”

趙州:“有!”

信者:“那怎麼會呢?佛陀是解脫的人,怎麼會有煩惱呢?”

趙州:“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得度。”

信者:“假如我修行得度了以後,佛陀有煩惱嗎?”

趙州:“有!”

信者:“我既已得度了,佛陀為什麼還有煩惱呢?”

趙州:“因為還有一切眾生!”

信者:“一切眾生,當然無法度盡,那麼佛陀永遠都在煩惱之中而無法超越了?”

趙州:“已經超越,已無煩惱。”

信者:“眾生既未度盡,佛陀為什麼又不煩惱呢?”

趙州:“佛陀自性中的眾生都已度盡。”

信者於言下似有所悟。

人生在世孰能無煩惱,縱使一時逃避了,最後仍要麵對。所以不要抱怨生活對你不公平,讓你飽受煩惱之苦,因為每個人都有煩惱,不過是內容不同罷了,沒有程度的差別。

人生在世,憂慮與煩惱有時也會伴隨著歡笑與快樂的。正如失敗伴隨著成功,如果一個人的腦子裏整天胡思亂想,把沒有價值的東西也記存在頭腦中,那他或她總會感到前途渺茫,人生有很多的不如意。所以,我們很有必要對頭腦中儲存的東西,給予及時清理,把該保留的保留下來,把不該保留的予以拋棄。那些給人帶來諸方麵不利的因素,實在沒有必要過了若幹年還值得回味或耿耿於懷。這樣,人才能過得快樂灑脫一點。

有一個老人非常喜歡留胡子,花白的胡子足有一尺長。老人以自己的胡子感到自豪,沒事的時候就喜歡梳理自己的胡子。有一天,老人在門口曬太陽,過來一個小朋友歪著腦袋看了一會兒,問他:“老爺爺,你這麼長的胡子,晚上睡覺的時候,胡子是放在被子裏麵呢?還是放在被子外麵?”

老人一時答不上來。晚上睡覺的時候,老人就想起了小孩的問他的話。他先把胡子放到被子外麵,覺得不舒服;他又把胡子放到被子裏麵仍然覺得難受。

這樣老人一會兒把胡子拿出來,一會兒又把胡子放進去,一整夜他都沒有睡,一直在想:以前睡覺的時候,胡子到底是怎麼放的。過了幾天,老人剃去了胡子。

人生是有許多煩惱的,這個不消細說。但還是有一種不得不說就是自尋煩惱。就如同故事裏的老人,胡子因為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孩子的天真問題,竟被割去。憂從何來?憂從心來。胡子剃去了還會有別的煩惱。

其實,每個人都曾有過煩惱或正在經曆煩惱,事實上,這些煩惱都是我們自找的。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一次,幾位同學去拜訪大學時的老師。老師問他們生活得怎麼樣。一句話勾出了大家的滿腹牢騷,大家紛紛訴說著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壓力大呀,生活煩惱多呀……一時間,大家仿佛都成了上帝的棄兒。

老師笑而不語,從房間裏拿出許許多多的杯子,擺在茶幾上。這些杯子各式各樣,有瓷器的,有玻璃的,有塑料的,有的杯子看起來高貴典雅,有的杯子看起來粗陋低廉……老師說:“都是我的學生,我就不把你們當客人看待了。你們要是渴了,自己倒水喝吧。”

同學們說得已經口幹舌燥了,便紛紛拿了自己中意的杯子倒水喝。等他們手裏都端了一杯水時,老師講話了,他指著茶幾上剩下的杯子說:“大家有沒有發現,你們挑選去的杯子都是最好看最別致的杯子,而像這些塑料杯就沒有人選中它。”他們並不覺得奇怪,誰都希望手裏拿著的是一隻好看的杯子。

老師說:“這就是你們煩惱的根源。大家需要的是水,而不是杯子,但我們有意無意地會去選用好的杯子。這就如我們的生活――如果生活是水的話,那麼,工 作、金錢、地位這些東西就是杯子,它們隻是我們用來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杯子的好壞,並不能影響水的質量,如果將心思花在杯子上,你哪有心情去品嚐水的苦甜,這不是自尋煩惱嗎?”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生活中,很多人往往會自尋煩惱,自己給自己套上枷鎖,從而搞得自己疲憊不堪。我們應該學會解除這些束縛,給自己減壓,從而讓自己活得輕鬆,活得快樂。學會遺忘,用理智過濾去自己思想上的雜質,保留真誠的情感,它會教你陶冶情操。隻有善於遺忘,才能更好地保留人生最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