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感性放縱,理性自控(3 / 3)

李葉之所以會苦惱,就因為患了“猜疑”這一不良心理疾病。從心理學上講,猜疑是由不信任而產生的一種懷疑心理,十分有害。猜疑是一個可怕的心理誤區,因為猜疑會破壞人與人之間最寶貴的東西——信任,引起對方的反感和抵觸,這就暗藏著彼此關係破裂的危險。它像一片陰暗的沼澤地,使人越陷越深,甚至失去理智。猜疑會增加思想壓力,打破心理平衡,使人陷入惴惴不安之中,天長日久可以導致心理崩潰。猜疑,不但是對對方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缺乏信心的表現。

培根曾說過:“猜疑之心猶如蝙蝠,它總是在黃昏中起飛。這種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亂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敵友,從而破壞你的事業。” 。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人因為猜疑疏遠了朋友,中斷了友誼,甚至毀掉事業。

範增是項羽得力謀士,許多次,劉邦的計謀都被他識破,劉邦要打敗項羽,首先想到的就是除掉範增,在陳平的協助下,劉邦導演了一次反間計。當楚漢兩軍在滎陽相持不下時,項羽為了打敗劉邦,便借議和為名,派遣使者入漢,順便探察漢軍的虛實。陳平聽說楚國使者要來,正中下懷,便和劉邦布好圈套,專等楚國使者上鉤。

楚國使者進入滎陽城後,陳平將他帶入會館,留他午宴。兩人靜坐片刻,一班仆役將美酒佳肴擺好。陳平問道:“範亞父(範增)可好!是否帶有亞父手書?”楚國使者一愣,突然明白了是怎麼回事,正色道:“我是受楚王之命,前來議和的,並非布亞父所派遣。”

陳平聽了,故意裝作十分驚慌的樣子,立即掩飾說:“剛才說的是戲言,原來是項王使臣!”說完,起身外出,楚國使者正想用餐,不料一班仆役進來,將滿案的美食全部抬出,換上了一桌粗食淡飯,楚國使者見了,不由怒氣上衝,當即拍案而起,不辭而別。

回到楚營後,使者立即去見項羽,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添油加醋地告訴了項羽,並特別提醒項王,範增私通漢王,要時刻注意提防。

其實,陳平的反間計並不高明,如果稍微考慮一下,就不難找出其中的破綻,隻是項羽寡斷多疑,加之性格剛愎自用,自然也就不會想到這些。

項羽聽後,憤恨地說道:“前日我已聽到關於他的傳聞,今日看來,這老匹夫果然私通劉邦。”當即就想派人將範增拿來問罪,還是左右替範增勸解,項羽這才暫時忍住,但對範增已不再信任。

範增一直對項羽忠心耿耿,他心無二用,對此事一無所知,一心協助項羽打敗劉邦。他見項羽為了議和,又放鬆了攻城,便找到項羽,勸他加緊攻城。項羽不禁怒道:“你叫我迅速攻破滎陽,恐怕滎陽未下,我的頭顱就要搬家了!”範增見項羽無端發怒,一時摸不著頭腦,但他知道項羽生性多疑而剛愎,不知又聽到了什麼流言,對自己也產生了戒心。

範增想起自己對項羽忠心耿耿,一心助楚滅漢,他不僅不聽自己的忠言,反而懷疑自己,十分傷心。他再也耐不住了,便向項羽說道:“現在天下事已定,望大王好自為之。臣已年老體邁,望大王賜臣骸骨,歸葬故土。”說完,轉身走出。項羽也不加挽留,任他自去。

項羽之所以失去了一個得力的謀士,就是吃了猜疑的虧,猜疑實在是害己又殃人。對成功路上艱難跋涉的追求者來說,猜疑是一個隨時可能吞沒你整個宏偉事業的陷阱。

猜疑是人性的弱點之一,曆來是害人害己的禍根,是卑鄙靈魂的夥伴。一個人一旦掉進猜疑的陷阱,必定處處神經過敏,事事捕風捉影,對他人失去信任,對自己也同樣心生疑竇,損害正常的人際關係。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要減少猜疑,學會信任別人。少一份猜疑,多一份信任,成功的道路就會在你的腳下。

欲掌控人生先掌控習慣

常言道:習慣成自然。習慣一旦形成,就會成為一種定型性的行為,就會變成人的一種自覺需要,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命運。好的習慣使人立於不敗之地,壞的習慣把人從成功的巔峰拉下來。

有個時期,美國第一富豪蓋蒂的香煙抽得很凶,有一天,他度假開車經過法國,那天正好下著大雨,地麵特別泥濘,開了好幾個鍾頭的車子之後,他在一個小城裏的旅館過夜。吃過晚飯後他回到自己的房裏,很快便入睡了。

蓋蒂清晨兩點鍾醒來,想抽一支煙,打開燈,他自然地伸手去找他睡前放在桌上的那包煙,發現是空的。他下了床,搜尋衣服口袋,結果毫無所獲。他又搜索他的行李,希望在其中一個箱子裏能發現他無意中留下的一包煙,結果他又失望了。他知道旅館的酒吧和餐廳早就關門了,心想,這時候要把不耐煩的門房叫過來,太不堪設想了。他惟一能得到香煙的辦法是穿上衣服,走到火車站,但它至少在六條街之外。

情景看起來並不樂觀,外麵仍下著雨,他的汽車停在離旅館尚有一段距離的車房裏。而且,別人提醒過他,車房是在午夜關門,第二天早上六點才開門。這時能夠叫到計程車的機會也將等於零。

顯然,如果他真的這樣迫切地要抽一支煙,他隻有在雨中走到車站,但是要抽煙的欲望不斷地侵蝕他,並越來越濃厚。於是他脫下睡衣,開始穿上外衣。他衣服都穿好了,伸手去拿雨衣,這時他突然停住了,開始大笑,笑他自己。他突然體會到,他的行為多麼不合邏輯,甚至荒謬。

蓋蒂站在那兒尋思,一個所謂的知識分子,一個所謂的商人,一個自認為有足夠的理智對別人下命令的人,竟要在三更半夜,離開舒適的旅館,冒著大雨走過好幾條街,僅僅是為了得到一支煙。

蓋蒂生平第一次認識到這個問題,他已經養成了一個不可自拔的習慣。他願意犧牲極大的舒適,去滿足這個習慣。這個習慣顯然沒有好處,他突然明確地注意到這一點,頭腦便很快清醒過來,片刻就作出了決定。

他下定決心,把那個依然放在桌上的煙盒揉成一團,放進廢紙簍裏。然後他脫下衣服,再度穿上睡衣回到床上。帶著一種解脫,甚至是勝利的感覺,他關上燈,閉上眼,聽著打在門窗上的雨點。幾分鍾之後,他進入一個深沉、滿足的睡眠中。自從那天晚上後他再也沒抽過一支煙,也沒有抽煙的欲望。

蓋蒂說,他並不是利用這件事來指責香煙或抽煙的人。常常回憶這件事,僅僅是為了表示,以他的情形來說,被一種壞習慣製服,已經到了不可救藥的程度,差一點成為它的俘虜!

習慣是所有偉人們的“奴仆”,也是所有失敗者的“幫凶”。偉人之所以偉大,得益於習慣的鼎力相助,失敗者之所以失敗,習慣同樣責不可卸。由此可見,習慣對於我們的一生,是多麼重要。

我們知道,常常做一件事就會成為習慣,而習慣的力量是很可怕的。我們每個人都受到習慣的束縛。習慣是由一再重複的思想和行為所形成的。有些自以為聰明的人總是不在意自己的壞習慣,結果弄的自己狼狽不堪。因此,隻要能夠掌握思想,養成正確的習慣,我們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

李嘉誠在茶樓當夥計的時候,每天都把鬧鍾調快10分鍾,定好響鈴,最早一個趕到茶樓。後來,他一直將這一習慣保留了大半個世紀。而在今天,大家都知道,李嘉誠的手表永遠比別人的快10分鍾,,早已成了商界交口讚譽,津津樂道的美談。正是因為這種良好的習慣,才使李嘉誠獲得今天的成功。

好的習慣可以使你走向成功,而壞的習慣容易耽誤一生。一個人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但並不是不可改變的,隻要摒棄壞習慣,培養好習慣,我們就能把握住自己的命運。

蕭伯納是英國傑出的戲劇作家、世界著名的幽默大師、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正是由於他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他的一生才過得成功並快樂。蕭伯納享年94歲,他不僅才思敏銳,有“當代人中最清楚的頭腦”,還有著可與著名運動員相媲美的強健體質。

蕭伯納少年時代,其父就對他說:“孩子,要以我為前車之鑒,我幹的事你都不要效仿!”原來,他的父親喜歡亂吃東西,一頓飯吃很多的肉,喝很多的酒,並且整天抽煙,又不愛活動。他聽從了父親的教導,從小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吸煙、不喝酒。蕭伯納成名之後,財富如潮水般地湧來,但他卻毫不奢侈。在服裝方麵,蕭伯納講究的是整潔、舒適、方便,從不追求華麗,不趕時髦,而且總喜歡穿棉織物品。

蕭伯納一生都堅持鍛煉。每天很早起床,天天堅持洗冷水浴、遊泳、長跑、散步,他還喜歡騎自行車、打拳。在70多歲時,他曾與當時世界著名的運動家、美國人丹尼同住在波歐尼島上的一家旅館,每天兩人過著一樣的生活:起床後洗冷水澡,接著遊泳,然後躺在海邊沙灘上進行日光浴。午後,他們還一塊去長途散步。

蕭伯納在談到良好的生活習慣時說:“衛生並不能治療疾病,但能防止疾病,如果一個人過著合理的生活,安排適當的食物,就不至於生病。如果能夠數十年孜孜不倦地堅持身心鍛煉,保持樂觀的態度,就一定能保持身心的健康,並且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由此可見,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長期的生活裏逐漸形成的,培養好習慣,改掉壞習慣,隻需做好三步即可。首先要分清哪些是好習慣,那些是壞習慣。這件事是最容易的,每個人心裏都清楚得很。其次是你是否想改變。這是一個比較令人頭疼的問題,因為絕大多數人害怕改變,喜歡安於現狀。盡管他們有時對現狀不滿,但如果真的讓他做出行動,他就會退縮。你要記住,如果你不想改變,那你就隻能看著別人成功,而你卻原地不動。最後要行動起來。對於已有的好習慣要繼續保持,對於壞習慣要堅決改掉,對於不具備的好習慣要悉心培養。可以先從小事做起,循序漸進。如赴約時,至少要提前五分鍾到達;如當你決定做一件事時,就應該立刻行動起來……

我們想要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和生活的樂趣,我必須明白習慣的力量是如何的強大。我們必須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應時時警惕,去除那些危害我們生活的壞習慣。

丟掉可怕的虛榮心

虛榮心是人類一種普通的心理狀態,無論古今中外,無論男女老少,窮者有之,富貴者亦有之。它深藏在人的心靈深處,是一種肮髒的汙垢,是一個需要摘除的毒瘤。心理學上認為,虛榮心是自尊心的過分表現,是為了取得榮譽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現出來的一種不正常的社會情感。

受虛榮驅使的人,隻追求表麵上的榮耀,不顧實際條件去求得虛假的榮譽。有人說虛榮心是一種扭曲的自尊心,死要麵子、打腫臉充胖子,這就是對虛榮心的生動描述。

男孩和女孩是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

有一天,男孩女孩牽著手去逛街。當經過一家首飾店門口時,女孩一眼看見了擺在玻璃櫃中裏的那條心形的金項鏈。女孩心想:我的脖子這麼白,配上這條項鏈一定好看。男孩看見了女孩眼中的那依依不舍的目光,他摸摸自己的錢包,臉紅了,拉著女孩走開了。

幾個月後,女孩的20歲生日到了。在女孩的生日宴會上,男孩喝了很多酒,才敢把給女孩的生日禮物拿出來,那正是女孩心儀的那條心形的金項鏈。女孩高興地當眾吻了一下男孩的臉。過了半晌,男孩才憋紅著臉,搓著手,囁嚅地說:“不過,這、這項鏈是……銅的……”男孩的聲音很小,但客廳裏所有的客人都聽見了。女孩的臉驀地漲得通紅,把正準備戴到自己那白皙漂亮的脖子上的項鏈揉成一團隨便放在了牛仔褲的口袋裏。“來,喝酒!”女孩大聲說,直到宴會結束,女孩再也沒看男孩一眼。

不久後,一個男人闖進了女孩的生活。男人說,他什麼也沒有,隻有錢。當他把閃閃發光的金首飾戴到女孩身上時,同時也俘虜了女孩那顆愛慕虛榮的心。他們很快便在外麵租了一間房子同居了。男人對女孩百依百順,女孩暗暗慶幸自己在男孩和男人之間的選擇。對於女孩來說,那真是一段幸福的日子。

但是好景不長,在女孩發現自己懷孕了的同時,也發現男人失蹤了。當房東再一次來催她繳房租時,她隻得走進了當鋪,把自己所有的金首飾擺在了櫃台上。老板眯著眼睛看了一眼說:“你拿這麼多鍍金首飾來幹什麼?”女孩一下子愣住了。接著老板的眼睛一亮,扒開一堆首飾,拿出最下麵的那條項鏈說:“嗯,這倒是一條真金項鏈,值一點錢。”女孩一看,這不正是男孩送她的那條假金項鏈嗎?當鋪老板把玩著那條心形的項鏈問:“喂,你打算當多少錢”女孩忽然一把奪過那條項鏈就走了。

可見,虛榮,是人生的一記暗傷。輕者,累及一時;重者,痛苦一生。太愛慕虛榮,不是自己為自己增光,而是自己給自己添累。

在虛榮心的驅使下,人往往隻追求麵子上的好看,不顧現實的條件,最後造成危害。因此,虛榮心是要不得的,應當把它克服掉。

做人起碼要誠實、直正,絕不能為了一時的心理滿足,不惜用人格來換取。有的少女為了滿足物質的追求,犧牲自己最寶貴的貞操,是值得深思的。隻有把握住自尊與自重,才不至於在外界的幹擾下失去人格。

其實,一個人的需要應當與自己的現實情況相符合,否則就要通過不適當的手段來獲得滿足,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達到自尊心的滿足就產生的虛榮心。因此,有的人說虛榮心是一種歪曲了的自尊心是有一定道理的。

愛慕虛榮的查理夫婦一直都向往一種自命不凡,高人一等的生活方式。

這天,夫婦二人去參加一個上層人士舉辦的酒會,在漫無邊際的閑聊中,話題轉到了莫紮特。

“一個絕對的音樂天才!才華橫溢,無人能及!”有人簡練地評價道。

加入這種對名人品頭論足,陽春白雪的討論是查理夫人一生的夢想。於是,她不失時機卻又故作輕描淡寫地說道:“噢,莫紮特,我非常同意您的見解,我喜歡他這個人,也許你們不敢相信,今天早晨我還在21路車站和他聊了幾句,他正要去音樂廳客串一場演出,上車之前他還禮貌地向我道了別,真是一個非常懂禮節的人。”

查理夫人的話音一落,周圍便頓時安靜了下來,大家都輕蔑地看著她。

查理覺得自己蒙受了巨大的恥辱,他走到查理夫人麵前,略帶慍怒地耳語道:“我們現在就走,快穿上你的外套,我們得趕快離開。”

駕車回家途中,查理一言不發。

“查理,你是不是生氣了?”查理夫人打破沉默。

“噢,是嗎?你終於注意到了?”查理用嘲諷的口吻說道,“你今天讓我丟盡了麵子!你看見莫紮特坐21路車去音樂廳了?你這個自以為是的傻瓜!誰都知道21路車根本就不路過音樂廳!”

有時,人們為了自己可憐的虛榮心,通過炫耀、顯示、賣弄等不正當的手段來獲取榮譽與地位,但結果往往是弄巧成拙。虛榮心很強的人往往是華而不實的浮躁之人。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說: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他的話雖然未必全對,但至少反映了相當一部分生活的真實。讓我們用實事求是的武器,去戰勝虛榮心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