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夢想
每個人小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對於自己來說偉大的夢想,似乎有些不切實際,但是他們都曾經想過,夢過。這實際上是一種追求,一種對美好未來的向往。正是基於這種追求和向往,人們從前的種種夢想,今天都變成了現實。
在人類發展的史上,最有貢獻、最有價值的人,就是那些目光遠大、富有夢想,並有能力將它們實現的人。他們運用智慧與知識,把人類從愚昧無知中解救出來。
史蒂芬孫隻是一個貧窮的礦工,但他有著一個製造火車機車的美麗夢想,並努力使之變成了現實,使人類能更加便捷地在各地之間往返,運輸能力也空前地提高。
愛迪生是一個公認的笨孩子,教育程度又低,但他有一個夢想,希望晚上也能像白晝一樣光明,於是,他發明了電燈。現在,整個人類都受其恩惠。
以前,孤獨的船隻在遠航行時,一旦遇到災變,常求救無門。人們夢想這種情況下有一天可以改變。馬可尼讓這個驚人的夢想實現了,他發明了無線電,由此拯救了千萬生靈。
夢想在不斷地改變著世界,但有些人隨著年齡的成長卻又逐漸地失去了曾有的夢想。或許你會說現實太殘酷,或許你會說夢想太遙遠,或許你會說自己能力不夠……有太多的或許,但這些都不是你放棄夢想的理由。
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夢想,沒有夢想的人生是可悲的。斯蒂芬·霍金曾說:如果一個人沒有夢想,無異於死掉。因為我有夢想,所以我活著!夢想具有神奇的能力。人一旦有了夢想,即使前方荊棘密布,也難以阻擋他前進的腳步。
英國一個叫做布羅迪的幼兒教師,他在整理舊物時,發現了一遝練習冊,那是皮特金幼兒園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題目是:《未來我是……》。
布羅迪隨手翻了幾本,很快便被孩子們千奇百怪的自我設計迷住了。比如,有個叫彼得的小家夥說自己是未來的海軍大臣,因為有一次他在海裏遊泳,喝了3升海水都沒被淹死。還有一個說,自己將來必定是法國總統,因為他能背出25個法國城市的名字。最讓人稱奇的是一個叫戴維的小盲童,他認為,將來他肯定是英國的內閣大臣,因為在英國還沒有一個盲人進入內閣。總之,31個孩子都在作文中描述了自己的未來。
布羅迪讀著這些作文,突然有一種衝動,何不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孩子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前的夢想?
一年後,布羅迪手裏僅剩下戴維的作文本。他想,這個人也許是死了。畢竟50年了,50年間是什麼事都會發生的。
就在布羅迪準備把這個本子送給一家私人收藏館時,他收到了內閣教育大臣布倫克特的一封信,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孩子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們保存著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不需要那個本子了,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就一直在我的腦子裏,從未放棄過。50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經實現了那個夢想。”
可見,夢想是深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最深切的渴望,是人們成就事業的原動力,夢想能激發人們生命中的全部潛能。夢想不是理性的計算,夢想是人的一種情緒狀態,這種情緒的狀態是以熱情的方式展現的。這種熱情可以讓人創造出無法想象的奇跡。所以,人要有夢想。無論你的夢想有多遙遠,隻要你認識到它對你的重要性,每天努力一點點,你就會離它越來越近。即便有些夢想不能實現,但它會像一展明燈指引著你的人生方向。
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一個夢想,如果沒有,請盡快尋找你的夢想吧。如果有夢想,那快朝著你夢想的方向行進吧。
有夢想就會出現奇跡
追求夢想是一股衝動,因為她會讓人變得無所畏懼。為了心中的那份對夢想實現的信念,人似乎擁有了無窮無盡的動力,即使前麵是萬丈深淵也有跨過去的勇氣!
人不能沒有夢想,試想:你連想都不敢想的事,那你會去做嗎?在一般情況下,一個人所做的事是不會超過他的夢想的。所以夢想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需的。特別是對於那些不滿足現狀、胸懷大誌的人來說,你就更應該給自己的人生製定一個遠大的目標,然後努力地去拚搏,逐步地向目標逼近。
在田納西州的曼徹斯特,約翰·坦菁登度過了他的高中時代。在這裏,他萌發了自己的夢想:希望有朝一日要成為一家大公司的首腦。這個十七歲的男孩,從此開始了為他的夢想而努力。
進入耶魯大學後不久,約翰的眼界更加開闊了,他的興趣就從經營一般企業轉移到研究評估公司財務之上。沒想到不幸卻在這時降臨到他的頭上,大學二年級時,他的父母無法再繼續供他念書了,約翰陷入了兩難的選擇,或者休學就業,或者半工半讀。這樣的選擇,得對約翰來說非常困難,但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決定無論如何都要堅持到畢業。
毫無疑問,約翰最後他做到了。他不但利用獎學金及一份兼職工作解決了學費與夥食費的問題,而且每學期都有優異的成績。三年後,約翰除獲得經濟學士的學位外,同時還獲得著名的路德獎學金,並以極其優異的成績畢業。以後的兩年,他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攻讀碩士。此行對於他將來從事財務經營有很大的影響。
畢業後,約翰前往紐約,正式開始追求自己的目標。他一開始就進入了一家頗具規模的證券公司,他在裏麵的職位為投資谘詢部辦事員。
不久,約翰得知一家公司正在征聘年輕上進的財務經理。他認為這家公司可使他進一步學到許多有關財務經營方麵的東西,便前往這家公司應征。很順利的,他進入了這家公司,並且一幹就是4年。4年以後,這家公司的業務發展非常未定,約翰他表現也不錯,但是他為了心中的夢想,他又開始懷念起老本行了。於是,一咬牙,他又回到早先的那家公司工作,並等待機會。
當約翰28歲那年,他不得不又一次麵臨重大的選擇。公司有一名資深職員即將退休,這個人擁有8個相當有實力的客戶,欲以5000美金出讓。5000美金相當於約翰的全部財產,若此舉失敗,他將會變得一貧如洗。而且,這些客戶頂下來之後,能不能留住還是問題。
這時,早年的夢想撞擊著約翰的心扉,他一心想自立門戶的野心戰勝一切,他接下這8名客戶,並且立即前往拜訪,坦率而誠摯地向他們說明自己的理想與計劃,客戶們皆被他的熱情與直串感動了,都表示願意留下觀察一段時間。
在最初的兩年裏,約翰非常艱難,公司的經營狀況不佳。但他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夢想,反而越來越高地要求公司的服務品質。在他的不斷努力下,終於苦盡甘來,公司業務開始蒸蒸日上,客戶也顯著增加,約翰自立的夢想終於落實在現實生活中。
今天,約翰已經是一家投資谘詢公司的總裁,擁有將近一億美元的資產,並兼任某大型互助銀行的常務董事及數家公司董事。於是,一名十七歲高中生的夢想在不到四十歲便實現了!
可是,執著於對夢想的追求,約翰一步步艱難的度過了種種危機,終於,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的夢想成真了。
生活的奇跡來源於我們自己的夢想,在不斷地讓我們的夢想成真的時候,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堅定的做下去,永不放棄。
夢想是人生得以飛翔的翅膀,是人生堅持不懈的力量,是人生磨難時的信心仰望,是人生低穀時的堅強守。隻有有夢想的人,才能穿越人生的風雨和滿路的荊棘,順利抵達燦爛與絢麗的人生巔峰。
貧窮也能孕育出寶貴的財富
世界上沒有什麼貧窮,隻有財富。因為貧窮能夠激發人的鬥誌,產生出人頭地的願望。許多成功者都是吃盡了苦中苦的窮人,但他們卻憑著一股對窮苦的忍勁和韌性,最終成為人中之傑。所以,貧窮是我們努力奮鬥的動力。
日本歌手千昌夫,如今也是一位在夏威夷毛伊島有幢豪華飯店的實業家。他在兄弟三人之中排行老二,小學三年級時父親病故,全家人以母親的積蓄勉強維持生計。但因為實在太窮無支付電費,常常被停電。沒辦法,全家人隻好靠蠟燭照明。即使是現在,他每當看到蠟燭,眼前就浮現當年貧困生活的情景,曆曆在目。所以,據說他甚至討厭看到餐桌上的蠟燭。
千昌夫初中畢業升入高中,心裏仍舊充滿著貧困艱辛的感覺。這種感覺,促使他產生渴望獲得成功的雄心。高中二年級春假的一天,他獨自一人乘夜間列車離家出走,以做歌手為目標直奔東京。之後,他拜作曲家遠藤實宅為師,曆經磨難與痛苦,終於成為如今風靡全國乃至世界的歌手。
可見,貧窮的境況下,造就了人們改變貧窮的誌向和勇氣。一個人如果想方設法努力奮鬥,付出了勞動、精力、誠實和勤儉,就能改善自己的處境。
貧窮,並非一事無成,更不代表永遠不會成功,它僅僅是物質上暫時匱乏的一種符號。對自己的窮困處境,不僅不要悲歎自己生存艱難,相反,還應抱有喜悅之心,做到窮不失誌。
貧窮能夠磨礪人的智慧,能夠淨化人的道德,振奮人的精神。鑽石越硬,光彩越耀眼,要將其光彩顯出來所需的磨礪也越多。隻要擁有成功的信念,即使身無分文,也照樣可以白手起家。
福勒出生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一個貧困的黑人家庭,他在5歲時就開始勞動。福勒的大多數夥伴都是佃農的孩子,他們都很早就參加勞動。這些家庭認為貧窮是命運的安排,因此,並不要求改善自己的生活。
小福勒有一點與其他小朋友不同:他有一位不平常的母親,母親不肯接受這種僅夠糊口的生活。她時常對兒子說:“福勒,我們不應該貧窮。我不願意聽到你說:我們的貧窮是上帝的意願。我們的貧窮不是上帝的緣故,而是因為你的父親從來就沒有產生過致富的願望。我們家庭中的任何人都沒有產生過出人頭地的想法。”
“沒有人產生過致富的願望”,這個觀念在福勒的心靈深處刻下深深的烙印,以至改變了他整個的人生。他決定把經商作為生財的一條捷徑,最後選定經營肥皂。於是,他挨家挨戶出售肥皂達12年之久。
後來他獲悉供應肥皂的那個公司即將拍賣出售。福勒很想把它買下,他依靠自己在多年經營活動中樹立的良好信譽,從朋友那裏借了一些錢,又從投資集團那裏得到了幫助,籌集到11.5萬美元,但還差1萬美元。當他漫無目的地走過幾個街區後,看到一家承包事務所的窗子裏還亮著燈。福勒走了進去,看見寫字台後麵坐著一個因深夜工作而疲憊不堪的人,福勒直截了當地對他說:“你想掙1 000美元嗎?”這句話嚇得這位承包商差一點倒下去,“想,當然想。”
“那麼,請你給我開一張1萬美元的支票,當我還這筆借款的時候,將另付出1 000美元利息給你。”當福勒離開這個事務所的時候,口袋裏已經有一張1萬美元的支票。
後來,他不僅得到那個肥皂公司,而且還在其他7個公司和一家報館取得了控股權。當有人與他一起探討成功之道時,他就用母親多年以前所說的那句話回答:“我們是貧窮的,但不是因為上帝,而是我們從來沒有想到致富。”
可見,貧窮能夠讓我們明白自己的劣勢,清醒自己的處境,認真估算好自己的能力。那麼,我們在麵臨著許多的機會麵前,我們就不會輕易讓它從身邊滑過去,就能夠取得許多個成功和豐收。
貧窮雖然不能給人帶來任何利益,但能磨煉人的品性、意誌。許多人憑借這些來衝破困境、阻力,打開一條從沒有人打開過的通往成功之路。安德魯·卡內基說:“一個年輕人最大的財富莫過於出生於貧窮之家。”貧窮本是困厄人生的東西,但經過奮鬥而脫離貧窮,便是無上的快樂。
在希望中看到光明
希望是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燈,是浩瀚大海上的航向標,是茫茫黑夜裏的北鬥星。人生不能沒有希望,所有的人都是生活在希望當中的,有希望的人生才能一路充滿溫暖的陽光。
從前,有一老一小兩個相依為命的瞎子,每日裏靠彈琴賣藝維持生活。一天,老瞎子終於支撐不住病倒了。他自知不久將離開人世,便把小瞎子叫到床頭,緊緊拉著小瞎子的手,吃力地說:“孩子,我這裏有個秘方,這個秘方可以使你重見光明。我把它藏在琴裏麵了,但你千萬記住,你必須在彈斷第一千根琴弦的時候才能把它取出來,否則,你是不會看到光明的。”小瞎子流著眼淚答應了師父。老瞎子含笑離去。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小瞎子將師父的遺囑銘記在心,不停地彈啊彈,將一根根彈斷的琴弦收藏著。當他彈斷第一千根琴弦的時候,少年小瞎子已到垂暮之年,變成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他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雙手顫抖著,慢慢地打開琴盒,取出秘方。
然而,別人告訴他,那是一張白紙,上麵什麼都沒有。淚水滴落在紙上,他笑了。
很顯然,老瞎子騙了小瞎子。但這位過去的小瞎子如今的老瞎子,拿著一張什麼都沒有的白紙,為什麼反倒笑了?因為就在他拿出“秘方”的那一瞬間,突然明白了師父的用心。雖然是一張白紙,但是他從小到老彈斷了一千根琴弦後,卻悟到了這無字秘方的真諦——在希望中活著,才會看到光明。
任何時候人都要有希望。有了希望生命就有了活力,生活處處就有了陽光。保持“希望”的人生是有力的。失掉“希望”的人生,則通向失敗之路。“希望”是人生的力量,在心裏一直抱著美“夢”的人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