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他覺得很別扭、很勉強。但他道這樣做是對的,他強迫自己記住這樣的話:“快樂就在那裏,並且早已經在那裏了。重新得到快樂的途徑,就是快樂地行動、言語、思想。”
不久,他發覺快樂確實回到了他的心中。當她由心而發的微笑時,人人都對她微笑。
“我覺得微笑每天都帶給我許多財富。”這個曾經被認為脾氣最壞的人微笑著說,“我現在是一個快樂的人了,一個能夠感受生活美好的人了。”
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微笑,就感染了身邊的其他人。你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無非是想豐富你的生活,實現你的價值。而這所有的一切,歸根結底,都來自於你是否善待他人。與人為善使你有一種充實感,你知道沒有很多人會故意和你過不去。與人為善不僅給你財富,還使你擁有被他人喜愛的充實感。
與人為善,同時你也會得到善;而與人為惡,總是相互指責與猜忌,那麼帶給人的也隻有誤解和懷疑。“如果你握緊一雙拳頭來見我”,威爾遜總統說,“我想,我可以保證,我的拳頭會握得比你的更緊。但是如果你來找我說:‘我們坐下,好好商量,看看彼此意見相異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就會發現,彼此的距離並不是那麼大,相異的觀點並不多,而且看法一致的觀點反而居多。你也會發覺,隻要我們有彼此溝通的耐心、誠意和願望,我們就能溝通。”
善待他人是做人應該遵守的一條基本準則。在當今這樣一個需要合作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更是一種互動的關係。我們去善待別人、幫助別人,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從而獲得他人的愉快合作。
人之初,性本善。善是美麗的,是最純淨的展現。如果人們都能以“與人為善”的態度去處理日常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那我們的生活都會充滿陽光。
真誠是一種人生態度
所謂真誠,就是真實誠懇。真心實意,坦誠相待,以從心底感動他人而最終獲得他人的信任。
真誠是人心所向的。真誠的態度是動人的,真誠的行為是從容的,真誠的舉止是有涵養的。故真誠能行之永久,是做人的根本,是人生休咎的關鍵。
社會呼喚真誠,人心渴望真誠。越是如此,卻越覺得人間少有真誠,甚至有人為很難得到真誠而感到痛苦,悲觀。若是至此,莫不如捫心自問,是否自己曾首先付出過真誠?
隻有付出真誠才能得到別人真誠的回報。每個人都渴望得到真誠,隻要你誠懇地對待別人,你就可以贏得人心。因為真誠的力量是讓人無法拒絕的。
在幾十年前的美國費城,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那是一個陰霾滿天的午後,傾盆大雨瞬間落下,行人紛紛就近跑到店鋪裏躲雨。一位渾身濕淋淋的老婦人蹣跚地走進了費城百貨公司。許多售貨員看著她狼狽的樣子、簡樸的衣裙,都漠然地心不在焉。這時,一個叫菲利的年輕人誠懇地對老婦人說:“夫人,我能為您做點什麼嗎?”她莞爾一笑:“不用了,我在這兒躲會兒雨,馬上就走。”老婦人隨即又不安起來,不買人家的東西,卻在人家的屋簷下躲雨。她在百貨公司裏轉起來,想哪怕買件頭發上的小飾物呢,也算是個光明正大的躲雨理由。正當老婦人神色迷茫的時候,菲利又走過來說:“夫人,您不必為難,我給您搬了一把椅子放在門口,您坐著休息就是了。”
兩個小時後,雨過天晴,老婦人向菲利道過謝,隨意要了他一張名片,然後顫巍巍地走進了雨後的彩虹裏。
幾個月後,這家百貨公司的總經理詹姆斯收到一封信。原來,這封信就是那位老婦人寫的,她竟是當時美國億萬富翁“鋼鐵大王”卡內基的母親。信中要求將菲利派往蘇格蘭,去收取裝潢一整座城堡的訂單,還讓他承包下一季度辦公用品的采購,采購單都是卡內基家庭所屬的幾家大公司。詹姆斯震驚不已,匆匆一算,隻這一封信帶來的利益,就相當於百貨公司兩年利潤的總和。
詹姆斯馬上把菲利推薦到公司董事會上,當他打起行裝飛往蘇格蘭時,這位22歲的年輕人已經是這家百貨公司的合夥人。
在隨後的幾年裏,菲利以自己一貫的踏實和誠懇,成了卡內基的左膀右臂。菲利功成名就,向全國近100所圖書館捐贈了800萬美元的圖書,用知識幫助更多的年輕人走向成功。
一個擁有真誠和愛心的人,最終會得到善意的回報。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人生撒下真誠的種子,讓其開出美麗的花朵。
真誠是一種生活方式,真誠是一種人生態度,真誠是高品位的人生取向,真誠是高尚、幸福生活的源泉。願天下人都去體味真誠中的幸福,去不計回報地付出真誠!
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
俗話說:送人玫瑰,手留餘香。在生活中,幫助他人,為他人提供有益的服務,善意地對待別人,對自己一定會有幫助。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幫助別人成功可以使自己更成功!
有甲、乙兩個年輕人,他們在旅遊區附近各得到一塊麵積相等的地皮。甲充分利用這塊地皮,建起一家豪華超市。乙隻使用了地皮的一半,也建起一家超市,無論是以經營規模,還是商品種類,乙的超市都不如甲的。
這兩家相鄰的超市在同一天開張,經營狀況並不相同:大部分遊客湧進乙的超市,而甲的超市生意十分清淡。盡管甲使出渾身解數,又是有獎銷售,又是歌舞表演,最終仍未能扭轉失敗的局麵。
甲怎麼也想不通,自己竟會輸給乙,他想知道自己到底輸在哪裏。乙說,雖然自己的經商經驗和所擁的超市的規模都不如甲,但甲忽視了一個得要問題,這就是給別人一個方便空間。所以,乙利用那塊地皮的一半,建起一個停車場,以方便遊客停車。因此,遊客自然前來照顧乙的生意。
可見,在生活中與人方便,其實就是與己方便;幫助別人,實際上也就是幫助了自己。
富勒說過:“人類始終把一條黃金法則當成行為的準則。這項法則是:種什麼因,收什麼果。你可以欺負別人,但是根據黃金法則,最後你自己會嚐到惡果。”這項法則不僅適用於你的行為,你所有的思想,最後也會回到你自己身上。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互惠互助,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邁克在美國的律師事務所剛開業時,連一台複印機都買不起。移民潮一浪接一浪湧進美國的豐田沃土時,他接了許多移民的案子,常常深更半夜被喚到移民局的拘留所領人,還不時地在黑白兩道間周旋。他開一輛掉了漆的轟達車,在小鎮間奔波,兢兢業業地執業做律師。終於媳婦熬成了婆,電話線換成了四條,擴大了辦公室,又雇傭了專職秘書、辦案人員,氣派地開起了“奔馳”,處處受到禮遇。
在事業穩步發展的時候,他決定投資股票賺錢,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他的投資賠了不少的錢。一念之間,他又將資產投資股票而血本無歸,更不巧的是,歲末年初,移民法又被再次修改,職業移民名額削減,頓時門庭冷落。他想不到從輝煌到倒閉幾乎一夜之間。這時,他收到了一封信,是一家公司總裁寫的:願意將公司30%的股權轉讓給他,並聘他為公司和其他兩家分公司的終身法人代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找上門去,總裁是個隻有50開外的德國裔中年人。“還認識我嗎?”總裁問。他搖搖頭,總裁微微一笑,從碩大的辦公桌的抽屜裏拿出一張皺巴巴的五塊錢彙票,上麵夾的名片,印著邁克律師的地址、電話。他實在想不起還有這一樁事情。“7年前,在移民局厖”總裁開口了,“我在排隊辦工卡,排到我時,移民局已經快關門了。當時,我不知道工卡的申請費用漲了10塊錢,移民局不收個人支票,我又沒有多餘的現金,如果我那天拿不到工卡,雇主就會另雇他人了。這時,是你從身後遞了10塊錢上來,我要你留下地址,好把錢還給你,你就給了我這張名片。”他也漸漸回憶起來了,但是仍將信將疑地問:“後來呢?”“後來我就在這家公司工作,很快我就發明了兩個專利。我到公司上班後的第一天就想把這張彙票寄出,但是一直沒有。我單槍匹馬來到美國闖天下,經曆了許多冷遇和磨難。這10塊錢改變了我對人生的態度,所以,我不能隨隨便便就寄出這張彙票。”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一種平等互惠的關係,你對別人怎麼樣,別人就會怎樣對你。你幫助別人,別人也同樣會幫助你。人生的道路上,當你搬開別人腳下的石頭時,往往是在為自己鋪平前進的道路。所以說,幫助現在有困難的人就是幫助明天的自己,你能給別人多大的舞台就會給自己多輝煌的人生。
不要戴有色眼鏡看人
所謂戴有色眼鏡看人,就是人們對事物持有的某種觀點和信念,而這種觀點和信念其實並不符合客觀事實或與邏輯推論相違背。
有一位樵夫,當他準備上山砍柴時,卻找不到自己的斧子了,正在樵夫因為丟失了斧子而焦急萬分的時候,鄰居從門前路過。
看著路過的鄰居,樵夫隻覺得他鼠頭鼠腦,形跡可疑,樵夫愈是看著鄰居,便越是覺得鄰居可疑,最後,他自言自語道:“嗯,斧子一定是被鄰居偷走了!”次日,當樵夫路過他砍柴的樹林時,才猛然想起,原來昨天自己粗心將斧子遺忘在了樹林,並沒有帶回家去,他鑽入樹林,很快便找回了丟失的斧子。當樵夫回家後再遇見鄰居時,感覺鄰居舉止優雅、言語和善,怎麼看都不像是個壞人。
生活中,像樵夫一樣戴有色眼鏡看人、看事的情景很多,因此往往看不到真相。例如戴黃色的眼鏡,所看到的世界就是黃色的;戴紅色的眼鏡看人,所睹所見必然也都是紅色的。因為有成見,因此看不到真相,看不清事實。而一旦摘下有色眼鏡,便會還原事物的本來麵目。所以,對人對事,我們不要先入為主,要保持理性和客觀,摘下有色眼鏡。
宰予是孔子的一個弟子,能說會道,利口善辯。他開始給孔子的印象不錯,但後來漸漸地露出了真相:既無仁德又十分懶惰;大白天不讀書聽講,躺在床上睡大覺。為此,孔子罵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叫澹台滅明,字子羽,是魯國人,比孔子小三十九歲。子羽的體態和相貌很醜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開始認為他資質低下,不會成才。但他從師學習後,回去就致力於修身實踐,處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為了公事,從不去會見公卿大夫。後來,子羽遊曆到長江,跟隨他的弟子有三百人,聲譽很高,各諸侯國都傳誦他的名字。
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感慨地說:“我隻憑言辭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隻憑相貌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
一般人常常會根據外表來判斷一個人的能力或人格,然而,實際上看走眼的幾率是相當高的。畢竟,一個人的能力或人品是無法單憑外表來判斷的。所以,我們不能戴有色眼鏡看人,評估一個人要理性和客觀。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戴有色眼鏡看人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必要的困擾,還會阻礙我們的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