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北京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某在談起如何提高企業競爭力這一話題時,劉總說:“我們的公司是一個不斷學習的組織,我們必須比我們的競爭對手學得更快一些,否則,我們就會在技術上落後而輸給人家。終身學習、不斷提高,是公司對我們領導層的要求。”
為什麼成功的人都會普遍提倡學習要貫穿一生的始終呢?因為:
1.教育不再隻是年輕時學習,成年後運用了,學習已成為終身的要求。
2.教育不再是課程沿用時代。在我們有生之年,課程也在持續地變化。
3.我們的組織必須成為終身學習的中心。對於“在職學習”這一做法,必須予以鼓勵。
4.我們生活在一個變化的時代,每天都會碰到挑戰及發展中的問題,為了增強競爭力,必須不斷學習新的知識。
5.由於你的知識比較豐富,你做出的判斷和決定會更快、更好些。
6.不提倡繼續學習的組織注定會走向失敗。
有一位公司董事長,在他的汽車裏擺滿了最新出版的《中國企業家》、《中外管理》和《財富》中文版,還有《時尚》、《女友》等刊物。為什麼還有《女友》?他解釋說:“了解一下女性在想些什麼和談些什麼,她們也是我最大的顧客群!”
的確,一個人之所以成功就在於他習慣於利用各種機會不斷地豐富自己,擠出時間不間斷地學習。他們常采用的方法是:
1.與同行們交談
作為企業領導者,他們慣用的做法是“到處走走看看的管理方法”。換句話說,就是要深入到員工、客戶、供應商、競爭對手和社區中間去。每個階層的人對所涉及的問題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同他們談談,了解一下他們對各種問題的看法,可以讓你學到很多知識。
2.從所犯的錯誤中學習
大家知道,經驗是通過犯錯誤而總結出來的。犯錯誤為你提供了進行學習的最好機會。當你努力奮鬥的時候,你更有可能獲得成功。
3.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
注意研究你所觀察的人,學習他們身上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東西,通過這樣的觀察比通過傳統的學習提高更快。仔細地觀察別人身上最顯著的優點,選擇那些你所欽佩的素質,努力朝著它改變。
139.才智是永遠穿不破的衣裳
諺語雲:“才智是永遠穿不破的衣裳。”衣裳是與形象美息息相關的。所以,我們不僅要注重培養自身外貌形象外,還要不斷改善自身的意識結構、情感結構和智力結構,積極接受藝術熏陶,使自己的形象攫取濃重的才智之光,尤其是女性。
才智的魅力,是擁有獨立自主的意識狀態和自尊自重的情感狀態。才情女性勇於接受來自各方麵的挑戰,善於從大自然與人類社會這兩部書中采擷才情,從而不再留有“男性附庸”的餘味。
富於才智的女性,善於對日常應用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進行藝術的提煉。例如,遇人、遇事如何以有效的思維方式,迅速采用最恰當的接待方式,以便使行為方式表現出穩重有序、落落大方的風度。
才智女人的優雅舉止令人賞心悅目,她們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她們時尚、得體,懂得尊重別人,同時也愛惜自己。才情女人的女性魅力和她們為人處世的能力一樣令人刮目相看。
靈性是女性的才智,是包含著理性的感性。它是蕩漾在意識與無意識間的直覺。靈性的女人有那種單純的深刻,令人感受到無窮無盡的韻味與極致魅力。
真正的才智女性具有一種大氣而非平庸的小聰明,是靈性與彈性的結合。她們不僅能征服男人,還能征服女人。
才智女性不必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容貌,但她必須有優雅的舉止和精致的生活。
才智女性不必有魔鬼身材、輕盈體態,但一定要重視健康、珍愛生活。
才智女性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總是處於時尚的前沿,興趣廣泛、精力充沛,保有好奇、純真的童心。
才智女性不乏理性,也有更多的浪漫氣質。春天裏的一縷清風,書本上的一句妙語,都會給她們帶來滿懷的溫柔、無限的生命體悟。
才智女性因為經曆過人生的風風雨雨,所以更加懂得包容與期待。
才智女性內在的氣質是靈性與彈性的完美統一。
具體來說,女人才智的魅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突出的個性
女性的美貌往往具有最直接的吸引力,但是,隨著交往的加深、廣泛的了解,真正能長久吸引人的是她的個性。因為這裏麵蘊涵了她自己的特色,是別人身上沒有的。正如索菲婭·羅蘭所說:“應該珍愛自己形體的缺陷,與其消除它們,不如改造它們,讓它們成為惹人憐愛的個性特征。”剛柔並濟是中國傳統美學的一條原則,溫柔並非沉默,更不是毫無主見。相反,開朗的性格往往透露出女性的天真爛漫,更易表現其內心世界。
2.豐富的內心
有理想、有知識,是內心豐富的兩個重要方麵,這是現代女性必不可少的。知識將使女性魅力大放光彩。除此以外,還需要寬廣的胸懷。法國作家雨果說過:“比大海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3.高雅的誌趣
高雅的誌趣會使女性錦上添花,使她的生活充滿迷人的色彩。
每位女性的氣質不盡相同。女性的氣質跟女性的人品、性情、學識、智力、身世經曆和思想情操是分不開的。要想有優雅的氣質和風度,就必須有良好的教育和修養。
4.優雅的言談
言為心聲,言談是窺測人們內心世界的主要渠道之一。在言談中,對長者尊敬,對同輩謙和,對幼者愛護,這是一個女人應有的美德。
一個有才情的女人展現出來的總是令人賞心悅目的形象,她對生活有著清醒的認識,對生命有著深刻的思考,她不是勝在外貌,而是勝在豐富的內心與高雅的氣質。
Chapter 35 思考:向大人物學習最值得學習的地方
140.長期持續思考能創造奇跡
科學思維是人的特有能力。思維具有廣闊性、深刻性、獨立性、靈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等內在品格。一個具有科學思維的人能夠理性地看待事情,他的形象也必然是理性的,令人信服的。
心理學家曾將思維方式分成三種形式。一是實踐思維或動作思維,即以直觀的、具體的形式提出解決問題的任務,用實踐行動解決問題。發明創造者運用的就是實踐思維方式。二是理論思維,即運用抽象概念和理論知識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如思想家、理論科學家們慣於運用這種思維形式。三是形象思維,即運用已有的直觀形象去解決問題的方式。藝術家們正是利用這種形式來創造作品的。
這三種思維又常常被交互使用,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追求成功的人需要鍛煉這幾種思維的能力,並力求有所側重。這樣,才有利於解決工作中的問題,並逐步進入較高的思維層次。
思維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改造世界的進程中更有不容忽視的作用。思維是科學藝術的創造之母。思維的結晶——“金點子”能救活一個企業,振興一個國家。科學思維可以改天換地。
世界上一切革新、發明、創意、主張,都是思維的產物。科學的思考,創造了五彩斑斕的世界,推進了文明的演進。
長期持續思考能創造奇跡。睡夢也是思考的延續。有時,甚至在夢中也會有所得。在科學史上,這種“奇跡”比比皆是,縫紉機的發明即是一例。
當時,埃利阿斯·毫將全部財富均投資於縫紉機的發明,但這個項目的最後一個問題,即縫紉機針的針孔應設在什麼部位?經千思萬慮,都得不到確切的結果。有一次,在睡夢中,他見有一群野人在他周圍唱歌、跳舞,蠻族王下令他必須在24小時之內製成縫紉機的針,若是超過規定時間,就將他放進大鍋煮熟給大家分食。他煩惱萬分。突然,他發現野人手中的長矛,在尖刺上有個孔。他終於找到了答案。他驚醒時,是夜裏3點鍾。於是,他急忙起床,趕到工作室,借夢中得到的啟示,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縫紉機的設計。
正因為思考的神奇魅力,人們才總是十分重視思維能力的開發。
俄羅斯具有影響力的文學家高爾基熱忱地鼓勵人們進行認真思考,讓思想自由騰飛。他深情地謳歌“思想的力量”,指出:“這思想時而迅如閃電,時而靜若寒劍。”“隻有思想是人的女友,他唯獨同她永不分手,隻有思想的光焰才能照亮他路上遇到的障礙,揭示人生的謎,揭開大自然的重重奧秘,解除他心中漆黑一團的混亂。”“思想是人自由的女友,她到處用銳利的目光觀察一切,並毫不容情地闡明一切。”“思想把動物造就成人,創造了神靈,創造了哲學體係以及揭示世界之謎的鑰匙——科學。”
唯有思考,才能開發出智慧的潛能,才能叩開才智的大門。當今,人類知識總量已超過以往一切時代的總和。“知識爆炸”的態勢警策我們,隻會積累知識,即使皓首窮經,充其量隻不過是一個雙腳書櫥,難有多大作為。而思維能力強的人,卻能再造知識,開發智能,將知識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
據科學家計算,現代人的大腦潛在能力十分驚人。人的神經元每秒鍾可接受14~25比特的信息量,即是說,一個正常人的大腦能容納的信息量,相當於5~7.5億冊書籍。而在現實生活中,人的腦力開發量是微乎其微的,人的“腦力資源”尚有不少尚待開發。我們每一個人要學會開發自己的潛能,這就要求我們積極調動大腦的思維功能,采取多種方法,激活大腦,開發潛在的思維能力。
141.創新思維讓你獨樹一幟
模仿別人而不能創新,那隻能成為別人的影子。要做回真正的自己就必須創新。
對現在的職場新人來說,能成功地被公司錄取,充分說明你具備了公司所要甄選的職員的能力,這是公司吸納你的唯一理由。因此,合格的新職員不但是企業未來的支柱,更能給企業輸入新鮮“血液”,激活企業新的生命力。企業要依靠新職員的新觀念,以創新的形象,開拓未來。
隻可惜並不是每一個新職員都能很好地認識到這一點。
20世紀90年代,國家還沒有改變對大學生的分配製度。梁峰從省財經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家瀕臨破產的國有企業。這家企業本來就人浮於事,作為一個新職員,也就沒有什麼具體的工作給他做了,他本人呢?也安於現狀。領導也隻有在酒樓喝酒時,為了應酬,才會把他帶上陪客人喝酒。幾年過去,梁峰的銳氣更是消磨殆盡,終將就此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
相反,有一些畢業生是這樣詮釋自己的新角色的。
李偉大學畢業後應聘到一家服裝廠,可是到廠裏一打聽,才知道這家工廠已經虧損達400多萬元,廠裏連給工人發工資都困難。麵對這種情況,李偉本來想打退堂鼓,就這樣離開這家服裝廠。可後來他轉念一想,這家工廠難道真的就無藥可救了嗎?如何才能幫它從困境中走出來呢?
他主動找到廠長,兩人一合計,覺得首先應該轉產,因為一個企業的生命力在於其不斷創新的產品。然而什麼樣的產品才是適合他們生產的呢?他們決定把生產製服改成適合大眾的特色服裝,結果徹底扭轉了產品積壓倉庫的被動局麵,新服裝上市後供不應求,李偉自然也在廠裏站穩了腳跟,廠長決定讓他負責分管新產品開發的工作。
李偉又繼續組織人馬,研製出另一種新產品——紅外健身褲。新產品一投放市場,就成了搶手貨。而李偉呢?已成了廠裏有名的“小諸葛”,被廠長破格任命為主管市場開發的副廠長。
不要認為得到一份工作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從而不思進取、放任自流。競爭是殘酷的,如果不能得到公司的承認,你就隨時都有被淘汰的危險。唯有調動自己的全部聰明才智才能在公司立住腳,真正獲得歸屬感。創新往往使你的工作和生活更有效率,更有價值。
對於一個成功的人來說,創新又意味著什麼呢?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把創新看做是“快樂的生活”,是“一種根本的快樂”。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創新是生活的最大樂趣。幸福寓於創新之中。他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什麼是生活的最大樂趣?我認為,這種樂趣寓於與藝術相似的創新性勞動之中,寓於高超的技藝之中。如果一個人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勞動,他一定會竭盡全力使其勞動過程和勞動成果充滿美好的東西,生活的偉大、幸福就寓於這種勞動之中。”這些論述深刻地揭示了創新與幸福的內在聯係,說明創新是獲得幸福的源泉。
在創新的道路上,難免會碰到障礙,碰到難題。但無論碰到什麼問題,都要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試過了才知道自己行不行。
所以,下一次別人問你會不會做某件事情時,別急著說:“不會。”仔細想想,或許你該試試看,也許你的某項天分就會被發掘出來。而當你以創新者的形象出現在別人麵前時,定會讓人刮目相看。
當你在工作或事業中遇到困難時,是束手無策、退避三舍,還是逆流而上、勇於創新呢?魯迅先生曾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事在人為,做一個勇敢的創新者吧!拿出自己的勇氣和智慧,去做一個真正的勇士,也許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就會有奇跡發生。
142.創造性思維是成功的關鍵
拿破侖曾說:“創新能力可統治整個世界。”不斷開發創新能力,是從事管理活動的智慧源泉,也是其工作的主要動力;反之,很難有所作為。
假如你是一個領導者,要想把自己的企業搞好,當然離不開創新思維。現代企業的發展都把創新放到了第一位,如果缺少創新思維,企業將會很快衰亡。麵對競爭激烈的社會,一個領導者如果缺少創新思維,那他注定平庸,永遠無法擁有成功的形象。
要想讓企業走出困境,領導者必須時時讓“金點子”在腦中激蕩,以便擺脫因循守舊的思維習慣,否則企業發展將寸步難行。
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電子之父”鬆下幸之助,就是這樣一位富有智慧、善於洞察未來的傳奇人物,每當人們問及他成功的秘訣時,他總是淡淡一笑,說:“靠的是比別人稍微走得快了一點。”
1917年,鬆下幸之助在確立自己事業的方向上,靠的就是在自己智慧基礎上形成強烈的超前意識。嚴格地講,鬆下幸之助能同電器結下不解之緣並沒有內在的必然聯係,他的祖父經營土地,父親從事米行,而他進入社會首先是涉足商業,所有這些都與電器製造相隔甚遠,況且有關電的行業在當時隻是鳳毛麟角。然而,他深信電作為一種新式能源,給人類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會帶來更多的欲望。燦爛的電氣時代如同電燈一樣將會照亮人類生活的每個角落,因此,投身電器製造,也一定會前途燦爛。盡管在創業伊始,他就受到了挫折和打擊,然而,這種超前意識使他具有堅強信念和必勝的信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又恢複了和平。遭受戰爭創傷的人民,在新的和平環境裏又重新燃起對生活和工作的熱情。睿智的鬆下幸之助又“超前”地看到“新文明”將帶來世界性的“家電熱”。這對於鬆下電器,既是一次發展壯大的難得機會,也是一次艱巨而又嚴峻的挑戰。鬆下幸之助正是憑借著“稍微走得快了一點”,大刀闊斧地進行機構調整和技術改革,從而使鬆下電器在新的挑戰和機遇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20世紀50年代,鬆下幸之助第一次訪問美國和西歐時發現,歐美強大的生產主要基於民主的體製和現代的科技,盡管日本在上述方麵還相當落後,然而這一趨勢將是曆史的必然。鬆下幸之助正是把握住了這一超前趨勢,在日本產業界率先進行了民主體製改革。政治上給予產業充分的自主權,建立了合理的勞資體製和勞資關係;經濟上他改革了日本的低工資製,使員工工資超過歐洲,接近美國水平,並建立了必要的員工退休金,使員工的物質利益得到充分滿足。實現每周5天工作日,這在當時的日本鬆下幸之助的企業還是第一家。鬆下幸之助認為,這一改革並非單純增加1天休息,而是為了進一步促進產品的質量,好的工作成就產生愉快的假日;愉快的假日情緒會導致更出色的工作效率。隻有這樣,生產才能突飛猛進,效益才能日新月異。
“時勢造英雄”,被改變了的環境就是一種新的時勢、新的發展機遇。無論是地理環境、交際環境,還是職業環境、人文環境,每一次改變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廣闊的發展空間。
經驗證明,許多創造性的想法並不是有意識思考的結果,而是當意識不再想難題轉而想其他事情時,新想法就會突然產生。不過,開始時如果不是有意識地思考難題,創造性的思想也不會自動降臨。這些事實證明了一個結論:為了接受“靈感”或“預感”,一個人必須對這個特殊的問題給予關注,或對尋求這個特殊問題的解答有極端的興趣,必須在意識上加以思考,在這個問題上盡力收集所有的資料,並考慮所有可能的行動。最重要的是,他必須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框定問題,想象可能導致的結果,並盡力收集資料與事實時,焦急、暴躁、憂慮都是無濟於事的,隻會阻礙問題的解決。
如何訓練你的思維呢?
試著做這樣的測試,閉上你的眼睛,想象你麵前有一塊大的黑板。現在假設你有很長的手指甲,當你的指甲擦著黑板慢慢地往下滑時,能聽見它們摩擦發出的聲音,你是否感到一股寒意,好像你真的在黑板上刮指甲一樣?
當你有能力對任何情形作出反應,並且完全控製你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時,個人能力就隨之產生了。你的每一種想法都會引起你身體上的一種生理反應,並且與那種想法同步向外釋放出能量。大腦無法以化學方式將現實和一種生動想象出來的念頭區分開來,這就是人們觀看悲劇電影時流淚的原因。
每當你頭腦中有一種想法,假設它正確並按照它來行動,這個想法就變成了現實。以任意的頻率重複相同或相似的想法,這個想法將會成為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所有的想法都轉化為一種能量,這種能量將頭腦中顯現的想法轉變為現實。如果你想要積極的表現,必須得有積極的想法並采取積極的行動。既然你在控製你的注意力,就將你的注意力集中到對你決定要實現的形象有幫助的想法上來吧。沒必要讓消極的想法、流言飛語、恐懼、嫉妒等支配你的生活,影響你的注意力。但如果你聽任不管,它們必然會影響你的生活。
當你開始每一天的生活時,養成習慣不斷問自己:“這種特殊的想法或行為是否能幫助我得到我想要的呢?”養成留心你的想法的習慣,你會漸漸地讓它們與你的願望保持一致。切記,你的信念會變成你的一種潛意識,同時產生出對你的現實有影響的能量。因此,那些對你毫無幫助的信念應該被對你有益的信念替代,讓它們來改變你的世界。
你要始終如一地采取行動,向自己選定的人生目標靠近。在腦海中描繪一幅生動的圖畫,詳細地勾勒出你渴望的生存狀態。在假定你已經達到這種狀態的情況下,對你生活中的每個方麵將會是什麼狀況進行描述。例如,“我是一位充滿愛意、有著影響力的領導,為幫助我遇到的每個人取得巨大成功而奮鬥。我以欣賞的姿態傾聽別人的喜怒哀樂,在加強我的人際關係的同時,我總是為每一個人尋找改善生活的可能性。”每天至少兩次朗讀你已公開宣稱的宣言,並始終將其置於容易看見的位置。萬一你偏離了你的軌道,隻要從頭再來就行了,不要為此苛刻地評價自己。當你具備了與你希望的身份相符的所有品質,你就會發生轉變,變得與你幻想中的形象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