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人們在交往中的一種無聲狀態,是個人思想與情緒的一種流露,是雙方信息交流過程中一種潛意識交流的形式。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多言不如多知。多言是浮躁的象征,那些口頭慷慨的人,行動往往吝嗇。保持適當的沉默,會讓你的形象變得更加睿智,更加受歡迎。
68.讚美能迅速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良言一句三冬暖,沒有人不喜歡聽讚美的語言。對他人發自內心的讚美,既能使對方感到愉快,自己也會感到心境開朗。掌握了恰到好處地讚美他人的技巧,會讓別人更加欣賞你,喜歡與你相處。所以,懂得讚美也是提升個人形象的好方法。就像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說的:“你希望別人有某種優點,你就讚美那人擁有你希望的優點。”
甲乙兩個獵人外出打獵,第一天各獵得兩隻野兔回家。甲的妻子見後,冷冷地說:“就打了兩隻啊?”丈夫在心裏埋怨著。第二天他故意空手回家,讓女人知道打獵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乙遇到的情況恰好相反。他的妻子看見他帶回兩隻野兔,歡天喜地說:“你竟然打到了兩隻?”乙聽了心裏高興。“兩隻算什麼。”他驕傲地回答女人。第二天,他打回來四隻野兔。
讚美所產生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夠激發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添人們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勇氣,甚至使人創造出種種奇跡。所以說,最有力的鼓勵是讚美。一個懂得經常讚美他人的人也必定是個受歡迎的人。任何時候,讚美都要比單純的命令和批評有效得多。
馬斯是一個推銷各種食品罐頭的推銷員,他此次的任務是要拿下本市最大商場的訂單。於是,他找到了該商場負責人羅伯特·托馬斯經理。
見麵後,馬斯說:“經理先生,我有幸逛過你們商場很多次,作為本市最大的專業食品廠,我非常欣賞你們商場高雅的店堂布局,商場貨櫃上陳列的是國內外著名品牌的食品,窗明幾淨,工作人員都是和藹待客,百問不厭,看得出來,您為此花費了不少心血,可敬可佩!”
聽了馬斯的這一席恭維之後,托馬斯經理不由得連聲說:“謝謝!謝謝!做得還不夠,還請多多指教,多多指教!”嘴上這樣說,心裏卻是美滋滋的。
當我們的讚美正合對方心意時,會加倍成就他們的自信。這正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的有效方法。換句話說,能撓到對方癢處的讚美,作用是最大的。
讚美在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方麵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某地有一家曆史悠久的藥店,店主洛克具有豐富的經營經驗。當他們的事業蒸蒸日上時,離他不遠的地方有人開了一家小藥店。洛克十分不滿這位新來的對手,到處向人宣揚小店開錯藥,毫無配方經驗。小店主聽了很氣憤,想到法院去起訴。後來,一位律師勸小店主不妨先試試表示善意的方法。第二次,顧客們又向小店主述說洛克的攻擊時,小店主說:“您一定是誤會了。洛克是本地最好的藥店主,他任何時候都樂意給急診病人配藥。他這種對病人的關心給我們大家樹立了榜樣。我們這個地方正在發展之中,有足夠的餘地可供我們做生意,我是以洛克作為榜樣的。”當洛克聽到這些話後,找到自己年輕的對手,還向他介紹自己的經驗和忠告。就這樣,雙方之間怨恨消除了,而且還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另外,讚美別人時一定要誠懇,隻有態度誠懇,你的讚美才能顯得自然,別人才會相信你的讚美,在別人眼裏你的形象才是可信的,而不是一副溜須拍馬、令人討厭的樣子。
69.巧用幽默營造輕鬆氛圍
幽默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是人的內在氣質在語言上的外化。幽默是一種簡潔而深邃的表達藝術,它直達人的內心深處。幽默風趣的談吐能讓一個人的形象迅速被人記住。
幽默也是一種能力的表現,幽默的人必定具有過人的聰明和智慧。
幽默能夠幫助我們在社會交往中與人建立一種和諧關係。如果我們希望成為能克服障礙、具有樂觀態度、贏得別人喜愛和信任的人,幽默就能幫助我們達到目標。
幽默能幫助我們打開溝通的大門。假如你去赴朋友喬遷新居的宴會時,你拎著禮物向他祝賀時,也許會有點緊張,這時你可以運用幽默緩解心情。例如可向主人說:“王小姐邀請我來的時候,告訴我說:‘你隻消用手肘按門鈴就得了。’我問她為什麼非用手肘去按不可,她說:‘你總不至於空手來吧,是嗎?’”
運用好幽默力量,就相當於好的儀態舉止,能使我們的社交活動遊刃有餘,不斷成功。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幽默也要分對象和場合。否則如果亂用幽默,效果往往會適得其反,不僅自己顯得滑稽可笑,有時還會傷害別人。
在芝加哥,有一個人一心想得到某俱樂部主席的位置。他在一次對俱樂部成員的演說中,表現過了頭,在不到兩小時的演說過程中,他至少說了50則笑話,並配以豐富的表情和引人發笑的手勢,聽眾們被逗得哈哈大笑。在他講完最後一則笑話時,有人大叫:“再來一個!”
這位老兄也真的再來了一個,但是他沒有當上俱樂部主席,他的票數排在候選人中的倒數第二。
當他悶悶不樂地走出俱樂部時,他問那位喊“再來一個”的聽眾:“你說我比他們差嗎?”“不,一點也不差,”那人說,“你比他們有趣多了,你可以去當喜劇演員。”
有的人生來就缺少幽默細胞,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那種開不起玩笑的人,對這種人最好不要使用幽默,否則可能會導致雙方的難堪。
另外,在一些嚴肅的場合是不適宜運用幽默的,否則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美國前總統裏根有一次在國會開會前,為了試試麥克風是否好用,張口便說:“先生們請注意,五分鍾之後,我將宣布對蘇聯進行轟炸。”一語既出,眾人嘩然。裏根在錯誤的場合、時間裏,開了一個極為荒唐的玩笑。為此,蘇聯政府提出了強烈抗議。
總之,幽默的內容應該高雅,語言必須純潔、文雅。汙言穢語不僅使語言環境中充滿了難聞的“氣味”,對聽者來說也是一種侮辱,至少說是一種不尊重;同時,也說明你情趣低俗,修養不高,因此也就破壞了自己的形象。
運用幽默時,也要注意不要拿別人的缺點和不足開玩笑,你以為這是幽默,無傷大雅,但是卻會傷害對方,破壞了兩人的關係。
總之,在幽默的過程中,不管本意如何,適度的收斂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工作場所更應該多加注意。因為在工作場合,人們的自我意識較強,彼此間難免有利害關係,哪怕隻是一句無意的調侃之詞,有時也會造成不愉快的芥蒂。隻有掌握好幽默的度,才會使你在職場和生活中遊刃有餘,獲得別人的讚賞,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
70.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在交際中遇到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可以滿足對方的心理需求,從而贏得對方的好感。隻有贏得對方的好感,才有可能獲得所想獲得的東西。這也是成大事的一大技巧。
“見什麼人說什麼話”,那麼,是不是就要曲意逢迎、逢場作戲呢?這需要靈活機動,具體問題需具體對待。
1.看對方年齡說話
(1)與長輩說話要保持謙虛
長輩教育後輩時常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這是很有道理的。老年人接受的新知識可能較後輩少,可是無論怎樣,其經驗要豐富得多。因此在與長者談話時,要保持謙虛的態度。
由於老年人一般講話慢,有時碰上一位融洽的閑聊者便會滔滔不絕,話無止境。因此,聽他講多長時間應隨自己的興趣而定。可以讓他講完一個完整的故事,然後借機離開。離開時要對他的談話表示熱情的感謝,再禮貌地告別。
(2)與晚輩說話要保持深沉
懂得“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人在與晚輩說話時會保持深沉、慎重的態度。這是因為晚輩的思想雖然超前,但有些方麵的知識不及自己,因而不宜降低身份。但應注意分寸,不要在晚輩麵前擺老資格。經驗這個東西絕非萬能之物,如果老年人張口閉口就是“我當年如何如何……”,“你們年輕人該如何如何……”,這樣的話相信沒有哪個年輕人愛聽。這就是與晚輩說話不講分寸的一個體現。與晚輩可說一些他們感興趣的事物,讓他們相信自己是從他們的立場來觀察事物的,讓他們能夠明白自己也有與他們一樣年輕的觀念,這樣談話就能順利地進行下去了。
2.看對方身份地位說話
身份職務不同並不妨礙人際交流,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學生對老師、普通人對有名氣地位的人等,不應當也不必要表現得屈從、奉迎。但在言談舉止上則不要過於隨便,應當表現得更加尊重一些。如學生與老師之間發生了矛盾,可以像同學之間發生矛盾一樣平等地交流、溝通,但在說話上應當注意方式和講究措辭。如與地位高於自己的人說話時,可保持自己的個性,維持自己的獨立思考,不去做一個“應聲蟲”。要注意態度表現出尊敬,不隨意插話,回答問題簡練適當,盡量不講題外話,說話自然不緊張。
3.看對方的性格和心理狀態說話
性格外向的人易於和人交談,性格內向的人多半沉默寡言,不善於主動與人交談。同性格開朗的人談話,你可以侃侃而談;同性格內向的人談話,就應注意分寸,循循善誘。孔老先生的“因材施教”用在這裏也很恰當。
一次,孔子的學生仲由問:“聽到了,就去幹嗎?”孔子說:“不能。”一次,另一個學生冉求問:“聽到了,就去幹嗎?”孔子說:“幹吧!”公西華在旁聽了犯疑,就問孔子:“兩個人的問題相同,而你的回答卻相反。我有點兒糊塗,故來請教。”孔子說:“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孔子的意思是說,冉求平時做事好退縮,所以我給他壯膽;仲由好勝,膽大勇為,所以我勸阻他。孔子教育學生因人而異,我們談話也要因人而異。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心態,有時候甚至不會從外部表現上明顯地表露出來,這時作為表達者就應當洞察對方的心理,以便進行有效的交流。
不同年齡段、職業、社會地位的人,他們的語言都是有差別的。老舍說過:“話是表現感情與傳達思想的,所以大學教授的話與車夫的話不一樣。”既然大家日常說話有差別,同樣的話,可能對這個人說,他很願意接受;而對另外一個人說,不但不被接受,而且還使對方產生了反感,不利於交流。所以遇到不同的人要說不同的話,“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才能真正引來對方的好感。
71.給別人指錯要講究藝術
假如你想引起一場令人至死難忘的怨恨,隻要發表一點刻薄的批評即可。我們所相處的對象,並不是絕對理性的動物,而是充滿了情緒變化、成見、自負和虛榮的人。如果你不想給你的形象增添負麵影響,那就請你在指出別人的錯誤時講究點藝術。用間接的方式“建議”,而不是直接下“命令”,不但能維護對方的自尊,而且能使他樂於改正錯誤,並與你合作。
某公司總經理的助理歐文和他的女友瑪莎決定旅行結婚,到風光旖旎的瑞士度蜜月。他正做行前準備的時候,公司的總經理問他:“你們已經決定要旅行結婚了?”
歐文說:“決定了。”
總經理又問:“真心祝福你們,什麼時候走呀?”
歐文高興地說:“就這幾天吧!”
總經理無可奈何地說:“唉!公司正要與一個客戶談判並簽訂一份重要的合約,你是唯一的談判人選,你走了誰能代替呀?”
在這段對話中,雙方都有理由:歐文已經決定與女友旅行結婚,這無可非議;總經理有一個重要合同要簽訂,唯一的談判人選不能離開。公司總經理無法批評助手歐文,但在強調歐文的談判地位時就暗中含有批評之意,當然也含有期望。聰明的歐文不會不了解,其結果不說也可想而知。
所以,我們應盡量去了解別人,盡量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顧全他人的尊嚴,間接委婉地指出對方可能的錯誤。這比起批評責怪還要有益、有趣得多,而且讓人心生同情、忍耐和仁慈。
但是,當對方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並表現出生硬的態度時,最好先避開那個問題,等待對方“感情冷卻”。在當時如果繼續進行下去,對方會生氣地把潛伏在深層心理的自尊心表露出來,這樣不僅會使對方感到很不愉快,還會使對方越來越陷入困境,無法接受你的批評。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對方有時也會在心靈深處承認你的意見,所以如果你能留給對方“感情冷卻”的時間,不是單刀直入而是等待他自己去認識,有時會使對方的態度變得有利於你的批評說服。